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喀斯特峡谷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深切割峰丛谷地区,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喀斯特水文系统中,与巨大的地下河相连。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19×106m3,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坑;后者长6162m,最大深度229m,最小宽度1m,为世界上罕见的地缝式喀斯特峡谷,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天坑、地缝的形成条件,需要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和平缓的岩层产状、高强度水动力作用地下河的存在、地表深切和地表地下排水基准面的长期大幅度下降、厚度相当大的包气带、地表与地下喀斯特作用协同等。天坑、地缝主要形成于峡谷期(三峡期),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宽缓河流谷地阶段、峡谷及天坑地缝形成阶段和现代河谷持续深切阶段。  相似文献   
82.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因云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云南省境内发育多种旅游地质景观,根据这些资源的类型和地域分布把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现状作初步评价;提出旅游地质资源合理开发、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3.
李建华 《城市地质》1996,8(1):19-24
根据卫星图像研究滇西滇中地区的断裂活动性,并结合水系分析,揭示东西赂主流水系与南北向、南东向非水流水系的分水岭以及金沙江、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重要的构造活动带。该区10次7级以上地震,有8次发生在这些分水岭附近的活动断裂上。  相似文献   
84.
方爱民  赵中岩 《岩石学报》2004,20(5):1087-1096
从构造岩石角度将山东青岛仰口地区发育的超高压变质岩混杂带划分为构造整合单元和构造混杂单元两个组成部分,对不同单元的岩性组成及其超高压变质特征进行了描述。着重对不同构造单元中的构造变形期次进行了划分。总结了不同期次构造变形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区域上构造变形期次的研究情况,初步提出形成仰口地区超高压变质岩中各种构造形迹的构造模式,并对它们所反映的仰口超高压带形成和折返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5.
内蒙古哈达门沟金矿成矿时代及成矿阶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哈达门沟金矿床不同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测定。野外观察各地质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矿床中各种矿物的形成阶段。矿物之间的蚀变交代穿插关系,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等,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为华力西晚期,主成矿期可划分为金-石英-钾长石,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金-黄铁矿-石英,金-石英-碳酸岩4个阶段。  相似文献   
86.
论中国大陆的板内变形机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万天丰  赵维明 《地学前缘》2002,9(2):451-463
中国大陆板内变形普遍比较强烈。造成大陆板内变形比较强烈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4点 :地块小、数量多、地块稳定性差 ;沉积盖层厚度大、地块表层强度低 ;地块经受了多期次的碰撞、拼合 ;中生代以来周邻板块作用比较强烈 ,板内应力场多次发生变化。板块间碰撞所产生远程效应是造成中国大陆普遍发生强烈板内变形的主要动力。正是在这种方向多变的、近于水平的动力作用下 ,由于各圈层岩石强度不同 ,派生出一系列圈层间的滑脱面、拆离面或断层 ,造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板内变形 ,在地下深处出现局部的减压地段 ,从而诱发了深部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87.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垂向上各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对于初期投产层为单层和多层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均能实现Rz的反演和Rmf的准确标定。以该技术为基础,针对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开展水淹层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通过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分析数据对比,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平均为6%。  相似文献   
88.
曹林  朱东 《世界地质》1999,18(2):36-46
介绍了朝鲜半岛太古宙、古元古宙的表壳岩和花岗质岩石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根据近几年来华北古大陆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新发现和同位素年代学的最新成果,对中朝古大陆东部吉-辽-鲁古陆同朝鲜半岛的狼林陆块、京畿陆块和冠帽陆块等进行对比,表明朝鲜北部的狼林、冠帽陆块同胶辽古陆为同一演化体系,而其南部的京畿、小白山陆块的对比,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今后深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9.
滑坡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滑坡预报研究中,必须首先解决与预报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否则,往往导致预报误差很大或者预报失败。根据作者的初步探索,本文重点讨论了滑坡预报的分类及定义、预报参数及其监测点的选取、变形突变现象的分析与处理以及斜坡变形阶段的定量判断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0.
The accurate and timely estimates of crop physiological growth stages are essential for efficient crop management and precise modeling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retrieve vegetation phenology metrics at local to global scales. However, most of these phenology metrics (e.g., green-up) are different from crop growth stages (e.g., emergence) used in crop management and modeling. As such,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referred to as PhenoCrop was developed to: 1) establish a connection between remote sensing-derived phenology metrics and key crop growth stages based on Wang and Engle plant phenology model and 2) use fused MODIS-Landsat 30 m 8-day reflectance data generated using Kalman Filter-based data fusion technique to produce onset dates of key growth stages of corn (Zea mays L.) and soybeans (Glycine max L.) at 30 m spatial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d the PhenoCrop framework, and tested its performance for the State of Nebraska for 2012–2016 by comparison to observations of estimated key growth stages at four experimental sites, and state-level statistical data from Crop Progress Reports (CPR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s (USDA) National Agricultural Statistical Services (NASS). In addition, to evaluate the suitability of using coarse or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 fused MODIS-Landsat-based estimate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produced using EOS MODIS 250 m (MOD9Q1) reflectance data.The PhenoCrop estimates captured the typical spatial trends of gradual delay in the progression of the growing season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Nebraska. Also inter-annual differences due to factors such as weather fluctuations and change in management strategies (e.g., early season in 2012) were evident in the estimates. Valid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aver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the state-level estimates of corn and soybean growth stages ranged from 1.10 to 4.20 days and from 3.81 to 7.89 days, respectively, while pixel level estimates had a RMSE ranging from 3.72 to 8.51 days for corn and 4.76–9.51 days for soybean growth stages. Although MODIS 250 m based estimates showed similar general spatial patterns observed in the fused MODIS-Landsat based estimates, the accuracy and ability to capture field scale variations was improved with fused MODIS-Landsat data.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e ability of PhenoCrop framework to provide reliable estimates of crop growth stages that can be highly useful in crop modeling and crop management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