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3篇
  免费   2087篇
  国内免费   2497篇
测绘学   750篇
大气科学   2020篇
地球物理   2461篇
地质学   5704篇
海洋学   1034篇
天文学   358篇
综合类   616篇
自然地理   50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378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386篇
  2016年   415篇
  2015年   470篇
  2014年   545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565篇
  2007年   653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508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417篇
  2001年   383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30篇
  1998年   307篇
  1997年   299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189篇
  1994年   185篇
  1993年   144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本文闸述了数字化时代,对服务于电视的高清晰度设备数字化摄像机的功能作了简单介绍以及后期非线性编辑给从业人员带来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2.
地球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地球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生产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方面愈来愈高的要求,一方面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普遍发展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的越来越有利的条件。关于技术方法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推动作用,人们早有认识,而现在更为深刻。当今对地球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关键技术,包括空间技术,深部探测技术,高新分析测试技术和数据综合分析技术,均来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了推动地球科学研究,不但要注意引进各种高新技术,还要注意将这些技术与地学研究相结合,发展和创造适合于地学研究的高新技术,并善于综合应用它们,使它们在地学研究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环境污染调查中磁与电磁测量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晦鸣  余钦范 《地学前缘》1998,5(2):237-245
探查和监测废弃埋藏物的污染状况是环境灾害调查的重要内容,而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进行调查通常是最为经济、快速有效的。西方发达国家近年应用物探新方法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废弃埋藏物调查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文中介绍美国最近几年采用高精度磁测和电磁测量进行浅层(埋深小于4m)废弃金属埋藏物、战争遗留物(如炸弹)及化学污染物的调查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下列方法将有效地增强环境污染源的异常信号,提高物探方法在环境灾害调查中的探测能力:高分辨率的测量仪器,如精度达001nT的航空磁力仪,进行数据采集并辅以GPS定位;降低飞行高度、加密测网布置精细网格;采用校正和滤波等手段消除噪声干扰,并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反演作出定量解释;航空磁测、电磁测量与地面磁梯度、地质雷达等不同方法配合等。  相似文献   
994.
Badland areas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impermeable zones which generate high runoff and are very vulnerable to sheetwash and rainsplash. To test those considerations sprinkling experiments using two rainfall simulators were carried out on slopes of varying aspect in the northern Negev (Israel). For one unit 1·5 m2 plots were used with rainfall of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t 36 mm/hr intensity and 43–48 minute duration, runoff being recorded and water/sediment samples taken every 5 minutes. The second unit was used on 30–50 m2 plots but rainfall energy production was below that of natural rainfall.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the high stability and strong flocculation of clay-rich aggregates rainsplash is ineffective in surface sealing so that infiltration capacities remain high despite intense, prolonged rainfall. Aspect differences are reflected in variation of surface properties despite homogenous bed-rock, which cause marked differences in hydrological response. North-facing slopes respond more quickly, more frequently and produce more runoff than south-facing slopes. Non-uniform runoff generation is also seen within plots of one aspect reflecting subtle variations in surface properties. Comparison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used during the experiments with those prevailing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shows that under present day conditions surface flow in the Zin valley badlands must be extremely infrequent and denudation rates very low.  相似文献   
995.
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和影响山东的特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秀杰  顾润源  耿勃  杨晓霞 《气象》1998,24(4):46-49
对9711号台风的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副高外围环流在台风移动过程中有明显的引导作用;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落区与正涡度轴线及高能轴线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流层中层变能场的分布对台风移动路径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6.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万彪  周春平 《气象学报》1998,56(5):619-626
文中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面积和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暖池中心的纬向移动与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相反,而经向移动和500hPa副热带高压脊平均位置的南北季节性变化非常一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际变化落后暖池大约3个月左右,用暖池28℃或29℃面积指数可以很好地预测出当年6,7,8三个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97.
A nonlinear critical layer and a Kelvin cat's eye excited thereupon are simulated through four schemes in the context of a nonlinear quasi-geostrophic barotropic vorticity equation model with forced stationary wave acting along the southern boundary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ropical steady forcing on the genesis,maintenance and oscillation of a subtropical high(STH).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southern forcing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lanetary quasi-steady anticyclonic Kelvin cat's eye-form flow field inside the nonlinear critical layer,with the eye shifting,vigor and shape changing quite similar to the behaviors of a summer STH,in striking contrast to the northern stationary forcing.As such,the southern boundary-caused cat's eye is likely to be an even more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STH genesis and evolution.In addition,a physical mechanism is introduced for quasi-steady planetary wave moving through the critical layer at subtropical latitudes.  相似文献   
998.
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的补充和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文芳 《气象》1998,24(10):47-51
从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出发,结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种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得出表征热量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日平均温度和持天数,还要考虑积温、昼夜温差、地温及叶面温度等。通过分析,对原指标中成熟期平均温度。大田生长期温度、旺长-成熟期天数等指标进行了修正。补充≥10℃活动积温≥2200℃,移栽期日平均气温≥14℃,月平均日较左≥8℃等指标。  相似文献   
999.
刘惠民 《气象》1998,24(7):55-57
根据人体舒适度指标,考虑到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期间,没有减湿条件的空调房间的最佳降温幅度,并计算出有降温降湿条件的不同场所的最佳降温降湿幅度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IAP 2-L AGCM模式,并考虑了下垫面异常,模拟了长江中下游盛夏不同强度的持续性地表高温干旱对短期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持续性高温干旱对长江中下游及我国东南沿海短期降水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持续高温干旱的强度不同,其影响结果不同。持续性适度高温和严重干旱造成短期降水减少,高温干旱仍继续维持达1个月的正反馈过程。在此持续过程中,土壤湿度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土壤热力状况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