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6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300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1597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233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是我国当前高演化天然气勘探的热点,以黔中隆起为例,新揭示了其中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化现象,并探讨了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溶蚀孔洞或裂缝中见有白云石、石英、沥青充填,其中一种充填的粗晶白云石具有弯曲晶面、波状消光特征,在岩石学特征上初步反映热液成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热液成因。不同采样位置热液白云石样品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为157.5 ℃~205.8 ℃,最高为253.5 ℃。热液白云石具有较轻的氧同位素组成,δ18OPDB 位于 -15.3‰~-8.6‰之间,平均值为 -11.2‰;较高的87Sr/86 Sr比值(0.709 445~0.713 131),其平均值为0.710 843,在稀土元素组成上,热液白云石具有典型的Eu正异常的特点,δEu值为1.11~7.46,平均值为2.37。因此,灯影组热液白云石发育。热液活动对储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充填在早期岩溶孔洞和构造裂缝中的白云石产生了溶蚀作用,溶蚀孔中见沥青充填,反映为油气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因此,热液溶蚀改造作用对我国南方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及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加强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22.
萤石是许多热液矿床中重要的脉石矿物,其稀土元素含量及相关参数(如∑REE、LREE/HREE、Eu/Eu*、Ce/Ce*、Y/La、Tb/Ca-Tb/La图解等),能为揭示成矿流体性质、来源与演化,建立成矿模式,评价区域成矿潜力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原位实测数据显示,萤石中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的分配在显微尺度上可能具有不均一性,致使依据萤石溶液法获得的稀土元素含量所反映地质信息的可靠性受到质疑。因此,在应用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探讨相关地质问题前,有必要加强萤石微观结构的观察和配套的流体包裹体以及相关同位素组成分析。本文在综述萤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影响萤石稀土元素不均一分配的主要机制,以期为萤石稀土元素在热液矿床成因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3.
An Early Permian volcanic assemblage is well exposed in the central-western part of the Apuseni Mountains (Romania). The rocks are represented by rhyolites, basalts and subordinate andesites suggesting a bimodal volcanic activity that i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a post-orogenic (Variscan) syn-sedimentary intra-basinal continental molasse sequences. The mafic and mafic-intermediate rocks belong to sub-alkaline tholeiitic series were separated in three groups (I–III) showing a high Th and Pb abundances, depletion in Nb, Ta and Sr, and slightly enriched in LREE patterns (LaN/YbN = 1.4–4.4). Isotopically, the rocks of Group I have the initial ratios 87Sr/86Sr(i) = 0.709351–0.707112, 143Nd/144Nd(i) = 0.512490–0.512588 and high positive ?Nd270 values from 3.9 to 5.80; the rocks of Group II present for the initial ratios values 87Sr/86Sr(i) = 0.709434–0.710092, 143Nd/144Nd(i) = 0.512231–0.512210 and for ?Nd270 the negative values from −1.17 to −1.56; the rocks of Group III display for the initial ratios the values 87Sr/86Sr(i) = 0.710751–0.709448, 143Nd/144Nd(i) = 0.512347–0.512411 and for ?Nd270 the positive values from 1.64 to 2.35. The rocks resembling continental tholeiites, suggest a mantle origin and were further affected by fractionation and crustal contamination. In addition, the REE geochemistry (1 > SmN/YbN < 2.5; 0.9 > LaN/SmN < 2.5) suggests that these rocks were generated by high percentage partial melting of a metasomatized mantle in the garnet peridotite facies. The felsic rocks are enriched in Cs, Rb Th and U and depleted in Nb, Ta, Sr, Eu, and Ti. The REE fractionation patterns show a strong negative Eu anomaly (Eu/Eu* = 0.23–0.40). The felsic rocks show the initial ratios the values: 87Sr/86Sr(i) = 0.704096–0.707805, 143Nd/144Nd(i) = 0.512012–0.512021 and for ?Nd270 the negative values from −5.27 to −5.44. They suggest to be generated within the lower crust during the emplacement of mantle-derived magmas that provided necessary heat to crustal partial melting.  相似文献   
224.
Fe/C-based magnetically activated carbon (MAC) was obtained by carbonizing and activating its precursor, that was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of anthracite coal impregnated in ferric chloride solution. The 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FeC13 and pH of solution on BET surface area, pore volume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MAC was studied by BET N2 adsorption and VSM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gnetization of MAC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FeC13 and pH value of solution, and BET surface area was inclined to fluctuation. The largest BET surface area and magnetization of MAC were 1327.5 m2/g and 35.56 emu/g, respec- tively. The form of magnetic matter in the magnetically activated carbon was mainly Fe3C by X-ray powder diffrac- tion (XRD) and magnetic attraction test.  相似文献   
225.
中国稀土对外贸易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美贸易摩擦到“科技冷战”以来,被誉为“高科技命脉”的稀土,日益成为国际博弈的前沿领域。在此背景下,厘清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流动态势、把握中国在国际稀土市场中的地位变动,对中国资源安全格局的整体优化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长久维持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稀土进出口贸易数据、相关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指标及联合国投票数据,借助相互依存指数、地缘亲和度模型、GIS空间技术以及负二项面板回归等手段,探讨了中国稀土产品对外贸易格局的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稀土贸易存在较大波动,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整体呈现“升—降—升”发展态势。② 中国稀土进口市场高度集中且路径依赖增强,出口市场逐步多元且路径依赖减弱。中国主要出口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下游产品,进口具有较低附加值的上游矿物类产品。③ 中国在全球稀土贸易相互依存格局中的优势地位整体强化。中国与多数友好型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优化态势,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分歧型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现恶化态势。④ 国家主体属性、国家间邻近性以及中国的贸易政策、贸易环境等对中国稀土对外贸易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26.
曹小曙 《地理科学》2022,42(1):31-42
人类关键区是人类社会进入人类世时代,人类所创造的地表景观在地理圈层中的特征区域。人类近万年历史对人地关系的认知可分为人类文明与地球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空间行为与土地利用3个层级。人类关键区具有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以及社区尺度。全球尺度的人类关键区可划分为建成区、农业区、生态区、裸露区。人类关键区未来的研究主要包括人类关键区的识别,人类关键区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人类关键区耦合机理与动力机制,人类关键区地理模拟(器)与调控决策。人类关键区的提出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理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27.
针对目前极移最小二乘(Least Square, LS)+自回归(AutoRegressive, AR)预报模型的单一数据选取方案, 提出分别考虑LS模型数据量和AR残差数据量的组合数据模式, 并对极移预报时单一数据和组合数据预报结果精度进行分析, 探讨模型输入数据量对极移预报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模型输入数据量的变化对极移预报结果影响较大. 采用组合数据预报的方式相比较于单一数据量预报方式精度更高, 特别是针对30--360 d跨度内的中长期预报, 组合数据量的极移预报精度可比单一数据量预报精度有较大改善. 结论证明组合数据在极移预报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可为以后极移预报数据量选取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28.
在森林资源监测过程中,特别是涉及林地变更工作时,遥感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上级部门下发的标准影像存在部分地区影像分辨率不高的问题,影响了林地变更工作的正常进行。为了拓展影像资源,使林地变更工作顺利进行,该文对Google Earth和天地图影像及校正配准后的精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配准前的Google Earth影像精度明显优于天地图影像;面积在1万hm^2及其以下的乡镇配准后的影像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29.
???й?????????IGS????,??????FES2004????????NAO99b?????????????????????????????????λ?????????????????????????????????λ????????cm??????????????U????????????????????????3~4????????????????????????????????mm????????????????????????С????????????????GPS????????????????10-8??????????????????????????????????С??mm?????????????????????????????1 cm??  相似文献   
230.
关于“数字城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数字城市体系框架和数字城市工程总体设计的基础上,讨论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以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社区、安全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职能;探讨数字城市工程的数据获取与更新、数据库、网络、行业信息工程和数据标准等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