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7篇
  免费   1162篇
  国内免费   2341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677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5222篇
海洋学   619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62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64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47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活地"是宗教的传奇,而由于以往知识与技术的限制以及宗教圣地的"不可侵犯性","活地"也成了大自然的千年未解之谜。通过现场考察和资料调研,明晰了"活地"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采用高频率表面波监测、分析技术,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活地"附近地表浅层岩土体分布情况。采用图像分析技术,经室内试验研究得出了"活地"及周围地区出露岩石的矿物组成。最终,对于"活地"的成因提出以下看法:1.否定了地下深层生长性岩脉诱发"活地"现象的观点;2.膨胀岩及膨胀土吸水膨胀对"活地"的隆升有一定作用,但这不是"活地"的主要诱因;3.提出"活地"是岩石风化作用及特殊地理环境综合作用结果的观点:风化作用使岩体疏松、体积增大,地面隆起;两侧山体运动对其交界处岩石产生挤压作用,为"活地"的持续隆升提供动力源。  相似文献   
992.
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采样及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广州市万亩果园土壤的重金属(Cd、Pb、Cu、Zn)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万亩果园土壤中Cd、Cu污染不容忽视,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Cu、Zn次之,Pb污染较少;在《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分的不同等级保护区中,针对研究区域,一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32,属较清洁(警戒线)等级,二级保护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792,属轻度污染等级,其中Cd为主要污染物,其次是Cu;三级保护区Cd污染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高达6.390,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4.699,属于重污染等级.在垂直分布上,随土层深度增加,万亩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呈现Cd递增,Cu、Zn递减,Pb先增后减的规律;一级保护区以农业污染源为主,二级保护区农业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并存,三级保护区以工业污染源为主.通过在轻污染区添加石灰、羟基磷灰石等化学修复剂,在重污染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清洁生产,防止土壤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93.
本研究以瓯江河水为对象,研究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重金属(Cu、Zn、Cd、Pb)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进行了Cu、Zn、Cd、Pb在悬浮颗粒物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颗粒物对Cu、Zn、Cd、Ph的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为8h,解吸平衡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994.
环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评价环鄱阳湖区10个县农家菜地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其与9个社会经济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鄱阳湖区各菜地土壤中Cd的超标情况最严重,超标率达到90%,除部分地区Cu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标。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达到轻微生态风险,工业较发达地区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大于工业落后地区,工业发展情况对湖区的空间污染分异有较大影响。蔬菜产量、工业发展情况、城镇化率、交通业发展情况和菜地土壤不同种重金属具有较高关联度,而地区生产总值、农药使用量对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兰州市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cd、Hg、Pb、As和cr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估经食入途径对人体的健康风险,同时运用改进的物元模型综合评价兰州市三县四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进行分区。结果表明:(1)兰州市菜地土壤中Cd、Hg、Pb、As和cr的平均含量都高于背景值,存在明显的积累,但均低于《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996.
利用X衍射法分析了苏北平原浅钻剖面(YZ1)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并对其环境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YZ1浅钻沉积物粘土成分主要由4种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和少量长石、石英碎屑组成;研究区的古气候环境演变主要经历3个阶段,13 770~11 600 cal a B.P.期间的低温冷干阶段;11 600~9 610cal a B.P.期间的逐步升温阶段;9 610~1 520 cal a B.P.期间的全新世暖湿阶段,在这3个大的阶段背景条件下也存在一些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997.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再生水灌溉、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 预测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严重的Cr、Cu和Zn等3种元 素主要在土壤表层0~20cm累积, 0~180cm土层呈先降低后升高, 之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污染较轻的As、Ni和Pb在0~60cm土层含量差异不大, 0~180cm土层大致呈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所有重金属在土壤剖面90cm左右的土层中均存在高值区, 该层含量高于上、 下土层, 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北京剖面土壤发生层的分布特征一致, 与成土母质自然发育有 关, 并非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淋溶沉积而成。综合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和调查区地下水 重金属浓度情况, 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很小, 即使凉水河灌区污染严重的Cr、Cu、 Zn,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 并未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在当前的水质条件下, 农田再生水 灌溉输入的重金属量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小于大 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因此相对于大气沉降、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 水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998.
李冰  毕军  田颖 《地理科学》2012,(4):471-476
通过对太湖流域重污染区1999年、2007年遥感影像数据解译结果的分析,获取了太湖流域重污染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信息,分析了8 a来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趋势,对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999~2007年,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内耕地面积从2 033.53 km2减少到1 401.04 km2,而林地、建设用地、园地、水域总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1999~2007年太湖流域重污染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土地利用变化使研究区生态资产减少了2.40亿元,除气体调节和原材料以外,各单项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均呈现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日照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选择日照市的东港区和岚山区为研究区,采集了445个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绘制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As、Co、Cr和Cu的平均值低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Cd、Hg、Mn、Ni、Pb和Zn的平均值高于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85和1.38倍,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较为明显.②10种元素可被辩识出4个主成分(PCs),PC1 (Co、Cr、Mn、Ni和Zn)和PC3 (As、Cu)为自然源因子,PC2 (Cd、Pb)为工农业及交通源因子,PC4(Hg)为工业源因子;其中Pb、Zn在PC1和PC3上均有较大载荷,受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③Cd、Hg含量在不同的覆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含量最高;Co、Cr、Cu、Mn和Ni在花岗岩和变质岩母质的含量高,与冲积与海积物母质有较大差异.④来自于同一主成分的元素及元素组合的环境风险空间格局与相应主成分插值结果基本一致,所有重金属综合环境风险的高值区在西部和东部呈点状分布,主要是由西部的高地质背景和东部的强烈人为干扰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study,we aimed to elucidate the critical role of moisture transport affecting monsoon activity in two contrasting summers over the Arabian Sea during the years 1994,a relatively wet year,and 2002,a relatively dry year.A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s of the moisture fields were conducted;we focused on the precipitation and evaporation as well as the moisture transport and its divergence or convergence in the atmosphere.Monthly mean reanalysi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I and-II).A detailed evaluation of the moisture budgets over Pakistan during these two years was made by calculating the latent energy flux at the surface(E P) from the divergence of the total moisture transport.Our results confirm the moisture supply over the Arabian Sea to be the major source of rainfall in Pakistan and neighboring regions.In 1994,Pakistan received more rainfall compared to 2002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Moisture flow deepens and strengthens over Arabian Sea during the peak summer monsoon months of July and August.Our analysis shows that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transport flux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supplying moisture to the convective centers over Pakistan and neighboring regions from the divergent regions of the Arabian Sea and the Bay of Bengal.Moreover,in 1994,a deeper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convergence progression occurred over Pakistan compared to that in 2002.Perhaps that deeper convergence resulted in a more intense moisture depression over Pakistan and also caused more rainfall in 1994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Finally,from the water budget analysis,it has been surmised that the water budget was larger in 1994 than in 2002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