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6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371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409篇
地质学   952篇
海洋学   650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177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36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51.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952.
社会经济数据是研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子,而传统的社会经济数据由于与空间坐标不统一,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变化难以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利用DMSP/OLS灯光数据,基于生态控制线,通过回归运算制定深圳市2010年人口指数模型,得到深圳市2010年1 km~2人口空间化图,有利于对深圳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3.
GIS支持下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以金坛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体系,并且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情况并没有得到体现的问题,该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土地质量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质地,及生态尺度的水环境、植被覆盖度、人口密度、坡度作为生态环境敏感性因子,同时建立了以水环境为主要因子的土地生态敏感性指数模型,对金坛市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金坛市生态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占到全市总面积的78%,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占到全市总面积的22%。针对不同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因地制宜提出用地策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及其生态学意义的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本文对表面疏水性的研究方法,细菌和藻类表面疏水性的物质基础、特性及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学意义等进行介绍和概括。  相似文献   
955.
本文主要取材于1985—1986年长江口渔业资源试捕调查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长江口海区的虾类,由于受长江冲淡水径流的影响,形成三种生态型:(1)河口半咸水类型,如两种白虾;(2)低盐水类型,如葛氏长臂虾;(3)外侧次高盐水类型,如鹰爪虾和两种仿对虾。代表各生态型虾类,一般具有繁殖期较长的特点,其生命周期可为一年或一年多。虾类体长分布较为复杂,在当年生的幼虾生长期间,秋冬季虾群中常有幼虾和成虾混栖。因而,种群体长分布有两组群体并存。  相似文献   
956.
象山港海水养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0年及2002年对象山港海域海水养殖现状及环境监测的调查和分析资料,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给象山港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象山港海域水体中无机氮含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测站占86.7%,2002年已达到了100%,因而该海域水体全年均呈富营养化状态,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氮和磷,海水养殖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污染。防治该海域环境污染应采取调整饵料结构、推广生态养殖、实行科学管理等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7.
958.
959.
蔡文焰 《台湾海峡》1993,12(2):189-195
本文分析了福建江阴岛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岛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该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应以发展农业为主,适当兼顾乡镇企业发展,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为此,作者提出了解决水源、封山育林和调整土地生产结构等措施,可供该岛今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