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935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因地基条件复杂或处理不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的建筑物倾斜,提出了注浆、抽水、掏土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2.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地基中广泛发育土洞、溶洞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基条件极其复杂。为保证构筑物的安全,在土、溶洞处理工程中采用了高压注砂浆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施工方法,通过对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的总结,归纳了质量控制要点,并概述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措施。采用高压注砂浆与袖阀管注浆相结合的工艺,即加快了工程进度,降低了工即程造价,又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高压旋喷桩桩周土摩阻力的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旋喷桩的单桩静载试验,探讨了桩周土摩阻力作用的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为旋喷桩基础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填土引发的桩基负摩阻力问题及其灌浆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填土地基的沉降计算方法,分析了填土引发桩基负摩阻力的机理及危害,探讨了采用压力灌浆技术加固填土地基、消除桩基负摩阻力、控制桩基沉降的加固机理、施工工艺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5.
非开挖导向钻进实际轨迹的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开挖导向钻进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钻进中,由于钻进在地下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导向钻进的顺利进行。到得钻进中当前点的顶角、方位角和孔深,通过均角全距法原理,可以近似地描绘出当前钻孔的空间实际轨迹,并确定钻头的位置。应用这一原理,同时运用VisualBasic语言和AutoCAD绘图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一套应用程序,可以直接绘制出当前钻孔轨迹,并可实现对钻孔轨迹的调控,从而保证导向钻进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深厚表土层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受力特点,介绍了金桥矿副井表土段地面注浆加固过程中井壁的应变观测结论,提出了深厚表土层井壁外注浆加固工程的井壁安全保证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7.
阐述了在岩体断层加固和溶洞处理中的高压灌浆技术,分析了高压灌浆的作用机理,灌浆压力控制的方法,介绍了高压灌浆在水利枢纽工程上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8.
深基坑复合喷锚支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工程实践表明,复合喷锚支护是一种有效的深基坑支护型式,它可用于土层条件差、安全性要求高、变形控制严格的基坑工程中。复合支护中锚杆为主要受力构件,竖向花管为辅助受力构件,可起到限制、减小土体变形的作用。由于竖向注浆花管的加入,花管及注浆体抗剪作用加强,使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得以大幅度提高。探讨了复合喷锚支护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建议将滑动区域分为加固土和原土两部分,将锚管注浆形成的注浆体等效为一层加固土,按喷锚支护模型计算复合喷锚支护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的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布,为隧道纵向力学变形性态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0.
通过目前国内外现有资料的对比研究,对严重影响石太高速公路修建和运营的柏井采空区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充填采空区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以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灌注材料选用水泥和粘土,水固比为1:1.5,依据地面构造物不同,在桥涵地段采用1:0.8:0.7(水:水泥:粘土,下同)的配比,在边坡地段采用1:0.5:1的与比,在一般路段采用1:0.3:1的配比,灌注浆液的结石体在采空区及上覆的裂隙冒落带中充填率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