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3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89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399篇
地质学   2458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36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As shown in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the HIRS-Tb12 data and conventional data,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vertical motion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Hemispheres, which are well depicted with the HIRS-Tb12 data. When high pressures rapidly decrease over the regions of South China Sea and Arabian Sea with the HIRS-Tb12 less than 200 W/m2, monsoons will set off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abian Sea and Bay of Bengal, respectively. From a year of significant drought to one of significant floods, the trend of evolu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downdraft areas of the subtropical highs between the two hemispheres.  相似文献   
52.
冲积平原区土壤元素组成特征及其示踪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研究基础地质问题是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后项重要任务。通过对珠江三角洲,江汉平原,成都盆地3个冲积平原区土壤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其对土壤成壤母质特性的示踪作用,为今后开展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53.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这就是本文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本文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青海砂西油田E3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200-3000m,厚多为5-10m,宽/厚比200-2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0-700m,厚多为3-6m,宽/厚比80-110。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是由于辫状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在油田开发中井网部署方案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54.
黑龙江东部早白垩世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主要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沙金庚 《地学前缘》2002,9(3):95-101
巴列姆期的菊石、巴列姆期—阿尔必期的海相双壳类、早白垩世的沟鞭藻、放射虫和有孔虫等的发现 ,均证实了黑龙江东部含煤地层龙爪沟群、鸡西群和大架山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鸡西群中含有热河或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中常见的双壳类化石 ,这一事实似乎暗示着中国热河或俄罗斯威替姆动物化石群为早白垩世时代。早白垩世 ,特别是巴列姆期—阿尔必期 ,沿大架山—云山—虎林-裴德—鸡西一线北东东方向存在着一条向东 (古太平洋 )开口 ,但由东向西变浅的狭长海湾。多次海侵和海泛沿着这一海湾由东向西至鸡西后向南和向北 ,并可能向西扩散。正是这一海湾和海平面的升降控制着东北地区的早白垩世的气候、地理、生物群落的演变、甚至煤的聚集和油的形成  相似文献   
55.
根据深海钻探样品分析,对东太平洋地区573孔始新世末渐新世初的地层进行了研究,尤其是研究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层球粒陨石标准化值曲线平缓,重稀土相对富集,各层Ce严重亏损(第2层轻度亏损),各层的Eu仅轻度亏损。始新世与渐新世的界线地层含钨粘土层的稀土元素含量明显比其它层含量高得多。此外,该层还富含Fe及指示地外成因的Ni、Co、Ir等元素,且底部富含微玻璃陨石。这些特征说明该含金属粘土层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有显关系,其底部可能还与陨击作用相联系。从区域地质情况来看,始新世末期有明显的生物灭绝和环境变化,微玻璃陨石广泛发育,说明该时期明显的灾变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6.
东昆仑东段中更新世以来的成山作用及其动力转换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对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第四纪构造及与地貌关系的分析表明,现代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成型于中更新世,且在中更新世以来发生了多次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根据布青山北部查干额热格地区第四系剖面的构造、地层时代及地层与构造关系的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时期为伸展构造体制,昆仑山内部开始发生了差异隆升,布青山开始崛起。中更新世末应力体制发生急剧变化,由伸展体制转为收缩事件,又急速转为伸展构造体系,短暂的收缩事件造成了中更新世冲洪积层的褶皱,随后的伸展则导致了影响深刻的向北依次断落的阶地状正断层系统。晚更新世应力体系再度发生重大转换,伸展正断层体系被左旋走滑运动体系所代替,并一直延续至今。中更新世以来多次隆升构造变形体制的转换说明东昆仑地区的成山过程受控于多种动力背景,而非单一的挤压抬升。隆升构造变形体系的确定及其时代约束为深入刻划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作用的动力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7.
通过分析埕岛东斜坡地区东三段砂岩成岩作用特征 ,以及对该地区油气成藏系统的研究 ,总结出东三段砂岩体的成岩成藏模式。东三段上部砂体成藏于馆陶组沉积期 ,对应于早成岩 B期阶段 ,油气过早进入砂岩体 ,充填了孔隙 ,抑制了成岩作用的进行 ,使原生孔隙得以良好的保存。目前该砂体位于晚成岩 A期阶段 ,伴随形成了次生孔隙 ,并正处于第二次成藏期  相似文献   
58.
河北矾山燕山期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矾山地区燕山期侵入岩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侵入岩主要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岩、正长岩构成,以高钾钙碱性岩系列岩石为主;SiO2=53.58%-60.57%,Al2O3=16.16%-17.23%,Na2O K2O=5.76%-8.96%,K2O=2.25%-4.55%,Na2O/K2O=1.14-1.56;ACNK=0.72-0.86,NKA=0.47-0.77;Eu^*/Eu=0.80-0.95,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低Zr、Rb和Rb/Sr,但高Sr和Sr/Y,具有埃达史质岩石质岩石的部分特征。晚期(白垩纪)侵入岩由碱长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二长岩、碱工花岗岩、钾长花岗岩构成,以钾玄岩系列岩石为主;比早期岩石富SiO2,低Al2O3、富Na2O K2O和K2O,但低Na2O/K2O;ACNK=0.82-1.07,NKA=0.77-0.92;Eu^*/Eu=0.65-1.00,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和Nb、Ta、Hf、Ti亏损,相对高Zr、Rb和Rb/Sr,但低Sr和Sr/Y。矾山地区早期侵入岩的形成可能与伊泽奈崎(Izanaqi)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所导致的挤压增厚有关;晚期侵入岩可能形成于拉张环境中。  相似文献   
59.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0.
河北南部地区资源、环境、发展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凯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5):477-483
河北南部地区山前平原区农业气候条件适于夏玉米的生长 ,黑龙港地区适于棉花的生长。本区水资源匮乏 ,地下水超采严重。浅层地下水超采模数为 8.0 1× 1 0 4 m3/( km2 ·a) ,深层地下水为 2 .5 8× 1 0 4 m3/( km2·a)。全区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边际效益以廊坊市最高 ( 2 6.68元 /t) ,保定市最低 ( 1 4.85元 /t) ,两者之比为 1 .80。区内地下水降落漏斗与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灾害频繁 ,1 998年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为 0 .5 4× 1 0 4 km2 ,深层地下水为 1 .5 9× 1 0 4 km2。地下水、粮食和蔬菜受到农药残留、过量化肥的污染。本区 2 0 1 0水平年外流域调水将占可供水量的 2 3.9% ,但缺水率仍达 36.2 %。若全区通过发展工程节水 (提高综合节水率 3.2 % )、实施适水种植 (冬小麦播种面积下调 7% ) ,利用水分胁迫处理 (减少一次灌溉 )等节水措施 ,则比 1 999年节水 1 7.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