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2篇
  免费   1303篇
  国内免费   1864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305篇
地球物理   973篇
地质学   6078篇
海洋学   701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39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31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97篇
  2004年   323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244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main formation model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oil and gas pools in Tarim basin,China,including (I) occurrence of the found oil and gas pools,(2) main formation models of oil and gas pools,and (3) distribution law of oil/gas pools.Petroleum is distributed widely in the strata of Tarim basin from the Sinian at the bottom to the Neogene at the top.However,the found oil and gas field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Shaya (沙雅) uplift,Tazhong (塔中) uplift,and Kuche (库车)depression.This article presents 4 main formation models,namely,early formation and long-term preservation,early formation and late reformation,middle-late multiphase-multisource formation,late single-stage formation.Tarim basin is very rich in petroleum resources.Long-term inherited intrabasinal paleohighs and slope zones are the most favorable areas for 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s,but the types of oil and gas pools are different from area to area.The control of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ng is prominent in Tarim basin.Preservation conditions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Formation of some oil and gas pools is the result of reforming and re-accumulating of early accumulated hydrocarbons.  相似文献   
52.
范小林 《江苏地质》2008,32(1):16-18
据苏皖南部地区地表露头及部分井下所发现的海相油气显示表明,这里存在海相油气资源勘探远景,关注这一地区的海相油气资源,如何开展和寻找这类油气资源,将有利于该地区区域性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3.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简单四元体系Na ∥Cl-,CO32-,B4O72--H2O273K时的介稳相平衡,并测定该体系273K平衡液相中各组分的溶解度及密度,该体系的介稳相图和密度组成图显示:该四元体系在273K时的相图由3条溶解度单变量线、3个结晶区及1个共饱和点组成。体系属简单共饱型,无复盐或固溶体形成,3个结晶区分别对应单盐Na2CO3·10H2O,NaCl和Na2B4O7·10H2O。共饱点E处于Na2CO3·10H2O,NaCl及Na2B4O7·10H2O3盐共饱和,所对应的平衡液相组成为w(Na2CO3)=6.81%,w(NaCl)=21.69%,w(Na2B4O7)=0.65%,w(H2O)=70.85%。研究体系在273K下,Na2CO3·10H2O是碳酸钠盐的唯一析出形式,且硼酸钠对碳酸钠有盐析作用。  相似文献   
54.
在密闭体系中700℃、压力高达3 GPa条件下进行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分析实验产物中的萜烷的变化规律,进而对高压高温下有机质演化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压力条件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五环三萜烷ββ生物构型转化为αβ地质构型所需能量比烯烃双键加氢饱和更高.高温超高压条件下,研究样品中C24四环萜烷存在4种同分异构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包括10β(H)-降A-羽扇烷、10p(H)-降A-奥利烷、C24-17,21-断藿烷和10β(H)-降A-乌散烷.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这为认识超压盆地的油气资源与深层油气成藏及保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解伟  马广明  孙卫 《现代地质》2008,22(1):81-85
对吐哈盆地丘东凝析气藏中侏罗统储层的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和参数选取进行探讨。针对丘东凝析低渗透气藏的储层和流体特点,纵向上对研究区中侏罗统地层进行小层精细划分,平面上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厚度、孔隙度、泥质含量、流动带指数等4个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研究区中侏罗统储层砂体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结果表明各流动单元的类型与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客观地反映气藏储层的地质特征。虽然丘东凝析低渗透气藏中流动单元的划分和油藏中流动单元的划分没有太大差别,但是参数的选取却与油藏中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56.
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等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物质。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2倍。在人类面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时候,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未来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沉积条件、沉积环境等显示,南海具有生成和蕴藏巨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条件;南海海域的地震反射剖面多处显示存在BSR反射波;2007年已钻探见到水合物样品。东海冲绳海槽在第四纪的沉积速率高(10~40cm/ka),槽坡存在泥底辟构造和断裂活动,从上新世以来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这些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中国海域的天然水合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57.
东海陆坡及邻近槽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条件分析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西太平洋边缘海中,东海是唯一没有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边缘海。利用已有的地震资料、海底温度资料等,从沉积物来源、沉积地层厚度、烃源岩条件、沉积速率、海底温度—压力条件等方面对东海水合物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冲绳海槽沉积物源丰富,沉积厚度大,且发育烃源岩地层。冲绳海槽较高的沉积速率主要分布于冲绳海槽槽底沉积中心,以及西部陆坡连接海底峡谷底部的三角洲区域。根据冲绳海槽实测的海底温度数据,整个冲绳海槽地区600m以深的范围都能够满足水合物发育的温度、压力条件。以温度梯度为30℃/km计算,冲绳海槽中水合物稳定域的最大厚度为650m。冲绳海槽盆地中普遍发育的底辟构造、背斜构造等局部构造,以及网格状断裂系统,为烃类气流体的向上及侧向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成为天然气水合物发育的有利区带。根据已经发现的BSR特征来看,东海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8.
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的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常规地震剖面上难以识别水合物成矿带的准确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对比研究,认为波形、速度反演、速度模型、流体因子、瞬时振幅、相对极性和能量半衰时等各种地震剖面,能够较好地揭示水合物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国内外对水合物成矿带的识别技术,并提出了在无井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波形、速度和各种地震属性剖面所提供的信息来确定水合物成矿带的一些新想法,以期对水合物资源量的评估能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松散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规律以及水合物对沉积物声学特性的影响,在粒径为0.18~0.28mm天然沙中进行了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并利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和时域反射技术实时测量了反应体系的声学参数与含水量。结果表明:根据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速率,可将水合物的生成过程分为初始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分解过程可分为初始分解期和样品表层水合物快速分解期以及样品内、外层水合物均快速分解期3个阶段;由温度和压力数据的分析,得出水合物先在沉积物表层生长,然后在沉积物内、外层迅速生成;由水合物分解过程3个阶段的平均分解率,得出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由慢到快的过程。对声学参数的研究表明:水合物在松散沉积物中先胶结骨架颗粒而生成,使纵波速度和声波衰减在饱和度0~1%之间陡然增大;随后水合物开始在沉积物孔隙中形成悬浮粒子,造成超声波信号在饱和度1%~90%间淬熄,声波速度无法获取。研究结果在揭示沉积物中水合物与颗粒间接触机制的同时,为海上地球物理勘探中地震信号的解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0.
李广之  袁子艳  庄原  江浩 《物探与化探》2008,32(2):143-146,185
油气中都含有汞元素组分,汞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其可以从油气藏中向上垂向运移,根据采样介质类型及样品预处理的手段不同,地表中汞的分析方法可分为壤气、热释汞及土壤总汞分析方法。壤气汞、热释汞及土壤总汞指标都有着很好的示油气意义,同时也有着示断裂带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