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豆浩然  张文兰  王汝成  陈文迪 《地质学报》2018,92(11):2269-2300
牛塘界钨矿床是桂北地区苗儿山—越城岭岩体南部的一个大型钨矿床,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花岗岩为已绿泥石化的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对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为高分异、高演化铝过饱和富钨花岗岩;对岩体中锆石进行了U- Pb定年分析,获得成岩年龄为410±4.9Ma;对与白钨矿共生的磷灰石进行了原位U- Pb定年,测得成矿年龄为418±37Ma,两组年龄数据表明,牛塘界钨矿床的成矿花岗岩及成矿作用都属加里东期。 本文还对牛塘界钨矿床的矿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根据蚀变类型划分出三种不同类型的矿石:矽卡岩化矿石、绿泥石化矿石及石英脉(块)型矿石;其次,根据三种矿石的特征划分出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即三种矿石的形成与不同的成矿阶段相对应:矽卡岩化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晚期硅化-碳酸盐化阶段;第三,对各成矿阶段形成的白钨矿进行了原位微量元素分析,根据白钨矿中Mo含量的变化及白钨矿REE配分曲线中Eu的异常,阐释了成矿环境氧逸度的变化;根据白钨矿中微量元素Na和Nb含量的变化,结合白钨矿REE配分曲线特征,揭示了REE置换进入白钨矿的机理及成矿流体性质的演化趋势;第四,根据白钨矿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得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混入部分经地层循环的大气水;第五,对成矿母岩中成矿元素W的分析结果表明,牛塘界钨矿成矿物质来源于成矿母岩。因此牛塘界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矿区内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属加里东期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2.
133.
扎日加花岗岩直接侵入到已发生褶皱的三叠纪地层中,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岩石具粗粒结构或斑状结构。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北巴颜喀拉扎日加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为66·29%~73·03%〕、高碱(ALK=6·59~9·26)、过铝质(ASI=1·45~1·648)的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具中等至弱Eu的负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表现出相对富集Cs、Rb、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LREE,亏损Nb、Ta、Zr、Hf、HREE等高场强元素,指示其为壳源型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在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FeO*/(FeO*+MgO)-SiO2和R1-R2及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Rb-(Y-Nb)、Rb-(Yb+Ta)、Ta-Yb、Nb-Y及Rb-H-fTa上,所有点均落于同碰撞或后碰撞花岗岩区,且都落于Sr-Yb图的低Sr、低Yb区,表明扎日加花岗岩形成于巴颜喀拉山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同碰撞至后碰撞初期,为挤压向拉张构造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以挤压构造环境为主。LA-ICP-MS微区原位U-Pb定年获得该岩体的侵位时间为200Ma左右,属晚三叠世—早侏罗纪,表明大场地区处于巴颜喀拉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同碰撞向后碰撞初过渡时期,并且至少在(193±4)Ma时已进入伸展构造环境。对比已有的大场金矿成矿年龄,显示扎日加花岗岩与大场金矿的形成均为巴颜喀拉造山带陆内碰撞造山阶段的产物成岩与成矿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4.
探讨和总结了扬子地块西缘大地构造演化、元古宙重大构造-岩浆事件与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关系,以促进对深部隐伏IOCG矿床勘查和新技术研发。在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小溜口岩组顶部和不整合面之下,含矿层状-似层状碱性方解石钠长石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20±14 Ma,这种似层状铜矿床和其上不整合面型Cu-Co-AuAg-REE-Fe矿体,以云南东川因民铁铜矿床深部小溜口岩组中铜矿床为代表。总体上,IOCG矿床与扬子地块大地构造演化之间关系为:(1)扬子地块于东川运动(中条运动/Hudsonian Orogeny,1800 Ma)形成了陆壳基底。在中元古代初期(1700±50 Ma)发生了地幔热物质上涌侵位的构造-岩浆事件,导致古扬子地块发生裂解并形成裂谷构造和大陆裂谷盆地。在近东西向大陆裂谷盆地发育初期,构造动力学特征为火山地堑式断陷成盆。在碱性铁钠质基性岩、铁钾质粗面岩和铁质辉绿辉长岩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第一期IOCG矿床成岩成矿高峰期(1650±50 Ma),以云南大红山IOCG矿床为代表。(2)在裂谷盆地成熟发育期,构造动力学特征为裂陷沉降成盆。因民期和黑山期两次地幔热物质上涌侵位,导致了构造-岩浆-成岩成矿事件发生。在铁钠质基性火山岩、铁钾质粗面岩、水下火成碳酸岩、火山喷溢-火山热水喷流沉积相等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第二期IOCG矿床的成岩成矿高峰期(1500±50 Ma),以云南迤纳厂IOCG矿床为代表。(3)在小黑箐运动/满银沟运动(格林威尔造山期,1000 Ma±),扬子地块南缘形成了近南北向洋壳俯冲和陆缘侧向挤压收缩体制,碱性铁质辉长岩-辉绿岩体上涌侵位,伴随同构造期脆韧性剪切带形成和沉积盆地构造反转,形成区域性不整合面(小黑箐运动/满银沟运动)和后期沉积型-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IOCG矿床第三期成岩成矿高峰期(1000±100 Ma)。以白锡腊深部和新塘IOCG矿床为代表,形成IOCG矿床和IOCG矿床的叠加成岩成矿。(4)晋宁-澄江期为多重构造体制耦合与转换格局,扬子地块内部和陆缘具有造山带-沉积盆地-深部地幔柱上涌侵位,深部地幔柱上涌侵位形成的碱性铁质辉长岩具有OIB源区特征,形成了第四期IOCG矿床的成岩成矿高峰期(800±50 Ma),以四川拉拉IOCG矿床受碱性铁质辉长岩侵位与叠加成岩成矿为代表。在澄江期"盆→山"耦合与转换,IOCG矿床和东川型铜矿中进一步发生了盆地流体叠加改造富集(810~700 Ma)。  相似文献   
135.
王志国 《世界地质》2014,33(2):247-254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安达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具有多期喷发、火山岩机构类型多样、叠置分布和岩性复杂的特点,对火山岩喷发期次及火山岩形成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找出火山岩的演化规律。其主要表现为:沙河子组沉积末期,本区处于断-拗转换期,盆地内部处于欠补偿特征;营城组一期火山喷发时,主要受西部的活动基底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控制;营城组二期火山喷发时,火山作用由安达西部向东部扩展;营城组三期火山喷发时,深部岩浆活动由强转弱,本区的基底断裂活动减弱,构造活动也向坳陷期形成环境过渡。  相似文献   
136.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yle, distribution, mechanics and timing of deformation of the Andean retroarc zone between 39° and 40°S, in the North Patagonian Andes. Field recogni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in structures, constrained by new gravity data allowed establishing a structural control for the main sedimentary successions that coexisted with Andean development. A balanced cross section is constructed, where the westernmost seg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a thick-skinned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a deep decollment, over which Late Paleozoic rocks are uplifted on top of Cenozoic successions. To the east, a central segment was formed by Late Miocene inversion of a late Oligocene backarc basin controlled by a shallower decollment. A new K/Ar age of 29 Ma constrains the age of these synextensional deposits. Gravity data show the rhomboedric geometry and depth of these depocenters affecting the basement in the western orogenic front area. Finally, an eastern secto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version of Late Triassic 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faults over a deeper decollment, producing a west-vergent deformational belt. The restoration of the structural profile has yielded a total shortening of less than 10 km produced in more than one contractional stage. The complex structure described in this work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NW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typical Andean deformation, and ENE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intraplate Huincul high. Finally, previous works had visualized in seismic tomographies an area of relatively low velocities in the orogenic front area, interpreting it as a mantle-derived magmatic-hydrothermal crustal reservoir. Computed elastic thicknesses performed in this work from gravity data show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areas of low flexural rigidity and areas of low seismic velocities. These anomalies coincide at surface with Pliocene to Quaternary retroarc mafic eruptions that could have a connection to slab tearing processes proposed for the last 5–2 Ma from seismic data.  相似文献   
137.
干旱环境下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光响应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6—9月在中国气象局河北固城生态试验站借助大型电动式防雨棚及人工灌溉, 开展水分影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田间试验。首先进行夏玉米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和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的观测,然后利用不同模型拟合光响应曲线确定最适模型并提取光合特征参数,探讨土壤水分条件对不同生育时期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份适宜时,玉米抽雄期的光合能力最强,重度干旱时,抽雄期的光合能力降低幅度也最大,其次为乳熟期、拔节期;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最适合描述干旱环境下的玉米光合能力光响应过程,轻度干旱使各生育时期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而对光补偿点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的影响不明显; 重度干旱下各生育时期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较轻度干旱又进一步下降,同时各生育时期光补偿点量子效率也有明显下降,而光补偿点明显上升,表明玉米叶片的强光利用能力对干旱敏感,而它的弱光利用能力对干旱响应较迟钝。  相似文献   
138.
139.
松辽地块大地构造属性: 古生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松辽地块南部上古生界哲斯组的碎屑锆石应用LA--ICP --MS U --Pb 测试的结果显示了4 个主要的年龄段: 263 ~ 378 Ma ( 峰值年龄274 Ma) ; 405 ~ 547 Ma ( 峰值515 Ma) ; 660 ~ 974 Ma ( 峰值为 923 Ma) ; 其余均为中元古代年龄1 165 Ma、1 369 Ma、1 476 Ma、1 517 Ma。其中最年轻一组锆石年龄263 ± 2 Ma 代表了哲斯组主体沉积的下限年龄; ~ 274 Ma 的峰期年龄与附近地区的大石寨组火山岩和岛弧岩浆岩的年龄一致; ~ 515 Ma 的峰期年龄与东北地区泛非期基底变质杂岩的年龄一致; 其余的古老年龄均反映了松辽地块基底的信息。结合松辽地块的北部上古生界土门岭组、西部本巴图组和东缘黑龙宫组的碎屑锆石年龄,显示松辽地块应存在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变质基底,为古生界地层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松辽地块应为一个稳定的微地块,而不是长期活动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140.
通过对储层荧光、储层包裹体及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储层、源岩分布特征及其接触关系,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8油层组成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长8段储层镜下存在两种不同颜色荧光,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频率分布存在两个峰值,流动原油的成熟度高于储层抽提物,且储层抽提物存在较严重的生物降解,说明长8油层组存在两期成藏。根据源岩演化史和储层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推断,第一期成藏发生在晚侏罗世,此时长7段源岩进入生烃门限,形成的低演化阶段产物遭生物降解形成沥青,目前油藏中的油主要是早白垩世聚集的成熟油。指出长8段油藏的分布受沉积相带、储层特征、烃源岩、储层与源岩接触关系、沥青堵塞孔隙等多种因素控制。华庆地区虽靠近长7期湖盆沉积中心,但源岩厚度及纯度存在差异,烃源岩厚度以及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输导层共同控制着该区长8段储层的含油性,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致密岩性段可阻碍油往下运移到长8段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