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2篇
  免费   1823篇
  国内免费   2388篇
测绘学   837篇
大气科学   781篇
地球物理   3056篇
地质学   5503篇
海洋学   1051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673篇
自然地理   117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91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42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403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579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656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557篇
  2009年   633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635篇
  2005年   514篇
  2004年   548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34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48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7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991.
With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pushing their activities to the ultra-deep water,model tests have presented a challeng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existing wave basins.Therefore,the concept of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 is implemented to replace the full depth mooring system in the model tests,which aims to have the same dynamic responses as the full depth system.The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 plays such a significant role that extra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mooring systems with large truncation factor.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large truncation factor mooring system are being employed in the simulations,including the homogenously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non-homogenously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 and simplified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A catenary moored semi-submersible operating at 1000 m water depth is presented.In addition,truncated mooring systems are proposed at the truncated water depth of 200 m.In order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se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s,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platform’s surge free decay interacting with three different styles of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s are studied in calm water.Furthermore,the mooring-induced damping of the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s is simulated in the regular wave.Finally,the platform motion responses and mooring line dynamics are simulated in irregular wave.All these simulations are implemented by employing full time domain coupled dynamic analysis,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full depth simulations in the same ca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oring-induced damp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latform motion responses,and all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s are suitable for model tests with appropriate truncated mooring line diameters.However,a large diameter is needed for simplified truncated mooring lines.The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the selection of truncated mooring system for different situations as well as to the truncated mooring design criteria.  相似文献   
992.
Tensile stiffness analysis on ocean dynamic power umbilica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nsile stiffness of ocean dynamic power umbilical is an important design parameter for functional implementation and structural safety. A column with radial stiffness which is wound by helical steel wires is constructed to predict the tensile stiffness value of umbilicals 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nsion and axial deformation is expressed analytically so the radial contraction of the column is achieved in the relationship by use of a simp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an agreement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 and the tension test results, the method is proved to be simple and efficient for the estimation of tensile stiffness of the ocean dynamic power umbilical.  相似文献   
993.
针对网格化和数据量庞大的中尺度海洋标量场数据在其三维可视化中表现出来的构造效率较低和表达连续性效果较差的问题,以剖分重构为核心思想,采用三线性插值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基于不同角度平面对温度场进行剖分和色彩映射,最后采用OpenSceneGraph图像渲染引擎的颜色、光照、透明度和回调等渲染技术展现更为真实的、科学的动态三维温度场,提供一种简洁、高效、科学的中尺度海洋温度场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994.
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人-机-环交互系统.环境是遥操作机器人系统最终的环节,也是操作者感知和作用的对象,环境的动力学特性对整个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性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分析环境在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中的动力学特性,建立了环境在碰撞接触、线性平稳接触和非线性平稳接触3类情况下的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等效阻抗形式,为力觉临场感遥操作机器人系统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徐祥德  王寅钧  赵天良  姚文清 《气象》2014,40(10):1165-1173
基于云南省大理2008年3、5、7月GPS加密探空试验时段(14和02时)资料,结合边界层铁塔综合观测资料,采用温度梯度法、逆温强度法和涡动相关法分别计算高原东南缘对流边界层(convective boundary layer,CBL)及稳定边界层(stable boundary layer,SBL)顶高度,通过计算获取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湍流动能、切变项以及浮力项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垂直相关特征综合分析,可发现湍能方程中浮力项、感热、潜热通量与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获取的大气视热源相关特征显著,这某种程度反映了高原东南缘近地层大气湍流动量、热量输送对低层大气视热源Q_1的重要贡献。低层视热源Q_1亦表现出与湍能方程分量类似的日变化周期,此特征反映了高原东南缘大气热源变化与下垫面水热过程及其湍流输送日变化密切相关;浮力项与湍能等项对大气低层热源与涡动特征、热力混合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低层大气视热源、水汽汇均与边界层高度有显著相关,综合分析结果某种程度描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近地层湍流动量、热量输送状况与低层大气热源,热力混合边界层结构的综合相关物理图像,初步探索了高原东南缘对流活跃区大气湍流运动与大气动力、热力过程相互作用特征。研究表明近地层湍流通量变化某种程度可反映未来局地大气视热源垂直结构变化的"强信号"特征。本文上述研究结论也可启发我们进一步关注近地层湍流通量异常变化特征及其对局地降水过程大气热源结构演变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96.
台风系统为中α尺度系统,接近大尺度系统.为了研究环境气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需要将台风从环境风场中分离出来.分别采用时间滤波、空间滤波和动力学方法将2010年第13号(1013号)超强台风“鲶鱼”(Megi)从环境风场中分离出来,对比分离得到的台风环境场,结果表明:时间滤波和空间滤波具有相对的随机性,容易留下台风风场的残留,同时也会减弱环境风场,而采用动力学方法可以将台风“Megi”较好地分离出来.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时间滤波可以使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很好地平衡,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序列;空间滤波方法,仅采用一个时刻的时间,方法相对简单易用,但是由于台风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尺度并不相同,采用同一尺度对台风滤波容易造成风场、高度场和温度场的不平衡;动力学滤波方法分离效果较好,但是相对复杂,在低层也容易产生不平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7.
针对高动态场景,单独的码环路很难实现跟踪,由于高动态载波跟踪的算法很成熟,通常应用载波跟踪结果对码环路进行辅助,针对窄体制信号,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消除码环的动态误差,但对宽体制信号来说,辅助力度减小。从高动态宽带信号码跟踪误差门限以及跟踪精度入手,分析了单独码跟踪算法的易失锁性,理论和仿真验证应用高动态载波跟踪结果辅助码跟踪算法的有效性,且具有高的跟踪精度。这为导航接收机的跟踪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社区生活圈的核心内容,直接决定了社区生活圈的生活品质。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并对设施建设的未来规划提供科学决策支持逐渐成为规划者和决策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ArcGIS工具对POI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和可视化,在总结他人社区生活圈量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温州本地特色,搭建了一套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对各类社区进行综合评分和分级,并根据模型评分结果挖掘公共服务设施未来优化方向。此外,还实现了社区生活圈评分的动态计算与展示,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选址、路网建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先级评定等提供决策支持。既可帮助规划者和决策者快速建立对整个区域生活圈建设现状的量化认知,又可助力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品质评价与提升探寻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闵星  黄品文  谭金祥 《测绘通报》2022,(10):162-165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风险源识别是防止违规作业导致的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为解决传统识别方法效率低、漏检率高、成本大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地铁保护区巡检系统,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无人机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风险源识别。首先介绍无人机影像获取的流程,并在原始影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增强的方式制作多角度、多尺度的风险源数据集;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风险源识别模型,对无人机采集影像中的风险源进行自动识别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多角度、多尺度风险源数据集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且比传统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