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72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2318篇
海洋学   28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 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 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 结合埋藏史分析, 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 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 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 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 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 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 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 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 气势西高东低, 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 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 早白垩世末至现今, 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 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 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相似文献   
162.
干酪根产烃率是盆地模拟计算油气资源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以往采用岩石样品热模拟建立产烃率图解的方法对于高过成熟烃源岩有一定的局限.根据元素守恒相关理论,建立了一种通过H/C原子比变化来估算烃源岩产烃率的方法,作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补充.与模拟实验相比,该方法简单易行,结果较为可靠.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烃源岩,估算了这套烃源岩的晚期生气潜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3.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七号构造油气成藏过程与模式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在对冷湖七号油气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构造发育史与烃源岩生、排烃史,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了冷湖七号构造油气藏形成期次和过程,总结了东、西2个构造高点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冷七1井N12层包裹体主要为含烃盐水包裹体和气态烃有机包裹体,其均一温度明显分为60~70℃和110~130℃两个峰值区,对应地质时间分别为N21—N22时期和N2末—现今。结合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表明N12—N22时期为冷湖七号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②冷湖七号东高点N21气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断控同生隆起—单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次生型断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西高点E3油藏形成机理与模式为:同生隆起—双源供烃—不整合、断裂输导—浮力驱动—残留型原生油藏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64.
箭猪坡矿床位于羌塘-扬子克拉通滇黔桂被动陆缘南盘江—右江裂谷盆地南丹坳陷带的东南缘,属湘中—桂中北(坳陷)成矿带桂中北成矿亚带芒场-大厂成矿带.主要含矿地层为下泥盆统塘丁组灰黑色条带状及薄层状绢云母泥岩,矿区内NNW向的张扭性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脉的产状及形态,严格受其控制.在总结前人认识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  相似文献   
165.
崔敏  徐建永  郭刚  谢晓军  祁鹏  肖曦  王欣 《现代地质》2021,35(4):1106-1113
杭州斜坡是西湖凹陷油气勘探的新区,构造特征的研究是开展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杭州斜坡的结构、主控断裂的演化及其对油气运移控制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斜坡结构差异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杭州斜坡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三个部分,中段断层走向为北北东向,单个断层的延伸长度小但数量多,存在倾向东和倾向西的顺向断层和...  相似文献   
166.
红石泉铀矿床黑云母与晶质铀矿同步富集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石泉铀矿床是以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占主导地位的复成因型铀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的结晶时间明显晚于伟晶状白岗岩中的长石、石英等主要造岩矿物,这是由白岗质 岩浆本身的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所决定的。岩体边缘的黑云母与晶质铀矿同步富集作用是以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热力学作用为主导的地质作用。黑云母与晶质铀矿结晶时间相近,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并且,其组份具有明显的亲缘性是二者密切共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7.
通过对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油气谱的实测和分析,结合烃类微渗漏理论,讨论油气信息的波谱特征和遥感直接探测的机理。运用遥感技术探测油气信息,一是探测烃类微渗漏产生的地表理化异常,二是直接探测渗漏运移到地表的烃类物质或土壤吸烃信息。在塔北试验区,烃类组分异常是最直接,最有意义的标志,2.32-2.36μm的烃类吸收双谷位置,被确定为塔北地区油气遥感探测波段。  相似文献   
168.
朱振海  赵立平 《湖南地质》1991,10(3):259-262
地下深处的油气藏中的烃类物质,在压力梯度下会向地表产生微渗漏,导致地表物质产生一系列理化异常,在地表形成吸附烃异常、红层退色、粘土化、碳酸盐化、放射性异常和地植物异常等标志。根据这些地表标志的地物波谱特征,选择出油气资源遥感勘查的最佳工作波段,在此基础上,以机载遥感信息为主,以星载遥感信息为辅,以地表地球化学、地植物学、地面遥感勘查作为验证手段,最终施行多元信息复合分析,可达到寻找油气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9.
试论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找油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玉柱 《地球科学》1991,16(4):429-436
  相似文献   
170.
本文通过对秦巴陕、甘、川、豫、鄂五省已知砂金矿床资料的整理和综合,简要的总结了区内砂金矿床的成因,形态类型,不同类型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砂金矿的富集规律。对砂金矿的普查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