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2篇
  免费   947篇
  国内免费   1713篇
测绘学   24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5747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27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为确定临江荒沟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形成机制,笔者对矿区主成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的铅锌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及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属NaCl-H_2O体系,且成矿流体具有中温(209℃~276℃)、中盐度(1.98~16.34wt%)、低密度(0.79~0.96 g/cm~3)的特点;成矿压力约为16.8~33.0 MPa,成矿深度为1.68~3.30 km。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δ~(18)O_(H_2O)和δD值分别为3.3×10~(-3)~9.9×10~(-3),-115×10~(-3)~-74.8×10~(-3),结合碳氧同位素δ~(18)O-δ~(13)C图解说明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可能有大气降水混入。硫同位素δ~(34)S值为2.6×10~(-3)~18.9×10~(-3),具有富集重硫的特点;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5.43~15.57,15.25~15.33,34.88~35.07,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于珍珠门组地层,但不排除有深源物质混入。结合区域地质,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脉型铅锌矿,形成于环太平洋体系向华北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下,形成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972.
王志辉  吕庆田 《地球学报》2017,38(S1):79-82
不同于油气藏能源大多产于沉积地层之中, 金属矿成矿部位的地质条件要更为复杂多变。通常情况下矿体表现为不规则形状, 且连续性较差, 难以满足现有地震反射波法所以依据的镜面反射条件(徐明才等, 2009)。不同的围岩地震地质条件差异很大, 甚至同一种岩性受到蚀变、构造作用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阻抗特征, 当围岩与矿体间的波阻抗差异较小, 难以形成有效的反射波。在控矿构造方面, 通常大规模的构造对成矿具有控矿、控岩作用, 而与成矿部位密切相关的一般是小规模的断裂, 反射波较难识别。根据菲涅耳带理论, 当地质体的尺度小于地震波的一个波长时, 反射地震成像精度会骤降, 而来自这些小尺度、非均匀地质体产生的绕射波和散射波成像较反射波成像具有明显的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利用绕射波成像能够探测和识别地下重要的构造信息, 如破碎带、断层、尖灭点、礁体边界、次火山岩、小尺度的侵入体、不规则盐丘体, 以及其他不连续的地质体(Karimpoul et al., 2015)。考虑金属矿围岩及控矿构造复杂, 矿体几何尺寸较小、形状不规则, 容易产生绕射波, 理论上利用地震绕射波识别这些地质体较反射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73.
本文以稀土矿床中的常见副矿物氟碳铈矿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和仪器参数,分别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和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对氟碳铈矿样品SAM进行U-Pb定年技术研究,并将此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LA-MC-ICP-MS得到的U-Pb年龄为(409±18)Ma(N=27,MSWD=4.5),ID-TIMS得到的206Pb/238U U-Pb年龄为(407.8±3.3)Ma(N=3,MSWD=0.029),两种方法得到的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实验流程和结果,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为氟碳铈矿U-Pb定年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4.
The Xiaohongshilazi mineral deposit in Jilin Province,China,is located in the accretion zone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The deposit contains two types of ore bodies: layered Pb-Zn ore bodies in volcanic rock and vein-hosted Pb-Zn ore bodies controlled by fractures. The vein Pb-Zn ore bodies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ectonic fracture zones trending in S-N direction,which comprise sulfide veins or sulfidebearing quartz veins distributed along faults or structural fissures. The ores mainly appear mesh-vein and vein structures,and also show solid-solution separation and metasomatic textures. The metal minerals are mainly sphalerite,galena,and pyrite,etc. Wall-rock alteration includes mainly sericitization,chloritization,silicification and carbonatization,etc. Microscope observations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e vein Pb-Zn ore bodies was mainly magmatic water with low temperature,low salinity,and a shallow depth of metallogenesis( ~ 1.5 km). Sulfur and lead isotop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sulfide source is mainly formation sulfur or biogenic sulfur,which is similar to the sulfur source of hydrothermal deposit( negative( δ~(34) S values),while the main Pb source was the upper crust with some mantle input.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vein Pb-Zn ore body of the Xiaohongshilazi deposit is a low-to medium-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vein type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shallow magma chamber.  相似文献   
975.
新疆伽师砂岩型铜矿床地质及S、Pb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南天山新生代山前盆地中的伽师铜矿是新疆近年发现和开发的一个重要的砂岩型铜矿,矿体产于古近系灰白色含岩屑钙质细砂岩中,呈与地层整合的板状、层状。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辉铜矿,矿体深部出现斑铜矿,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多交代砂岩中胶结物或碎屑颗粒形成胶结结构,矿石发育稀疏浸染状、团块状、结核状等多种构造。矿石的硫同位素δ34SV-CDT在-33.4‰~-24.6‰之间。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376~18.607、207Pb/204Pb=15.612~15.655、 208Pb/204Pb=38.475~38.747。铜的硫化物矿化表现为含铜盆地流体(地下水)交代砂岩而沉淀,铜矿体形成于古近系细砂岩成岩晚期,矿石硫来源于细菌还原硫酸盐,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金属元素来自沉积盆地周围的蚀源区。  相似文献   
976.
从高硅含铝原料霓辉正长岩中提取氧化铝时,硅以水合硅酸钠钙的形式排出。实验研究了水合硅酸钠钙渣的高效利用技术。利用水合硅酸钠钙自身的水解作用和在NaOH溶液中使之分解两种方法来回收其中的Na2O,所得NaOH溶液经蒸发浓缩后可循环利用。回收碱后剩余的固体渣用来制备硅灰石粉体。实验得出回收碱的优化条件为温度180 ℃,起始溶液的Na2O浓度为20 g/L,液固比为4∶1,洗涤6~7次。在此条件下,碱回收率可达90%以上。对回收碱后所得固体渣进行差热-热重分析,确定制备硅灰石粉体的煅烧温度。在820 ℃下煅烧2 h,制得颗粒尺寸为50~100 nm的α-CaSiO3纳米粉体,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77.
辽东地区硼找矿概率-地球化学块体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永恒  张璟  徐山  李守义 《地球科学》2011,36(4):747-754
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矿产资源评价的资源量预测工作中,大多是基于地球化学数据本身,虽考虑了除成矿物源之外的如地层、构造等地质背景因素的影响,但仅限于定性阶段,多用于地球化学块体含矿性的分析及远景区的分级.在充分研究地质背景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如地层、构造等富集因素与成矿物质基础是矿床形成的2个必要条件,因此,在资源量计算的工作中,还应考虑富集因素的影响,据此建立了找矿概率-地球化学块体法,并将其应用于辽东硼资源量的定量评价中.结果表明,辽东地区硼矿资源潜力较大并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978.
西藏谢通门展咱木部异常区铅锌找矿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区域地质、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和高精度磁测等方面对西藏展咱木部地区的铅锌找矿前景做初步分析。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始新统年波组的晶屑凝灰岩及安山玢岩,区内出露岩体主要为始新世花岗岩及小面积的花岗斑岩。利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编制异常图,发现区内Pb、Zn、Ag、Au、Sb、Cu、Ba、Hg、Sn、As等元素有不同规模的明显异常,且Pb、Zn异常规模较大。通过土壤剖面可以看出Pb、Zn异常更显著。高精度磁测结果显示,化探异常位于磁异常附近。磁异常的定性分析对这些金属矿的深部找矿预测可以提供有利证据。磁异常显示该区是热液成矿的有利部位。通过研究元素间组合关系发现,Pb、Zn与Ag、As、Sb、Cu的关系密切,结合化探异常和地质特征,推断区内可能存在与火山岩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类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寻找与火山岩有关的铅锌(银)多金属矿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79.
从现代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对比角度,总结分析了世界现代海底喷流的块状硫化物成矿堆积,综述了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成矿主要形成于洋壳和岛弧环境的实际观察结果,突出强调了洋壳环境和岛弧或陆壳环境两种成矿环境对成矿类型分类的意义。对上地幔部分熔融岩浆来源与地壳物质可能带入、火山喷发岩浆系列的演化和对热液成矿作用的控制进行了讨论,对比分析了岩浆流体对成矿的重要贡献和控制作用,以及成矿热液循环体系形成的条件和模式。  相似文献   
980.
沂水县杏山官庄铁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汞丹山凸起中分布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其磁铁矿含量高者可构成矿体。利用高精度磁测、钻探等方法开展了沂水县杏山官庄铁矿的普查工作,大致查明了该矿体的规模、形态和产状,认为该矿床具有低品位、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特点,综合分析矿床成因属岩浆分异型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