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8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967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816篇
地质学   2730篇
海洋学   1243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390篇
自然地理   218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93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IGBP中的研究热点——全球变化陆地样带研究——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分析了IGBP样带兴起的原因,在全球的分布以及各条样带的主要研究任务,特别对于美国俄勒冈样带(OTIER)和中国东北温带样带(NECT)作了详细的论述。美国OTTER项目的完成,表明即使是ROREST-BGC这样需要众多环境变量的机理性模型,其所需的大部分变量可以用遥感手段获得,从而为机理性模型斑块推向区域、保证其模拟精度,并使其具有良好的操作性提供了途径,对于以后的样带研究有良好的启发性。中国NECT已经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对于生态脆弱地区的判定,空间仿真模型的建立以及从NDVI推导参数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92.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考虑非期望性产出(环境污染),本文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中国275个地级市2003–2016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并通过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2003–2016年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呈现东、西、中逐渐降低的分布格局;(2)在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区域差异均不断增大,全国尺度上和东部地区效率值出现了极化趋势;(3)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较弱的空间正相关,但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高-高集聚型区域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且不断向中部地区延伸;高-低极化型区域多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低-高凹陷型区域零星分布于高值聚集区周边,部分在研究期内转为高值聚集区域;低-低均质型区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研究结果认为应加强对城市存量土地的内涵挖潜,强化区域合作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93.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will continue to transfer to non-agricultural sectors in the near future, which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farmers’ livelihoo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govern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SP), and farmers' environmental behavior is a key factor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Based on a set of micro survey data on farmers in the study area and econometric metho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bor transfer on ANSP by considering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and th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es of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will not be conducive to reducing ANSP, while the income increase brought by agricultural labor transfer will improve the input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factors and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ANSP reductio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rovide subsidies or incentive measures to help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organizations to expand their coverage and increase the frequency of socialized agricultural services, in order to guide farmers in the use of environment-friendl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ANSP caused by agricultural factors at the source. Furthermore, it is necessary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siz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uitable for small-area land 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994.
To encourage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consumers and manufacturers for for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f forest products.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is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indicator for estimating the natural capital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f various forest product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accounting model for the EF evaluation of wood flooring, which is a tertiary forest product, by the method of transformation. Next, we used that model to evaluate the EF of three types of wood flooring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ir production data from 2000 to 2018. We collected the necessary data by visiting typical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the average EFs of solid wood flooring, engineered solid wood flooring and laminate flooring between 2000 to 2018 were 3.13×10 6, 1.05×10 7 and 5.07×10 6gha, respectively. The total EFs of solid wood flooring, engineered solid wood flooring and laminate flooring from 2000 to 2018 were 5.95×10 7, 1.99×10 8and 9.64×10 7gha, respectively. The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CV) of the EFs for these three types of wood flooring were 0.45, 0.87 and 0.76,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nd total EFs of the engineered solid wood flooring were the largest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wood flooring. The per capita EF and unit EF for the engineered solid wood flooring were also the highest among the three types of wood flooring. The EFs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ith irregular fluctuations from 2000 to 2018 for all three types of wood flooring.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EF of the engineered solid wood flooring and us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ducts, such as solid wood flooring,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995.
姚远  张恩楼  沈吉  蒋庆丰 《沉积学报》2008,26(2):294-299
通过对属都湖湖心钻取的短岩芯Esdr1进行放射性核素137Cs和常规的元素分析,利用137Cs建立精确的年代标尺,开展地球化学记录环境演变与器测资料的对比研究。器测资料表明,近50年来,该地区主要的气候变化特征:1958~1983年,气候偏冷湿;1983~2002年,气候逐渐暖干化,这些气候波动特征被沉积岩芯忠实记录。研究表明属都湖沉积物地球化学代用指标指示的气候演化特征与器测资料可很好的对比印证,属都湖沉积岩芯完整的记录了区域气候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县域高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及环境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昕  赵媛  张新林  曾通刚  夏四友 《地理科学》2018,38(9):1449-1457
以全国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依据高龄化系数将中国不同区域划分为未高龄化、浅度高龄化、中度高龄化和深度高龄化4个类型区,并探讨其空间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并选取5个自然环境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高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环境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国县域高龄化水平呈现“西疏东密”分布格局;高龄化系数三级阶梯状分布明显,平原、丘陵、盆地普遍高于山地及高原地区;由“凹”字型向“东西隆升、北端塌缩”格局演变。高龄人口空间集聚不断增强,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③ 水文指数、气候指数是影响全国县域高龄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空气质量指数对高龄人口分布影响不显著,对不同类型区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指数对高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趋强;社会经济因素对高龄人口分布具有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呼伦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华杰  臧淑英  孙德尧  张科  孙丽 《地理科学》2018,38(9):1570-1578
通过对呼伦湖湖心沉积岩芯粒度机械组成和频率分布曲线的分析,辅以210Pb年代测定,重建了1865~2016年粒度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中值粒径同粗粉砂和砂组分显著正相关,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减小、波动变化和增大的变化趋势。应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提取出大气粉尘源、湖心相标志组分和风沙尘暴组分3个环境敏感组分。粒度机械组成与环境敏感组分的垂向特征变化同历史时期的湖泊水位变化、降水量强度变化,及沙尘暴事件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重建150 a来湖区气候干湿变化和风沙活动特征,可用于恢复区域环境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日常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社会空间分异是城市社会学与城市地理学的经典研究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支撑下,形成了从居住空间出发的经典研究范式。而在人类移动性不断增强、居民活动日趋多样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范式显得静态和片面,难以反映社会空间分异与隔离问题的全貌,因此有必要从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出发探讨社会空间分异问题。国际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该议题进行了探索,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将已有研究总结为基于活动空间的群体分异与交往、个体活动空间的时空分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态变化三种类型;并以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基于人的空间研究范式出发,构建“人群—活动空间—社会空间”基于活动空间的社会空间分异研究框架;尝试推进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范式的多元化,从以人为本的立场出发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中的人。  相似文献   
999.
近百年来长江口启东嘴潮滩沉积物质来源及定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峰  张振克  任航  高磊  丁海燕 《地理学报》2018,73(11):2105-2116
河流入海输沙是海岸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启东嘴潮滩位于长江北支口门,与江苏海岸线交汇,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岩芯沉积物QDZ-1的地球化学元素。根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和富集系数,分析了物源指示意义,表明启东嘴潮滩沉积物受到长江物质和南黄海物质的共同影响。基于地球化学元素的沉积物端元定量判识方法,对不同物质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定量估算。在1930年前启东嘴潮滩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的入海输沙,贡献率为68.1%,随着长江北支河槽的衰退,贡献率逐渐减少,在1930-1972年间为38.5%,到1972年后减少到17.5%。苏北沿岸流携带向南输运的南黄海物质,贡献率逐渐增加,在1930年前为27.1%,在1930-1972年间为55.6%,到1972年后增加到75.9%,成为启东嘴潮滩主要物质来源。沉积物来源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与北支水动力的阶段性变化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000.
环境规制、地方保护与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田光辉  苗长虹  胡志强  苗健铭 《地理学报》2018,73(10):1954-1969
污染密集型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对区域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威胁,其发展布局会受到地方保护和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1980-2014年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缓慢增长、快速扩张和结构转型3个阶段,总体呈现“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特征,中部省份是现阶段承接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地区。通过建立区域属性模型、区域—产业交互项模型,定量分析环境规制、地方保护对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空间变化的影响,检验“污染避难所假说”和“波特假说”,发现环境规制和地方保护已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布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存在显著的产业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污染程度高的产业易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相比高税收产业,高国有比重的产业更易受到地方的保护;环境规制和地方保护作为两种相反的力量,彼此之间相互抑制;环境规制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比较突出,而中、西部地区地方保护的作用更为明显。为防止中西部地区成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避难所”,应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