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1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166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717篇
地质学   4892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48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258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75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临界特性的地层水及其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特制的地层孔隙热压模拟实验装置, 开展了模拟地层孔隙空间高压液态水热体系烃源岩生排烃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施加的流体压力为38±2 MPa, 温度为290~390 ℃.模拟实验结果显示了有关高压液态水及其与之相联系的流体压力和孔隙空间等因素对烃源岩生排烃影响作用的一些重要现象, 实验发现高压液态水介质条件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和保存, 不利于液态油向气态烃的转化, 而且干酪根的生烃潜力和排油效率有一定的提高.这些新的实验现象可能主要与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地层水的作用有关, 进一步推断近临界特性的高压液态水参与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反应, 增加了水对油气的溶解能力.在地下实际烃源岩生排烃的温压(100~200 ℃, 30~120 MPa)条件下, 岩石孔隙中的地层水是一种相对低温高压压缩液态水, 这种地层水可能具有近临界特性, 对烃源岩生排烃过程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对这种现象的机理和石油地质意义还知之较少.因此, 加强高压地层水近临界条件下烃源岩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研究, 对进一步深入理解地层条件下的近临界水介质、流体压力、孔隙空间因素对生排烃过程的影响, 深化烃源岩生排烃机理的探讨, 建立地质尺度上的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模型, 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入、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993.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间的关系,根据盆地石油、油气伴生水以及煤、煤层夹矸、铀矿及围岩样品的氯仿沥青中57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与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有相近的成因特征;三叠系延长组石油沥青、三叠系延长组含油砂岩沥青与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石油沥青具有类似的成因特征;神木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东胜侏罗系中统直罗组煤沥青、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以及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沥青成因特征相近;铜川陈家山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煤层石油沥青可能与准格尔黑岱沟石炭二叠系煤沥青具有成因上的联系;侏罗系下统延安组石油沥青与放射性铀矿的形成具有密切关系;天然气的物质来源复杂,且与石油和煤的进一步演化有一定关系。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成因较复杂、相互间关系密切,且具有多源性成藏(矿)特征。  相似文献   
994.
舒哈迪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在发育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岩系中的断裂构造蚀变带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受舒哈迪背斜构造及其伴生的断裂构造控制,铅锌矿石成分简单,伴生有银和铜.围岩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具有不明显的分带性.成矿物质来源于奥陶系中统多宝山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来源于隐伏的岩浆侵入体,矿床成因属于岩浆热液充填(脉)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床形成时代为燕山早-中期.  相似文献   
995.
分析了华北地区自1976年以来MS≥6.0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形态、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出现时间早、范围广,具有协调性、重复性、迁移性等特性,主要沿构造带迁移,迁移方向为外围向内迁移或内部向外迁移;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破年变、加速等,其中绝对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地下水位分析表明长趋势变化绝大部分呈现为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的走势。对比研究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早于地下流体;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即形变绝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水位绝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最后讨论了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的机理:在地震孕育过程初(早)期,构造应力的缓慢增强将使岩体所含裂缝闭合,地壳发生变形,从而改变岩体的空隙率及相应的孔隙压力和渗透率,引起诸如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构造应力缓慢增强并向未来震中聚集,造成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震中迁移;而深部物质的不断上涌和影响范围增大致使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向外围迁移。  相似文献   
996.
陆明勇  房宗绯  赵丽葵 《地震》2010,30(1):61-72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震中周围地区震前地下流体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 震前地下流体出现了长趋势变化, 其特征是时间早、 范围广, 具有协调性以及向未来震中迁移等特征, 形态主要为趋势转折、 破年变、 加速等, 其中大多数为趋势转折变化。 进一步对比研究地壳形变、 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发现, 地壳形变和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迁移特征一致, 地壳形变长趋势时间较早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时间, 形变出现张压变化与水位变化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即形变大部分出现缓慢压性变化或张性减缓变化, 水位大部分出现缓慢上升或下降减缓变化。 最后讨论了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机理。  相似文献   
997.
在对华北北部地热田区自流热水井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及现状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井因过度开采热水而引起观测井断流,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严重问题。介绍为此采取的测项调整、观测装置改造、观测条件改变、观测环境保护区的划定等各种措施。指出测项调整、观测装置与观测条件改变的有效性与局限性,强调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观测环境的保护,同时说明当前落实观测环境保护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998.
区分"源兆"与"场兆",系地震预测探索中的重要课题。根据云南4组6级以上地震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资料,系统分析了强震源兆的流体前兆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在6级多强震的源兆区,即震中距100 km范围内,异常项目计有水位、水温、水氡、水汞及气汞;以中期、短期异常为主,临震异常很少;源兆异常台站和台项的比例均高于场兆。这些流体源兆特征的认识,可为利用流体异常判断地震危险区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湖南保靖地区地表覆盖层复杂、地下高陡构造多变、地震勘探资料信噪比低,以及页岩气储层与周围泥岩层波阻抗对比度小等特点,研究敏感测井曲线重构与优化处理、地震资料相控非线性反演和叠后地震属性流体检测的综合储层评价方法。通过对多条测线的地震资料反演和流体检测并与实钻井结果对比,获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初步验证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00.
The clustering of fracture orientations is important for tectonic studies and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was adopted to fitting a mixed Bingham distribution to orientation data by maximizing the log‐likelihood func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The maximization is a difficult problem, because the function has multimodality and singularity. It was found that the algorithm was effective for this problem. Given the orientations of dilational fractures, the present method determines not only the stress axes and stress ratio of each of the fracture groups but also the maximum non‐dimensionalized fluid pressure at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In addition, the software calculates the 95 % error ellipses of the concentration axes. The present method found that the orientations of ore veins of the Akenobe Mine, SW Japan, should be partitioned into three clusters. It is shown that two of the groups had distinctive Zn and Sn contents, and that the ore fluids had overpressures only slightly greater than the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t the time of the deposition of Zn‐ and Sn‐rich ve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