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37篇
  免费   5201篇
  国内免费   5501篇
测绘学   1725篇
大气科学   2677篇
地球物理   5998篇
地质学   16020篇
海洋学   3545篇
天文学   311篇
综合类   1856篇
自然地理   5407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878篇
  2021年   1127篇
  2020年   1044篇
  2019年   1143篇
  2018年   1060篇
  2017年   1144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1265篇
  2014年   1607篇
  2013年   1622篇
  2012年   1731篇
  2011年   1691篇
  2010年   1481篇
  2009年   1725篇
  2008年   1672篇
  2007年   1962篇
  2006年   1924篇
  2005年   1674篇
  2004年   1530篇
  2003年   1418篇
  2002年   1228篇
  2001年   977篇
  2000年   874篇
  1999年   793篇
  1998年   714篇
  1997年   646篇
  1996年   584篇
  1995年   493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323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27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67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7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深海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深海二叠(P)--三叠系(T)界线研究现状,介绍了深海P-T界线附近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缺氧事件及生物绝灭和复苏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深海P-T界线,缺氧事件和生物绝灭研究的分歧、不足及其症结。  相似文献   
992.
着重介绍了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在挡土护坡技术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的主要参考依据,计算土压力理论的应用原则以及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行深基础挡土护坡的工程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4.
由震源机制和地震波各向异性探讨青藏高原岩石圈变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吕庆田  许志琴 《地质论评》1997,43(4):337-346
本文据青藏高原天然地震震源参数和地震波各向异性资料,讨论了高原岩圈不同圈层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995.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96.
The structural feature shown on a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synthetic result ofcombination of the deformations produced during the entire geological history of an area.Therefore, the respective tectonic stress field of each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omplexdeformation of an area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three steps: (1)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atdifferent times are distinguished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2) structuraldeformation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microstructures (joints and fractures) and the related structures (folds and faults); and (3)tectonic stress fields at different stages are respectively recovered through a study of the features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fields in different periods.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circlular and radial joints are correlated in space to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natural model ofthe concealed structural rises and calculating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by using quantitative dataof the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of circular structures and related line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quantitative tectonic indicators and some qualitative indicators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coast areas of Fujian, Guangdong, Taiwan and Hainan. The mai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include uplift amplitude of the Moho, Quaternary and Late Holocene coasts. The paper also gives a brief account of the research method on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surface uplifted zones. Taiwan is a famous neotectonic zone and an area of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world. There is only one large-earthquake area in each of Fujian, Guangdong and Hainan Provinces. Along the coast large earthquake areas there are certainly many remains of crustal activity. Among these remains, coast activity, taking the sea level as the accurate marker horizon, can determine not only the amplitude of coastal elevation and subsidence in a certain period, but also the cycle and rate of positive or negative movements.  相似文献   
99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代高2~3℃,降水多100mm左右;暖期中存在多次短期寒冷事件,年均温最冷时较现代低3℃以上。3.5kaB.P.以来冷干趋势之上叠加着大致由300a稳定与500a波动构成的约800a的周期性变化。全新世暖期原始农业文化的阶段性发展与暖期内环境波动相对应;暖期结束时发生了由农业向牧业文化转换的事件;暖期以后的冷干期为农牧交错文化时期,农业经济随冷干程度的变化而兴衰  相似文献   
999.
岩浆活动旋回与地球多层对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地球历史的节律角度讨论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旋回可按时间与空间分出相互对应的不同尺度,进而可与深度尺度不同的地球多层对流系统相互对应,从而给予了岩浆活动旋回的动力学意义。岩浆活动的时间周期愈长,空间尺度亦愈大,需要的维持岩浆源存在的热能、挥发分供给的数量与深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1000.
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岩溶勘察中常用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岩溶地下水寻找、环境保护和溶洞探测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