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Histological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larval skin and ultra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kin between reared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Japanese flounder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L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kin develops slowly before the metamorphosis, while at the onset of metamorphosis, the skin develops quickly and becomes complete in structure till about 50d after being hatched.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on the normal and malpigmented skins shows that the iridophore and melanophore are adjacent to each other. Profile and structure of the two kinds of pigmcnt cells are more complete in the skin of normal ocular side than in the skin of pigmented blind side. The ultrastructure of typical chloride cell was observed in the skin of Japanese flounder larvae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02.
以组织学、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研究了皱纹盘鲍自孵化后的担轮幼虫至1a龄幼鲍10个时期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食道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围口壳幼虫食道中段的上皮细胞开始分泌蛋白酶;在上足分化幼体食道侧囊形成;在稚鲍,食道侧囊上皮分化成微绒毛细胞、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嗉囊直至稚鲍期才形成;在1a龄幼鲍,嗉囊腔大于胃腔.胃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到匍匐幼虫,胃腔出现单细胞藻.肠出现于面盘幼虫早期;在上足分化幼虫,肠上皮分化为纤毛细胞和微绒毛细胞两种细胞;在稚鲍肠上皮分化成纤毛细胞、微绒毛细胞、Ⅰ型腺细胞、Ⅱ型腺细胞和黏液细胞共5种细胞,肠沟出现.唾液腺形成于上足分化幼虫期.消化腺于面盘幼虫早期出现,自面盘幼虫中期开始分化成嗜碱性细胞和消化细胞.嗜碱性细胞的细胞质由嗜酸性逐渐转变为嗜碱性;至上足分化幼虫,细胞内出现含铁的折光小体.消化细胞自匍匐幼虫摄食起就出现内吞作用,细胞内含大量囊泡.研究表明,发育到稚鲍时,消化系统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已基本接近成鲍.  相似文献   
103.
东南沿海几种经济鱼类肌肉组织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组织切片的方法,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5个品系以及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iten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和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等鱼类肌肉纤维组织学特性的研究表明:野生大黄鱼与野生养殖品系肌肌肉纤维在组织学上没有明显差异,而雌核发育品系及其杂交后代则相对野生品系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的肌肉纤维更细密;不同种鱼之间肌肌肉纤维在组织学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是与各个种类的遗传特征和生存模式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04.
目前关于青弹涂鱼(Scartelaos virids)的研究多数集中在胚胎和仔鱼发育等个体生物学研究上。本文研究广东省湛江海域中青弹涂鱼在性周期内卵母细胞的发育时相及卵巢结构的周年变化,揭示卵巢发育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湛江海域的青弹涂鱼卵母细胞在3月进入大生长期发育阶段,4—6月为繁殖盛期,7—8月为繁殖末期,10月卵巢基本修整完毕,进入Ⅱ恢复期。青弹涂鱼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在小生长期,卵核的体积较核质的体积增大快,核质比大;大生长期,随着卵黄物质的积累,卵母细胞体积快速增加,核质比下降。最后讨论青弹涂鱼卵膜结构及其生理机能,围核透明层,繁殖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