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1.
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城市发展建设方面,分析兰州市地质灾害的成因。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管理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兰州的实际,提出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对策和建议。该研究的突破在于把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支撑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福镇三关村安置点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对场地进行了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并提出了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陕北延安“7.3暴雨”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3年7月3日以来,陕西延安地区百年不遇的持续性强降雨,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流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本次持续性强降雨诱发大范围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本次持续性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共计8 000余处,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和泥流,分别以小规模黄土崩塌、浅表层黄土滑坡、坡面型黄土泥流为主,以及上述灾种链生转化形成的沟谷型泥流。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多灾种转化而成的复合型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4.
天地图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调查效率不高和采集数据的正确性较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天地图API(Android版)提供的地理信息服务接口、结合Android开发和SQLite数据库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天地图提供的数据服务,解决纸质地图比例尺固定和幅面大小限制的问题,实现野外底图不同级别缩放和无限制的底图范围;基于天地图的功能服务,实现实时定位、经济合理的线路规划以及调查点的分布;采用规范化的电子记录模式,解决室外纸质记录的随意性、室内入库的效率和准确性问题,实现数据的采集与编辑。应用测试表明,有效提高了评估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新平县因其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高发。采用ETM753与全色波段融合的空间分辨率为15m的遥感图像作为解译的底图,提取四级线性构造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标准格网对线性构造的频率和密度进行分析,配以方位频率、方位密度和平均方位密度统计,采用盒计维数法获取线性构造分维特征,将地质灾害与线性构造分析统计结果作叠加分析,研究表明:区内的线性构造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频率值为3条,4km^2~8条/4km^2和密度值为3~4km/4km^2的区域,NE-SW和NNW-SSE向的线性构造主要控制不稳定斜坡和滑坡发育,NW-SE向线性构造主要控制泥石流发育,全县的线性构造分维值在中国西南地区偏高为1.760。验证了线性构造与地质灾害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旨在为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提供依据,提出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易损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充分论证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对2008年秦皇岛市地质灾害土地资源易损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区划.  相似文献   
17.
石玲  王涛  辛鹏 《地质通报》2013,32(12):1984-1992
宝鸡是中国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的地区之一。为揭示其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在2006—2012年持续7年的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宝鸡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宝鸡市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4类,其中滑坡数量最多达887处,约占总数的57%,主要沿渭河谷地、东北部黄土丘陵区、南部和西部山区中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山间盆地和主干道路切坡沿线密集分布;其次为崩塌328处,约占总数的21.23%,再次为不稳定斜坡234处,约占总数的15.15%,崩塌和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于渭河盆地周边的塬边和丘陵斜坡带、东北部典型黄土丘陵区高陡斜坡带和基岩山区交通干线道路沿线的切坡地段;泥石流灾害数量最少为96处,约占总数的6.21%,集中分布在西南部陇山、秦岭山区沟谷和黄土丘陵区的沟壑中。目前,频繁发生的浅层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特别是黄土地区房前屋后和山区公路边坡地段的小型滑坡和崩塌灾害,是宝鸡市减灾、防灾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文章论述了地质灾害风险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原理和区划方法 ,构造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和模型 ,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防灾减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了单体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的编制方法和实施要求。文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启动要求、预警与应急等级划分和便于操作应用的表格图式等。文章可为提升城乡社区地质灾害防控能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全面查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陆续部署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论文在29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统计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规模、诱发因素、发育分布等特征,并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利用地质灾害点密度、体积密度和面密度3个指标,对已调查县、市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评价。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其中地质灾害高发育县市30个,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县市107个,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陕西、四川、贵州、湖北、云南和重庆等省市;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县市90个,集中分布在河北、四川、浙江和福建等省;地质灾害轻微发育县市62个,集中分布在河北、广西、新疆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