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0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616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835篇
地质学   4600篇
海洋学   641篇
天文学   2145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1225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23篇
  2021年   331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288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556篇
  2008年   448篇
  2007年   497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07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提要应用RNeasy animal mini试剂盒抽提大黄鱼total RNA,逆转录合成模板cDNA;同时综合分析从GenBank数据库查询到已报道的转铁蛋白(Tf)基因序列,先设计并合成扩增引物扩增出大黄鱼转铁蛋白部分基因序列,再应用RACE技术,克隆出大黄鱼转铁蛋白全长cDNA基因,全长2461个核苷酸,编码661个氨基酸。应用WCG软件包,采用DNADIST和NEIGHBOR分析方法,构建了转铁蛋白系统进化树。树图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大致相符,可以看出转铁蛋白在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进化上的差异,同时也显示大黄鱼Tf与真鲷的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2.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103.
I~IOXThe Okinawa Trough is an extending back--arc basin between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andthe Ry'Ukyu Island Arc of Japan. There are widespreadly distributing acid pumice in the troughand a little basalt just in some area of the extending center. There have been some detailed rePOrtsabout the mineralogy and petrochemical feature of the subalkali tholeiite and alkali trachyte in thetrough (Zhai and Gan, 1995; Li et al., 1997; Qin and Zhai, 1988). This paper mainly reportselectron mic…  相似文献   
104.
东海南海构造交接带及其邻近海区(简称交接带)位于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东邻俯冲板块边界。台湾以北是琉球海沟俯冲带,台湾以南为马尼拉海沟俯冲构造带。区域重磁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东海陆架区存在3条重力高和2条重力低,重力高分别对应于闽浙隆起带、渔山低凸起和陆架外缘隆起,最大值高达50×10-5m·s-2;重力低对应于沉积盆地,最低值在台西南盆地,约为-20×10-5m·s-2。重磁特征表明东海盆地外缘台湾 钓鱼岛构造带具有明显的自由空间异常,磁场为平缓负异常,由古近系、白垩系或更老的变质岩及中新世的侵入岩组成,向南延伸至澎湖隆起。因为澎湖隆起具有高重力异常,放射性年龄表明这些碱性玄武岩形成于17 8~8MaBP,其特征同现在的琉球岛弧一样,可能是残留的古琉球岛弧。台西南盆地南侧(上陆坡)的凸起具有类似的幅度异常,呈ENE—WSW向,并消失在台西南盆地南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张裂活动具有不同时性,并向陆架边缘变得年轻。东海大陆边缘盆地属弧后残留盆地成因,多因岛弧的迁移而新生,但珠江口盆地则是被动大陆边缘裂陷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5.
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从区域动力学演化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影响莺歌海盆地发育的印支地块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主要受印支半岛早期的逃逸挤出构造和晚期的挤压-伸展构造系统影响(或控制),在此动力学驱动机制下,莺歌海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即左旋走滑-伸展裂陷阶段、中下地壳韧性伸展-热沉降阶段和加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106.
厦门筼筜港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概述了筼筜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阐述了该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107.
宋子东 《海岸工程》2005,24(1):59-62
分析了新建水坝及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坝下游水流及泥沙的影响,用一个简易河床模型来说明新建大坝后下游河床的演变规律,通过坝下游河床一般演变分析来阐述局部冲刷对已建水工建筑物基础的影响及对已建水工建筑基础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8.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内4个下第三系凹陷之一。在综合利用钻井、试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并论述了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基于57口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凹陷内泥岩压力特征可区分为正常压力、异常压力或强超压等类型;根据152口井391个点的压力测试数据,凹陷内产油层段的压力梯度多接近于1;利用公式法模拟计算了47条地震剖面的流体压力、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特征,凹陷内剖面压力系统自上而下一般由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3部分组成。此外,还根据流体压力演化的基本原理及钻井、岩性与试井等实际资料,模拟恢复了大民屯凹陷的压力演化史,其可划分为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部分释放及超压再积聚3个阶段。总体上,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强度低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超压强度。  相似文献   
109.
胶莱盆地发育演化及其油气前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胶莱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地球动力学背景及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论述盆地的发育和演化阶段,并对胶莱盆地含油气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0.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