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594篇
海洋学   277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沉积物粒度对水合物形成的制约:来自IODP 311航次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取自IODP 311航次(东北太平洋Cascadia大陆边缘)所有5个站位、采样间距约为1.5 m的614件沉积物样品,利用Beckman Coulter LS 23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沉积物粒度分析,获得了沉积物粒度随深度变化特征,进而与水合物层位的替代指标进行了位置对比,这些指标包括特殊沉积构造(soupy和mousse like构造)、测井数据(LWD)推算出来的水合物饱和度(Sh)、岩芯红外图像和实际钻取的含水合物沉积物等。发现沉积物粒度分别为31~63 μm和63~125 μm的2组较粗粒径的沉积物数量变化增多的位置与水合物出现层位之间存在较好的位置对应关系。如在U1326站位海底以下5~8 m、21~26 m、50~123 m、132~140 m、167~180 m、195~206 m、220~240 m深度位置出现了沉积物粒度明显偏向粗粒的趋势,而这些位置正好对应于大多数特殊沉积构造出现的深度,也对应于水合物饱和度(Sh)值相对较高的深度,并与一些实际钻取的赋含水合物的浊积沙层观察结果一致。因此,初步研究后认为,沉积物粒度在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然气水合物可能偏向形成于粒度大于31 μm的粗粒沉积物中。    相似文献   
42.
High-pressure Raman studies of methane hydrate were performed using a diamond anvil cell in the pressure range of 0.1–86 GPa at room temperature. Raman spectra of the methane molecules revealed that new softened intramolecular vibration mode of ν 1 appeared at 17 GPa and that the splitting of vibration mode of ν 3 occurred at 15 GPa.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two modes indicates that an intermolecular attractive interaction increases between the methane molecules and the host water molecules and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methane molecules. These interactions might result in the exceptional stability of a high-pressure structure, a filled ice Ih structure (FIIhS) for methane hydrate, up to 40 GPa. At 40 GPa, a clear change in the slope of the Raman shift versus pressure occurred, and above 40 GPa the Raman shift of the vibration modes increased monotonously up to 86 GPa. A previous XRD study showed that the FIIhS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new high-pressure structure at 40 GPa. The change in the Raman spectra at 40 GPa may be induced by the transition of th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43.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洋钻探计划(ODP)的科学目标,研究主题及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大洋钻探计划是当今举世瞩目的国际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孕育了20世纪70年代的地学革命,为“新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自1985年开始的ODP成功地探查了地质历史演化中塑造我们这颗星球并决定了其现今环境状态的各种地质过程,揭示了控制地壳形成,海洋化学,海洋的深部和表面循环的各种地质以及生物圈和环境物理化学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DSDP和ODP的成功为实施新世纪海洋钻探-综合海洋钻探项目(IODP)的目标铺平了道路,IODP是在21世纪初即将实施的新的大洋钻探计划。  相似文献   
44.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地震资料处理及其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中国首次在南海北部某海区采集的以探测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超过500km的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真振幅处理,子波处理,速度分析,叠前偏移处理以及地震属性道处理等多种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先进处理技术和方法,有效地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标地,如似海底反射(BSR),振幅空白,极性反转,异常速度等,证实南海北部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并具有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  相似文献   
45.
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找矿前景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能源,在海底沉积物和陆上永远冻土带中均有广泛分布。西太平洋是全球三大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带之一,在其中已发现许多水合物矿床或矿点。中国近海,包括南海、东海和台湾东部海域,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并已在这些海域中发现了一系列的找矿标志。南海的西沙海槽、台湾西南陆坡和台西南盆地、笔架南盆地及其东缘增生楔、东沙群岛东南坡、南部陆坡区,东海的冲绳海槽和台湾东北部海域是中国近海最有利的天然气水合物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6.
47.
构造控制型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及其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构造环境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增生楔、断裂体系、褶皱、(泥)底辟、滑塌等特殊构造体是影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主要地质载体。通过对这些特殊构造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的研究,结合流体活动对水合物形成的影响,总结出陆缘地区有增生楔型、盆缘斜坡型、埋藏背斜型、断褶型、滑塌型及底辟型等六类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南海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及印澳板块的交汇处,早期为活动陆缘,晚期演化为被动陆缘,其构造活动具有早期张裂、后期挤压的特点,这既不同于被动陆缘,也有别于活动陆缘,可视为“复合型”大陆边缘,兼具了“被动陆缘沉积速率高、活动陆缘构造活跃”的优点,从而形成了“增生楔型、断褶型、底辟型、滑塌型、盆缘斜坡型”等多种构造控制型水合物矿藏,是“复合型”大陆边缘水合物成藏地质模式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8.
南海含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地震反射特征及可能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水合物是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南中国海是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有利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改变了沉积地层的声学特征,这一性质使多道地震勘探成为发现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根据地震成像结果定性分析南海可能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初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并指出地震成像关键技术。在无井条件下,构建虚拟井进行波阻抗反演得到定量的地层速度参数进一步证实这一可能性,最后将反演获得的速度场与ODP184 航次在此区域获得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综合分析,可以确定此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及其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49.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面积约10×104km2,年平均地表地温为-1.5~-2.4℃,冻土层厚度为50~139m.区内侏罗纪小型含煤盆地广布,产有丰富的煤层气.南祁连盆地是一潜在的油气盆地,存在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下二叠统草地沟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上三叠统尕勒得寺组4套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油生气潜力.在木里煤田33号钻孔的冻土层内发现有连续逸出的高含量烃类气体,井口点燃即可燃烧,简易采气分析结果表明甲烷含量高达38.07%~75.9%.根据该钻孔的气体组分、年平均地表地温、冻土层厚度、地温梯度等数据分析,这里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温压条件,计算结果显示水合物稳定带的顶界和底界埋深分别为171 m和574m,稳定带厚度为403m.  相似文献   
50.
多次波衰减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东沙海域多次波极其发育,由于地形的急剧变化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多次波变形严重(不符合双曲线规律)。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并可能造成成果剖面上出现明显的多次压制痕迹,很难达到保幅处理。针对此区多次波的特点,提出一种频率分离的方法将数据分离后再进行不同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多次波的压制并突出有效波;在没有有效反射的位置,剖面的背景噪音也更符合视觉习惯;更重要的是,处理中没有频率损失,处理结果更和谐。另外,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含水合物地层的接触关系、反射特征更清楚。叠前时间偏移所建立的速度模型也能够表现含水合物地层、BSR与含游离气层的相对速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