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549篇
  国内免费   45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666篇
地质学   1203篇
海洋学   29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自动气象站监测与数据传输中常出现的问题,开发了6个辅助软件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地震要求各台网每月上网传输地震目录,并提供了文件格式。各台网每月用CSCE编目系统编辑地震目录,但其格式不是地震局所要求,所以要求进行文件的格式转换。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关于注水地震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宝红  邱泽华 《现代地质》1994,8(3):329-333
本文认为注水地震是相当复杂的。将注水只看成诱发因素,或将与注水相关的地震都看成构造地震是片面的。对注水过程的微震研究表明,注水可以直接造成地震。对油田地震的研究表明,大量采油造成地下介质的亏空同样可能造成地震。对其它一些地下矿藏的采掘也有类似的情况。错误地把与注水有关的地震都看成是注水诱发的构造地震,将导致对地壳构造活动特点的错误估计。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室内水力压裂试验的结果,通过分析裂痕端部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了不同结构成分岩层的各自阻抗水压致裂的能力,分析了岩性变化、交界面性质对水压致裂裂隙扩展的影响,提出了阻抗水压致裂裂隙扩展和防止承压水导升的较优岩层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995.
机载遥感海上溢油监测系统在发达国家中已得到有力证实,本文通过运用此项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与设计了一种新型,小型的监测系统,试图在港口,港区环境中应用,以利海洋环境的保护。文中对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实现,做了详尽的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996.
997.
MZ-150型全液压多功能锚杆钻机由变角机构、动力头回转机构、给进机构等几部分组成,采用液压传动方式,对钻机的总体方案,机构设计及主要参数作了介绍。亲机经过工业性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介绍一种油井井下参数(压力、温度)无线测试的数据信息传输方法及井下发射装置低功耗控制电路。在不停产的情况下,对井下参数进行长期监测,获得确切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油井施行相应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99.
淮河具有行蓄洪区河系洪水预报水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淮河流域河系特点,建立淮河具有行蓄洪区河系洪水预报模型.干流河道洪水演进采用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钐岗分流量利用分流曲线法推求,利用虚拟线性水库法解决大洪水时支流洪水受干流顶托作用,临淮岗闸作为水力学模型的内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利用分流比法概化行洪过程,行洪区内只有蓄满时,才会有出流,行洪区内的洪水利用Muskingum...  相似文献   
1000.
A set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bare, rough soil surfaces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surface roughness and its hydraulic resistance. Existing models relating roughness coefficients to a measure of surface roughness did not predict the hydraulic resistance well for these surfaces. Therefore, a new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hydraulic resistance of the surface, based on detailed surface roughness data. Roughness profiles perpendicular to the flow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wet cross‐sectional area and hydraulic radius given a certain water level. The algorithm of Savat is then applied to calculate the hydraulic resistance. The value for the equivalent roughness, which is used in the algorithm of Savat, could be predicted from the roughness profiles. Here, the tortuosity of the submerged part of the surface was used, which means that the calculated roughness depends on flow depth. The roughness increased with discharge, due to the fact that rougher parts of the surface became submerged at higher discharges. Therefore, a single measure of surface roughness (e.g. random roughness) is not sufficient to predict the hydraulic resistance. The proposed model allows the extension of the flow over the surface with increasing discharge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as well as the roughness within the submerged part of the surface. Therefore, the model is able to predict flow velocities reasonably well from discharge and roughness data only. Copyright © 200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