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374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245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117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面向多种网络带宽环境的远程教学视频传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网络教育教学视频传输的需求,对视频传输所涉及的视频编码、网络带宽自适应等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2.
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法是地基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而强夯施工振动往往是制约强夯法应用的关键。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某沿海地基处理中的强夯振动工程实例,根据实测结果,分析振动速度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及强夯安全距离的确定。  相似文献   
73.
降雨在地表上随地形流动自然形成沟谷线、汇流区、分水岭等流域形态,研究地表流水线的数字模拟对数字流域水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概念,只考虑地形因素,利用等高线图建立一个能获得区域内每滴雨水沿地表流动的轨迹模型.并运用地图代数的距离变换对等高线及所在空间进行全方位的距离度量,研究了数字地表流线模型的建立方法.实验表明,该模型利用距离变换信息而不是高程计算流向,可避免DEM高程误差对流向、流线的影响,且不需要在DEM上进行复杂的洼地、平地的识别与处理.该模型对原始数据要求不高,能有效应用于沟谷线的自动提取、汇流区自动分割和分水线网络的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74.
圆柱状构件广泛存在于古建筑仿真中,为了提高古建筑深度图像圆柱拟合的精度,针对古建筑仿真3维建模的特点,提出基于高斯图获取圆柱拟合参数初始值,然后利用圆柱距离函数参数化法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圆柱拟合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拟合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5.
基于距离变换的提取和识别点状符号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变换提取和识别点状符号的新方法。首先对分版图的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处理,然后根据弯曲密度和线划密度等特征,进一步过滤掉不满足点状符号特征的线划。为了更准确地度量图像间的相似性,提出了加权距离函数,并用该函数值为度量标准进行模板匹配以识别符号。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字线粘连、背景复杂等情况下的点状符号提取和识别问题,识别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6.
日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对26°~34°N, 103°~115°E范围内2004年逐日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试验分析, 分辨率为1 km×1 km。采用交叉检验方法和准确率方法对两种方法插值的总体效果及不同等级的降水插值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插值效果近似, 插值结果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82。但对日雨量较大的情况, 两种方法插值效果均有所降低, 相关系数为0.66和0.67。两种方法的实测值与插值结果的相关系数在不同季节非常接近, 并且均以春季最大, 其次为冬、秋季, 夏季相关系数最小; 通过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3个指标衡量及不同等级雨量的插值准确率统计比较, 普通克里格方法插值效果略好于反距离权重法。  相似文献   
77.
148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对2002年5月27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敏视达(METSTAR)雷达有限公司Build 10.8软件系统生成的中尺度气旋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8.
GIS空间目标的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GIS中常用的空间距离度量及其存在的问题,这些距离度量没有顾及空间目标的整体形状、位置分布等特征。基于此,引入了Hausdorff距离的概念,给出了Hausdorff距离的计算方法,分析指出了Hausdorff距离容易受空间目标局部几何形状的影响。进而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现有的距离度量并不能有效地表达空间目标间距离的整体分布,并提出了一种广义Hausdorff距离模型,这种距离模型能够度量空间目标间距离分布的中心趋势和离散度。实际算例证明了此模型在GIS环境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9.
为研究1920年海原地震中石碑塬地区液化滑移灾害的形成机制、滑移特征及滑移距离,对石碑塬液化滑移区进行钻孔勘探、取样以及探槽开挖。分别对钻孔及所取试样进行剪切波速测试及颗粒分析、室内动三轴试验,得出石碑塬液化滑移区地层分布情况、震时液化土体层位以及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砂质黄土层的液化情况。综合分析钻孔勘探、颗粒分析、动三轴试验结果,揭示出海原地震中石碑塬黄土地层液化滑移灾害的形成机制:砂质黄土层液化后在自重应力以及地震力的共同作用下"托浮"第一古土壤层以及上部"粉尘化"的非饱和黄土层沿缓斜坡运动,并利用液化滑移地层滑距公式对滑移距离进行估算,得到结果为223.35 m,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地层液化滑移灾害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0.
MAXIMUMINFORMATIONENTROPYTHEORYOFEFFLUENTBANDINOPENCHANNELUNIFORMFLOWKeZhongHUANG1andTaoJIANG2ABSTRACTTheprincipleofmaxi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