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4篇
  免费   1404篇
  国内免费   321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83篇
地质学   9235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383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71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523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507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533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77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303篇
  1998年   290篇
  1997年   239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冯劲  林廷松  周红升 《探矿工程》2010,37(11):73-75
以黄衢南高速公路阳排尖隧道为例,介绍了大于30 m超长管棚施工技术;并根据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对左右洞不同管棚施工技术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次性施作超长管棚在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地段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2.
从组合切削具将在岩石中产生预破碎区的论点出发,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预破碎区深度与掏槽刃切入深度的关系,得出了预破碎区有利于降低岩石强度及岩石破碎能耗的结论,并用生产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提出了孕镶金刚石钻头钻进Ⅶ~Ⅷ级硬岩时仍存在预破碎区和切削、微切削破岩方式,以及预破碎区并非越大越好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93.
从江翁浪金矿中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江翁浪金矿是一个受构造控制明显的金矿床,金矿主要富集在受顺层剪切控制的强变形带内。本文通过对翁浪金矿控矿构造中变形岩石的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分析,得出研究区顺层剪切带的运动学特征为逆冲型剪切,控制金矿产出的强变形带以韧性变形为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不同卸荷速率下岩石强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卸荷条件下的岩石强度特性研究对于分析开挖作用下岩石工程的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卸荷试验中影响岩石强度的因素很多,包括岩性、卸荷点的位置、卸荷应力路径和卸荷速率等,以锦屏大理岩为对象,重点研究卸荷速率对强度的影响。提出用屈服接近速率来统一表征加荷和卸荷下的应力增加或减小的速率,通过比较加荷和卸荷条件下的屈服接近速率表明,当围压卸荷速率为常规试验轴向应力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两种应力路径下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相当。通过2D弹塑性细胞自动机的数值试验和大理岩的室内卸围压试验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围压卸荷速率越大,岩样的强度就越高;当卸荷速率为常规轴向加荷速率的0.2~0.3倍时,卸荷和加荷路径下的强度相当。从而得出结论:对于各种卸荷应力路径,如果卸荷点处于弹性范围内,当接近破坏时的屈服接近速率一定时,应力路径对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X衍射、物性分析等资料,对东营断陷盆地古近系孔店组成岩演化及控制因素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营断陷盆地孔店组典型成岩现象有强烈压实作用、硬石膏胶结、多期次碳酸盐胶结、多期次粘土矿物胶结、硅质强烈胶结、矿物强烈穿插交代、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引起深部碎屑岩强烈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硬石膏胶结、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是引起致密化的又一重要原因;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是引起该地区储层改善的主要成岩因素;成岩演化经历了准同生期-中成岩B期,部分达到晚成岩期的演化过程,成岩演化过程控制了深部碎屑岩孔隙演化;并推断原始干旱-半干旱沉积环境、基准面变化、深埋藏环境、构造-岩浆活动是控制成岩及孔隙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大断面小净距大帽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大帽山隧道的工程实践,通过围岩内部位移、拱顶沉降、围岩压力和锚杆应力的现场监控量测工作,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时围岩的稳定性。阐明分导洞开挖时围岩内部位移的变化趋势、特点及位移场,相邻导洞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围岩与支护结构间的相互调整变形机制,拱顶沉降捕捉的变形小于围岩实际变形的原因,支护结构的压力和锚杆应力状态及其与围岩位移的变化关系。监测结果表明,大断面小净距隧道Ⅴ级围岩段的破碎带采用现有的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可行的,围岩变形可控,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显著,围岩基本稳定。研究的方法、分析和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基于PSO-PP的围岩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飞  徐卫亚  温森  刘造保  赵延喜 《岩土力学》2010,31(11):3651-3655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系统问题。结合投影寻踪方法、粒子群算法和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建立了围岩稳定性评价的粒子群优化投影寻踪(projection pursuit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PP)模型。该模型一方面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及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参数,确保了模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利用逻辑斯谛曲线函数建立投影值与经验等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的测试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精度,实例分析结果与实际状态完全一致,表明该模型在围岩稳定性评价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8.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油藏。根据某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特征及油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99.
<正>Eocen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the high-Mg potassic volcanic rocks(HMPR) occur along the Jinshajiang-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JARSZ) in eastern Tibet.Compared with the HMPR,which are generally believed to be sourced from an enriched mantle,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show similar K_2O contents,enrichment in LREE and LILE,particularly radiogenic isotope(e.g.Sr and Nd) features much similar to the former,implying generation of 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most likely related to the HMPR,although they both have clearly different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in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imilar Sr-Nd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felsic porphyric rocks and HMPR in eastern Tibet indicate that both of them were possibly formed by a similar tectonic process(event).Combining the basic dikes in southern and eastern Tibet,we suggest that the break-off of north-dipping Neo-Tethyan slab in southern Tibet during 50-40 Ma,triggered formation of high-Mg potassic magma.This led to developing felsic porphyric magma production by partial melting of underplating HMPR in the lower crust,or fractionation crystallization of the high-Mg potassic magmas.The break-off of slab in the Eocene may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abundant ore-forming material related to earlier subduction events,resulting in formation of the porphyric deposits along JARSZ in eastern Tibet.  相似文献   
1000.
吉林省集安沿江一带多金属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集安沿江构造.岩浆岩带沿鸭绿江断裂带展布,主体由鸭绿江深断裂和与之平行的一系列次一级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构成,在带内还发育有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目前带内已发现金、铅锌矿床(点)及多金属矿床(点)多处,展示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