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叶丹      周建庭    王领    张瑞杰    徐略勤    金双双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108-116
本文对某特大跨上承式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建立“V”型河谷场地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结合时空解耦的时域动力有限元方法,研究“V”型河谷场地效应对其地震响应的影响,并考虑地震入射角、行波速度及地震动峰值等因素对场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且坡度均匀的地形使地震波在反射过程中能量增大,海拔较低且坡度下陡上缓的地形使地震波在反射过程中能量减少,“V”型河谷场地效应使大部分钢管混凝土拱圈截面内力测量值放大作用明显;“V”型河谷场地地形效应与地震波的入射角、行波速度及加速度峰值等因素均有关联,且CFST拱肋面外受弯抗震性能受行波速度的影响较大。因此,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设计中应注意场地地形效应及行波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结合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实际工程,对巨型钢管混凝土斜交网格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的新型混合结构体系进行了比例为1:50的微粒混凝土模型振动台试验及4根钢管混凝土柱"X"形相贯节点试验,探讨了体外预应力的施加对结构整体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模型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基本可保持弹性,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后稍有损伤;交角对节点最终破坏形成区域及承载力影响较大,各节点的承载力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体外预应力的施加能有效地抵抗节点层平面内向外的推力,充分利用构件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93.
根据温州港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工程的地层条件和码头的特殊要求,其桩基础设计了嵌岩斜桩,斜度1∶5~1∶6。施工中应用冲击成桩施工工艺。通过自行设计的钢护筒导向架控制桩孔斜度、筒柱式空心锤冲击成孔、橄榄球式混凝土灌注导管灌注混凝土等针对性很强的施工措施,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通过桩基检测,桩基质量完全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4.
不同盐度下蓝非鲫鳃泌氯细胞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研究生活于不同水环境中蓝非鲫[Oreochromisaureus(Steindachner)]鳃泌氯细胞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泌氯细胞分布于鳃小叶基部,淡水环境中,泌氯细胞胞体较小,无分泌腔,核大,中位;海水环境中,泌氯细胞体积增大,有明显分泌腔,核小,基位;淡水过渡到海水的过程中,粗面内质网减少,核缩小,核内染色质凝聚程度增加;胞质中形成发达的微细小管系统;线粒体大量增多,以分泌腔为中心放射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微细小管系统由多分支膜质小管组成,是Na+、K+、Cl-等离子代谢吸收和运输的主要细胞器;微细小管系统的增多与粗面内质网的减少是同步发生的,膜质小管可能源于内质网,随渗透压改变,二者相互转化;线粒体在渗透压变化过程中提供细胞代谢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95.
现浇混凝土筒桩简介及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浇薄壁筒桩技术,并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单桩及复合地基受力特性。现场试验研究表明:沉管灌注筒桩竖向承载性能突出;同时,(由于大直径所产生的薄壳效应)能够提供较大横向抗力。筒桩复合地基在沉降和承载方面均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需要,更具有质量可靠,造价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96.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介绍了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节 低以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进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7.
本文讨论了日本第一座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主跨230m的新西海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性。采用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用纤维单元法考虑钢管混凝土的材料非线性,用P-δ效应考虑几何非线性,讨论了在纵桥向地震作用、横桥向地震作用以及纵、横桥两方向同时作用情况下该桥的非线性地震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计算表明,在纵桥向地震作用时轴力的作用显著,拱脚附近产生的内力较大;而横桥向地震作用时轴力和面外弯矩作用显著,拱脚以及拱肋与桥面连接附近产生的内力较大;横向地震响应远大于纵向地震响应;应考虑纵、横桥向地震力共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王仁华  郭海超 《海洋工程》2019,37(3):111-119
针对构件外表面局部区域遭受随机点蚀损伤的圆管截面,考虑点蚀随机特性的影响,建立包含点蚀坑细节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在多种腐蚀强度下,研究局部腐蚀的点蚀区分布位置(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位置变化)及其形状(点蚀区长度和宽度独立或联合变化)影响轴压极限强度退化的规律;并比较局部随机点蚀与局部均匀腐蚀引起构件极限强度退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局部随机点蚀与最大初始几何缺陷的耦合作用会使极限强度的退化趋于严重,但是总体而言点蚀区分布位置变化对圆管极限强度的退化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同等腐蚀体积和腐蚀面积下,相比于长窄式局部腐蚀,短宽式局部腐蚀会引起更严重的极限强度退化,在严重腐蚀情形下后者导致的强度退化会高出25.5%;相比于局部均匀腐蚀,局部随机点蚀会导致更剧烈的极限强度退化,其不利影响可高出20.7%。  相似文献   
99.
罗氏沼虾活虾无水运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宁 《海洋科学》2009,33(5):41-46
基于日本对虾等甲壳类以无水方式活体运输有增加运销渠道及提供优质产品等优点,进行了3次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活虾无水运输模拟试验.运输容器为聚苯乙烯盒,填充物为浸水海绵及木屑.结果表明:以海绵作填充物的1 kg容量聚苯乙烯盒(分上下层,共20尾虾)试验结果显示,试验虾的存活率初眷远高于仲夏,初春高达91.7%,仲夏只有74%;在仲夏时,以6 kg容量的大盒(排列4层共80尾虾)试验结果显示,木屑组存活率(75.4%)高于海绵组(63.5%),但若在只有单层排列的小盒中(每盒各20尾),则海绵组存活率(74%)高于木屑组(68.7%),此结果与木屑及海绵的特性有关.本研究证实罗氏沼虾活虾无水运输确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0.
随着户外变电站工程日益增多,本着节约国家资源、不断设计创新的原则,要求对变电站设计进行不断革新,变电站内架构柱的材料选用与结构的优化设计,对变电站的使用年限、占地面积、造价方面以及建设周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