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0篇
  免费   430篇
  国内免费   366篇
测绘学   12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1375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雷华阳  丁小冬  张万春 《岩土力学》2012,33(10):3059-3066
采用考虑结构性损伤的四折线应变软化模型,针对管桩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得出改进的柱形孔扩张理论解,并与已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的四折线模型与软土的典型压缩曲线最为接近,提出了四折线模型中各直线段和相应参数的确定方法。采用Mohr-Coulomb屈服准则和相关联流动法则,提出了桩周不同区域内土体的应力、应变计算公式,给出了极限软化半径、极限破坏半径和极限扩张压力的计算方法。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四折线模型的位移计算值与实测值最为接近,能更好地符合管桩挤土效应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92.
管桩挤土效应的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华阳  李肖  陆培毅  霍海峰 《岩土力学》2012,33(4):1006-1012
以PHC管桩加固某物流加工二期标准仓库、厂房项目为依托,进行了吹填土地区PHC管桩的挤土效应研究。利用预先埋设的孔压计和测斜计,借助沉桩过程的现场测试手段,研究了PHC管桩在沉桩过程中桩周孔压变化和土体位移分布特征,发现沉桩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随距桩心距离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规律衰减,影响范围约为10倍桩径,土体水平位移不仅与地基土性质有关,而且其分布特征也与深度有很大关系,表现为0.2~0.4倍桩长处土体水平位移较大。采用数值模拟有效地模拟了现场测试结果,进而将结果推广,得到了沉桩引起的桩周土体位移随深度和距桩心距离的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摩擦特性和桩径对土体位移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3.
刘杰  姚海林  胡梦玲  卢正  余东明  陈风光 《岩土力学》2012,33(10):2917-2922
设计加工了室内路基防排水模型试验系统,进行了地下水位波动影响下的路基水分迁移及地下防排水的室内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地下水位高度,研究了无任何隔水措施、加入普通砂垫层及新型防排水材料作为地下防排水基层工况下路基湿度的动态响应,评价了公路路基地下防排水基层的防排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的波动影响下,近地下水位的路基湿度不仅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作相应的变化,上部土体湿度因毛细作用的存在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当地下水位较低时,砂垫层起到了较好的防排水效果;而当地下水位较高时,砂垫层内部的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于砂垫层的高度,路基湿度产生较大变化;新型的防排水材料能有效阻止毛细水进入路基内部,具有较好的防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994.
王路军  李锐  卢永金 《岩土力学》2012,33(Z1):129-135
在工程实践中,排水垫层厚度、渗透系数等设计参数高度依赖经验,建筑规范[1]认为粉细砂不宜用于排水垫层。结合上海某围垦工程粉细砂排水垫层的实践与原位观测成果,借助于非线性有限元,对粉细砂排水垫层的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垫层渗透系数、厚度、长度以及堤身相对透水性等主要因素对地基固结排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导水系数作为垫层设计控制参数,并提出可以考虑以上几个主要因素的垫层设计公式,可为粉细砂取代中粗砂用于垫层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淤泥地基上利用粉细砂充填土工管袋作为排水垫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在Rowe和Fleming提出的用以计算淤堵时间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填埋场排水层淤堵时空分布特征,合理地作了进一步假设和推导,得到了可以反映淤堵发展的简化模型,推导出了排水层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采用水量平衡的单元分析方法,建立了淤堵条件下最高水位计算模型,获得了排水层最高水位深度的计算方法,并与稳态、瞬态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淤堵时得到的结果与瞬态结果一致,且都趋于稳态结果;淤堵较严重时水位受到显著影响,必须考虑淤堵。通过参数分析发现,前期渗透系数越小(后期越大)、排水距离越长、入渗速度越快、离子浓度越高,则淤堵对水位的影响越严重,同时提出考虑淤堵条件下改进排水系统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996.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及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晓红  毕坤 《贵州地质》2004,21(3):191-193,177
对贵州省喀斯特地貌进行了特征分析,讨论了喀地貌类型及其与人口、经济、植被和河网密度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柔性管Reel-lay铺管安装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钢管的S-lay、J-lay铺管方法的应用研究已经非常深入,而柔性管的Reel-lay铺管法的应用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管道本身的材料非线性、管土接触存在非线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过于复杂,因此通过类比J-lay铺管法,采用整管的力学性能、弹性海底模型及均匀流等方式对Reel-lay铺管的水下段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简化;根据悬链线理论和小变形梁理论,给出了柔性管Reel-lay铺管法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与有限元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铺设角度增大,管道受到的弯矩也随之增大,但管道顶部的拉力却随之减小;随着铺设水深的增加,管道悬浮段质量增加,管道顶部拉力明显增加,但弯矩明显减小;浮重对管道铺设很重要,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配重以满足管道稳定和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8.
Erratum     
Abstract

Several physical aspects of continuous subbottom profiling are presente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rofiling instruments is discussed. Interpretation of data produced by shallow‐penetration continuous profilers, such as the SONIA system, is a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the travel times of reflected sound pulses into geologic phenomena. Essentially, the continuous profiler is a geologic tool;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s based on geologic observation and reasoning, irrespective of the further use of 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in applied science. However, interpreters must have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geophysical system and of the equipment design to be in a position to evalu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ir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999.
Small water storage dams are nowadays regarded as the ideal solution for the water-thirsty islands of the Greek Archipelago. Several of these dams have been already constructed and more are planned for the near future. However, dams can also create problems to coastal areas, particularly to the beaches found at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dammed rivers.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undertaken on the effects of such a dam located at Eressos, Lesbos (E. Mediterranean), using both morphological and sediment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a GIS-based sediment ero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ressos Beach is currently under erosion, which however is spatially variabl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beach erosion can only partly be explained by the patterns of longshore sediment transport, suggesting also a negative sedimentary balance. The results of the sediment erosion model showed that the dam retains more than half of the sediment produced in the basin, irrespective of the scenario used. Thus, it is likely that the effects of the dam on the downstream beach are already apparent.  相似文献   
1000.
裂隙网络管道模型弥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不同裂隙几何参数对裂隙网络溶质运移的影响,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思想和优势流、沟槽流理论,建立裂隙管道网络概念模型,搭建不同管径、不同连通方式的管道网络试验装置,进行渗流和溶质运移实验。运用应用广泛的模拟软件CHEMFLO-2000建立等效多孔介质模型,拟合不同几何参数下等效弥散度,定量刻画不同管道网络几何参数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管径、连通方式等与等效弥散度之间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在连通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管径的管道网络等效弥散度存在差异,但是差异不大;溶质在小管径中的穿透时间短于大管径,穿透曲线缓和程度相差不大;管道网络连通方式越复杂,其等效弥散度越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越大、穿透曲线越缓和、路径越长,等效弥散度越大;用这种等效弥散度的方法表征管道网络对溶质运移的影响,与多孔介质弥散度具有相似性;管道数目、管道面数目与等效弥散度成正相关关系,且等效弥散度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