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8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为了解九孔鲍养殖环境中细菌生理菌群的生态作用,对分离自养殖水体的33株菌株的产酶能力和种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分泌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能力的菌株分别为39.4%、57.6%和30.3%;在这33株菌中,产至少一种胞外酶的菌株比例高达63.6%。API鉴定结果表明,在有能力分泌胞外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中,弧菌菌群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42%和40%,而其中河流弧菌又占各弧菌菌群比例的83.3%、62.5%和100%。充分阐明弧菌,尤其是河流弧菌为优势菌,在鲍鱼养殖微生物态中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Sulfotransferase (ST) is the first enzyme discovered in association with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 toxin biosynthesis in toxic dinoflagellat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T activity in crude enzyme extraction of a toxic dinoflagellate species, Alexandrium tamarense CI01.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ude enzyme can transfer a sulfate group from 3’-phospho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 (PAPS) to N-21 in the carbamoyl group of gonyautoxin 2/3 (GTX2/3) to produce C1/C2, but is inactive toward STX to produce GTX5. The crude enzyme is optimally active at pH 6.0 and 15°C. The activity is enhanced by Co2 , Mg2 , Mn2 and Ca2 individually, but is inhibited by Cu2 . Moreover, the activity shows no difference when various sulfur compounds are used as sulfate donors.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T specific to GTX2/3 is present in the cells of A. tamarense CI01 and is involved in PSP toxin biosynthesis. In addition, the ST from different dinoflagellates is species-specific, which explains well the various biosynthesis pathways of the PSP toxins in toxic dinoflagellates.  相似文献   
33.
水生动物往往会通过调整自身生理生化特征而形成各自固有的越冬生存适应对策,因此,深入探究越冬对具有冬眠习性的目标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指导其安全养殖具重要参考价值。以池塘专养模式下2+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同生群个体为研究对象,从机体形态、血清生化、脏器相关功能酶活力和肌肉与裙边物性等四个维度开展了中华鳖越冬前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越冬对中华鳖生理生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越冬期间实验中华鳖总体上呈现较明显的生长态势,所测30项体尺性状和12项质量性状测定值间的差异相似性分别为46.7%和8.3%;(2)所测16项血清生化指标中,越冬后显著降低的为TG等5项(P<0.05),显著增加的为TP等4项(P<0.05),无显著差异的为GLB等7项(P>0.05);(3)所测8项脏器酶学指标中,越冬后酶活力显著下降的为肝脏CAT、POD和脂肪酶(P<0.05),显著升高的为胃蛋白酶等相关酶指标(P<0.05);(4)所测7项物性指标中,越冬后裙边弹性和咀嚼性均显著增加(P<0.05),其余为下降或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越冬为引起肝脏功能发生正常切换的重要时期,但不会引起心肝功能产生实质性改变。研究结果可为中华鳖越冬生理生态学研究和池养中华鳖越冬管理技术体系构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4.
四种蟹成蟹消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比较中华绒螯蟹、锯缘青蟹、三疣梭子蟹和长江华溪蟹胃、肠、肝胰腺的五种消化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活力,结果表明四种蟹的类胰蛋白酶比活力是胃蛋白酶的7~17倍,淀粉酶是纤维素酶的30~183倍,脂肪酶活力较低。消化酶活力大小具有器官特异性和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35.
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历来有活品消费的习惯,离水停食是其批量销售环节必须承受的胁迫。因此,探究离水停食对其商品价值的影响过程与机制,对于明确其活体销售货架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以2020年5月20日同池起捕后离水停食处理0 d(S0实验组)、4 d(S4实验组)、8 d(S8实验组)、12 d(S12实验组)、16 d(S16实验组)的雄性商品鳖[平均体质量(546.86±94.70) g]为研究对象,在常温条件下较系统开展了离水停食对其翻身能力、血清生化、裙边质构及脏器酶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鳖连续翻身次数呈S4≈S8>S0≈S12≈S16,且均主要集中于1 min内;(2)血清TP、ALB、TC、LDL-C均无组间差异(P>0.05),GLU-O呈S0≈S4≈S  相似文献   
36.
红树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幼叶、成熟叶和老叶间活性氧和三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丙二醛和H2O2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自由基产生速率加快,表明红树叶片衰老中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并且与H2O2和超氧化物自由基含量的上升相关。在3种细胞保护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叶片成熟过程中增高,随着衰老而急剧降低,细胞保护酶酶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37.
刺激隐核虫寄生感染引起的“白点病”不仅危害水族箱观赏鱼类,还会对水族馆大水体海水观赏鱼带来毁灭性打击,是海水观赏鱼养殖业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探讨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复方中草药“XCY-1”(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芪、甘草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超微粉碎后收集备用)对小丑鱼血清、肝脏中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变化及不同用药方式对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投喂复方中草药“XCY-1”可使小丑鱼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第21 d各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达到最高值,其中20 g/kg剂量组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小丑鱼的免疫能力;肠道中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和胰蛋白酶在各取样点活性均高于对照组,2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胰蛋白酶和AMS活性高于其他剂量组,20 g/kg和40 g/kg剂量组在各取样点LPS活性最高。复方中草药“XCY-1”药浴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体外杀灭结果显示:4 h内,50 mg/L药物浓度即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400 mg/L药物浓度即可杀灭全部幼虫;当药物浓度达到800 mg/L时,3 h内幼虫全部死亡。不同用药方式防治小丑鱼刺激隐核虫病:实验分为4组,A组20 g/kg剂量组,口服无药浴;B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50 mg/L进行药浴;C组20 g/kg剂量组,口服且同时按100 mg/L进行药浴;D组为对照组,仅投喂基础饲料。结果显示:实验第6 d,A、B、C三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1.1%、53.3%、57.7%、0,药物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个药物处理组每片鳃上仅有0~2个滋养体,对照组每片鳃上滋养体数量是用药组65倍。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XCY-1”可以提升小丑鱼血清、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对刺激隐核虫病起到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20 g/kg剂量组、投喂时间14~21 d时效果最佳。该研究为开发无公害、环保型天然植物源杀虫药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8.
为探讨脱脂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体组成和消化性能的影响。作者以鱼粉和脱脂磷虾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用脱脂磷虾粉蛋白替代0%、10%、20%、30%、40%、50%和100%的鱼粉蛋白,设计7种等蛋白(50%)、等脂肪(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F0、F10、F20、F30、F40、F50和F100)。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初始体质量为(68.13±0.20)g,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表明:F100组的肝体比和脏体比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20~F30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F40组(P0.05);F100组全鱼的水分和灰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组和F100组全鱼的粗蛋白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组和F5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100组全鱼的粗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10、F20和F50组肌肉的水分显著高于F100组(P0.05),F20组和F30组肌肉的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替代组肌肉的粗蛋白、灰分无组间差异(P0.05);胃蛋白酶活性组间无差异(P0.05),F0和F20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F30组(P0.05),F30组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F30和F100组的肠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F0组的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脱脂南极磷虾粉替代组的皱襞高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F30组的皱襞高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替代组和对照组的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来看,脱脂南极磷虾粉10%~50%的替代比例对圆斑星鲽幼鱼的形态指标、体组成、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形态指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为了解重金属Hg对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主要代谢酶的影响,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利用平板扩散法测定了9个站位沉积物中异养细菌四种水解酶活性。结果显示: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严重,Hg的含量和潜在生态危害河口最为严重,向外逐步递减,表明本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Hg主要由陆源输入;表层沉积物中异养细菌水解酶活性与抗性异养菌比例均表现为西南部河口区高于东北部外海海域,与重金属Hg的含量分布及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基本相似,这表明长期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改变了锦州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异养菌的生理代谢过程,在生理或遗传物质上对重金属产生了一定的抗性;磷酸酶、蛋白酶、脂肪酶与沉积物中Hg的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说明其对重金属Hg较为敏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反映锦州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Hg污染状况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0.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