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9篇
  免费   625篇
  国内免费   108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476篇
地质学   3654篇
海洋学   165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23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51.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温度特征及与热带SSTA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1951-1997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15个测站的地面气温资料和1950-1996年热带太平洋地区月平均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6-8月)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热带太平洋各区域海温异常与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变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用EOF分解得到的前三个主要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80%以上)基本反映了西北地区东部的气温变化特征,用这三个特征向量重建的气温距平均,存在  相似文献   
952.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for examining the possible link between long-term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solar activity. A continuous δ18O record of peat cellulose covering the past 6 000 years and the response of climate variation inferred from the proxy record to solar forcing are reported. Results show that during the past 5 000 years the abrupt climate variations, including 17 warming and 17 cooling, and a serious of periodicities, such as 86, 101, 110, 127, 132, 140, 155, 207, 245, 311, 820 and 1 050 years, are strikingly correlative to the changes of solar irradiation and periodicity. These observations are considered as further evidence for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ar activity and climate variations on time scales of decades to centuries.  相似文献   
953.
MARINE SOURCE ROCKS AND THEIR DEPOSITIONAL CONDITIONS OF MESOZOIC—CENOZOIC IN THE GAMBA—TINGRE BASIN,SOUTH TIBET:ORGANIC GEOCHEMICAL STUDY1 FuJiamo ,ShengGuoying ,XuJiayou,et.al.ApplicationofbiologicalmarkersintheassessmentofpaleoenvironmentsofChinesenon marinesediments[J] .OrganicGeochemistry ,1990 ,16 :76 9~ 779. 2 JenkynsHC .Cretaceousanoxicevents:fromcontinentstooceans[J] .JournaloftheGeologicalSociety ,1980 ,137:171~188. …  相似文献   
954.
梁斌  陈明 《四川地质学报》2000,20(3):221-224
通过对壤塘地区上三叠统新都桥组合金浊积岩建造中金及其它微量元素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金矿成因关系的研究。表明新都桥组含金浊积岩建造明显富集Au、As、Sb、Cu、Zn、Ni、Co、Cr、V,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  相似文献   
955.
以晋、冀、蒙三省交界地区的4次6级左右地震为例,研究了中期异常向短临异常演变的特征.此特征可由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地震平静与密集、信号震到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日频次起伏加剧的演变来表征,在时间进程上它们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56.
临猗ML5.0级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及预报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气压、地形变、降雨和地下水位变化对重力观测资料的影响,论证了观测资料的可靠程度,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地质构造,地壳深浅构造等资料,讨论了1998年7月11日临猗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依据临猗地震前重力场的变化,结合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对这次地震作出了预报。  相似文献   
957.
老万场红土型金矿成矿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陈履安 《贵州地质》2000,17(1):18-26
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揭示的与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有关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对老万场金矿的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进行了讨论,阐述了成矿(成土)过程中Au和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本类红土型放形成的地球化学机理。指出了喀斯特红土化作用在原始卡林型金矿风化成土过程中对红土型金矿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8.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既具有确定性的特征 ,又具有随机性的特征 ,从而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具有标度不变性的特征 ,即空间分形结构。本文运用元素含量 等值线面积模型、元素含量的周长与面积模型 ,查明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形结构 ,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 ,并讨论了元素含量与等值线面积的空间分形模型用于划分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康定-石棉-冕宁韧性剪切带在其成生演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剪切构造及次级断裂,造成扩张空间。在这些剪切带扩张空间内,由于化学的、物理的及生物化学条件发生突变,导致热液的地球化学平衡被破坏,促使自然金沉淀析出,并聚集在剪切带内构成矿床。剪切带不仅是含金热液迁移的通道,而且也是发生成矿作用的有利空间和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理想场所,是一种具有重要成矿意义的地球化学障。  相似文献   
960.
张汉成 《现代地质》2000,14(4):417-422
根据石青硐—白银厂区域火山岩 (亚 )带中已知典型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建立了折腰山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模型。以这一模型为指导 ,在白银厂黑石山地区成矿有利地段横湾沟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地质和化探研究工作 ,预测在该地段存在与折腰山相类似的火山喷口型 Cu ( Zn)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