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辽东早元古代裂谷带内的隆滑构造是在吕梁造山前期伸展体制下的第一幕变形期间形成的。本区隆滑构造的内核隆起部位大致与中南岩基空间分布一致,由同构造侵位的二长花岗岩(辽吉花岗岩)组成,在裂谷带西区和东区,辽吉花岗岩皆顺基底与盖层之间的接合面呈席状侵位。由于辽吉花岗岩局部隆起,引起外壳内多层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简称韧变带)及流褶层的形成,在递进变形过程中流褶层会发生尖灭。因变形分解作用,在形成韧变带及流褶层的同时,也形成一些巨型透镜体,它们为弱变形域或未变形域,其内原生构造保存完整。对流褶层内流动褶皱的倒向及拉伸线理的统计,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南岩基为辽河群内隆滑构造的隆起部位。现今东区和西区的穹形构造是初始席状侵位的叠加性构造,即在吕梁运动期间收缩体制下,辽吉花岗岩仍呈塑性并向背斜部位聚集,呈底辟式重就位;第三幕构造形迹横跨叠加于第二幕构造形迹之上,从而最终使辽吉花岗岩有规律地分布于穹形构造核部。  相似文献   
103.
锚网(索)支护煤巷顶板离层临界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顶板离层是开采过程中巷道矿压显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离层值的大小不仅和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等自然因素有关,而且和巷道的尺寸、支护方式以及支护强度等直接相关。在深入分析现场顶板离层监测手段和所存问题的基础上,对锚网巷道、锚网锚索联合支护巷道的顶板离层临界值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4.
深水沉积环境条带状层理的分类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水沉积环境的条带状层理由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条带层理对识别环境变化,地层划分与对比,旋回沉积作用以及大地构造演化都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赵志忠  曾乔  李志 《地质科学》2002,37(4):473-482
阿尔泰山南缘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壳岩石构造变形特征与变质岩岩石组合显示该区地壳岩石变形可划分出两个不同的构造变形域,不同构造变形域内的构造形迹、构造样式、变质岩组成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整个南缘地区的岩石变形变质呈现出东西分区、南北分带的总体格架,而形成这-构造格架的原因是两个不同构造变形域具有不同的变质基底及不同的岩石变形方式与变形机制.  相似文献   
106.
米仓山地区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米仓山地区构造变形序列和构造沉积、岩浆、变质同步事件记录了五大构造发展阶段演化历史。克拉通结晶基底的形成与古裂陷开合构造有关,褶皱基底形成于扬子古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澄江期基性超基性、碱性、中酸性侵入岩序列发育良好,与古大陆裂谷活动有关,克拉通沉积盖层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格局为大型推覆—滑脱构造。  相似文献   
107.
震旦纪大塘坡期锰矿的内碎屑结构和重力流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90,(2):149-157
大塘坡组锰矿石由菱锰矿内碎屑和碳泥质基质组成。菱锰矿内碎屑是浅水沉积环境中的锰质沉积物破碎而成。它们沿着盆地斜坡流入深水地区与碳、粘土和粉砂沉积在一起形成内碎屑菱锰矿。一部分矿石有递变层理,具有浊流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08.
长江三峡仙女山断层带的变形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树仁  刘子忠 《地震地质》1994,16(3):217-228
根据仙女山断层分带性、分段性、分层性和断层变形结构特征,建立了其空间变形结构模式,进而讨论了仙女山断层带时间演化系列中两个主要变形阶段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并利用断层带的共轭节理、断面擦痕和显微构造标志分别确定燕山主期和喜马拉雅主期构造应力方向和差异应力大小,获得了若干重要的动力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9.
110.
地震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拟静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光  张继春 《山地学报》2007,25(2):184-189
通过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受力分析,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和Mohr-Column准则,按照Bishop关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定义,推导出在爆破震动载荷作用下,用于判别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垂直向下、水平指向坡外的爆破荷载以及两者的联合爆破荷载对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尤其是后两者;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爆破荷载拟静力系数分别与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间呈负指数关系和S曲线关系;从动荷载拟静力系数0起,爆破震动水平指向坡外、垂直向下动荷载拟静力系数每增加0.05,有层裂长度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79%-10.67%、1.28%-1.98%,无层裂的顺层边坡安全系数分别减少7.61%-10.55%、1.47%-2.29%。同时,爆破震动产生的层裂长度、边坡长度以及联合爆破荷载的方向对顺层边坡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