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利用1995~2013年间NCEP风场资料,分析研究了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受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西南部海域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存在明显季节变化,其分布期主要集中于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夏季台湾海峡不存在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强度异常要滞后ENSO 1个月,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强度较正常年份要弱,而当拉尼娜事件发生时,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强度较正常年份要强;风应力旋度偶极子的分布还存在准16.0个月和准45.3个月的显著年际变化周期,其变化同ENSO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罗鸣  李予国  李刚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4349-4359
本文提出了一维垂直各向异性(VTI)介质倾斜偶极源频率域海洋可控源电磁(CSEM)资料高斯-牛顿反演方法.在电阻率各向异性介质水平偶极源和垂直偶极源海洋CSEM正演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欧拉旋转方法,实现了各向异性介质倾斜偶极源海洋CSEM正演算法.海洋可控源电磁场关于地下介质横向电阻率(ρ_h)和垂向电阻率(ρ_v)的偏导数(即灵敏度矩阵)是解析计算的,结合垂直各向异性介质横向电阻率与垂向电阻率的关系,将各向异性率融入到正则化因子选择中,实现了正则化因子的自适应选择.理论模型合成数据和实测资料反演算例表明,我们提出的反演方法能够较准确的重构海底围岩和基岩的各向异性电阻率以及高阻薄层的埋藏深度、厚度和垂向电阻率.  相似文献   
103.
由矢量位导出均匀大地表面上水平接地谐变电偶极子地下电磁场的闭合表达式, 将地层波和地面波显式地区分开来, 据此定义了与远区场和近区场对应的地面波区和地层波区. 对长期困扰CSAMT勘探工作者的记录点问题、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问题给出了物理解释. 由地层波与地面波之比给出了定量划分场区的方法, 每一场分量最佳记录规则下的条件和判断是产生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的前提. 山西沁水盆地CSAMT勘探覆盖点的推断结果表明, 阴影和场源复印效应是由地层波所携带的源与观测点之间、源下方真实地质情况的信息决定, 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以及海表温度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REOF)、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亚洲—太平洋地区(20°N~70°N,40°E~120°W)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的空间结构与时间演变特征,并进—步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与全球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冬...  相似文献   
105.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建立了苏德尔特构造带贝14块兴安岭群的层序地层等时格架,将兴安岭群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短期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了个层序的主要构型及其成因,认为盆地由断陷向凹陷转化,沉积速率也随之降低,盆地各层序的厚度由厚变薄。兴安岭群内部层序界面多为沉积间断,不同沉积时期的岩性、物性以及沉积物叠置关系具有明显的韵律性变化。层序发育明显受构造活动的控制,幕式构造活动是构成层序主要构型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6.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braided rivers (bars, channels and pools) experience major changes in area, shap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s a response to (i) the pulsation of discharge during a flood and (ii) the bed evolution induced by floods. In this work, at‐a‐sta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water level and planform configu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Tagliamento River, a large gravel‐bed braided river in northeast Italy, over a 2‐year study period comprising three bankfull events and several small‐to‐medium floods. Th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wo 1‐km‐long reache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riparian vegetation cover. Ground‐based images with an hourly temporal resolution were acquired using software‐controlled, digital cameras. Bars, channels, pools and vegetated patches were manually digitized on more than 100 rectified images. Sequences of constant‐level images spann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used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floods on the stability of at‐a‐station relationships and on the turnover rate of water bodies.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wetted area increased almost linearly with water level in both reaches. The average number of branches per cross‐section peaked at intermediate flow levels, increasing from 2 at low flow up to 6–7. The number of branches displayed the largest fluctuations over time, with significant changes produced also by moderate floods. Turnover rates were high in both reaches, with more than 30% of wetted areas at low flow converting into bare gravel in less than 2 months. Vegetation colonization was found to limit the mobility of the low flow channels over time by concentrating the flow in fewer, deeper anabranches. The number of channels per cross‐section was 30–40% less in the vegetated reach and the proportion of low flow water bodies in the same position after 12 months increased from 3% to 14%.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07.
??????????????????????????????????????????????????????????????????????????????????????С????????????????????????????????????????????????????????????????,??????????????????????????????????????????????壬??????????????????????????????????Ч???б???????ж?????????????????????????????????????δ?????????????????ó??????????????????????GRACE?????????????????????????????????????Ч??????????????????  相似文献   
108.
煤矿微震监测台网优化布设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冲击矿压现象日益严峻,作为矿山动力灾害的主要监测手段,微震监测系统已在许多矿井广泛使用,为保证矿震定位和能量计算的准确,提高预测预报煤矿冲击矿压的可行性,应建立一套台网布设优化及评价系统.应用微震定位和D值优化设计理论,结合煤矿实际条件研究了影响矿震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和不利条件,并提出了采用综合指数法确定煤矿高微震活动区域和区域内矿震发生的概率,制定了台站候选点和监测区域确定的一般原则.通过理论分析震中和震源标准差反映台网定位能力的不足,建立基于数值仿真实验方法的震中与震源误差期望值模型,最终形成台网布设优化及评价系统.实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确定台网最优布设方案,准确评价台网定位能力,满足煤矿微震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9.
叶锋  曹洪  董志良 《岩土力学》2010,31(10):3324-3328
城区渗流场中地下阻水结构物众多,由于结构物的角点为奇异点,而且结构物的尺寸跟整个城区渗流场的尺寸相比非常小,这导致现有的计算方法难以对城区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针对城区渗流场的这些特点,通过引进流体力学的复势、偶极子等理论,采用抽注水井对结构物进行模拟。通过控制井流量的大小,以形成强弱程度不同的阻水效果,而单元尺寸可以以井点间距为尺度,用较少的节点和单元即可对地下结构物进行处理,达到简化计算的目的。抽注水井法是一种简化的模拟算法,它忽略了结构物附近局部区域流场失真的情况,强调在宏观上与真实流场接近。  相似文献   
110.
主要介绍了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应急分项软件"地震应急快速触发响应系统"中的参数配置和用户分组管理2项重要的基础功能模块,详细阐述了这2项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