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7篇
  免费   758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813篇
地球物理   1242篇
地质学   2499篇
海洋学   569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41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在103-105a的尺度上,地磁场强度变化是影响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样品的地理位置和暴露时间。根据已有的磁场古强度数据,模拟200 ka以来海拔2 km、25°N和40°N的地表10Be生成速率的变化,进而分析地表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对岩石暴露年代测定的影响及其模式年龄的校正。校正磁场强度变化后,海拔2 km、25°N上,50-200 ka的模式年龄可被压缩14%~19%,大于1σ的误差,相同海拔40°N上的模式年龄可减小约8%。对中低纬两组模式年龄的校正充分证明,磁场强度引起的陆地宇生核素生成速率变化是暴露年代测定中主要误差源之一,尤其在低纬高海拔地区这一影响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2.
李宇  陈润珍  蔡敏  孔宁谦 《海洋预报》2006,23(Z1):104-109
本文对1960~2002年进入广西影响区的热带气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每年有4.3个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影响区,强度突然加强的平均每年有0.3个,发生在6~10月,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海南岛东北部近海至粤西近海区域和北部湾海域。利用《台风年鉴》和《历史天气图》以及欧洲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对这类热带气旋进行环流特征诊断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有助于更好地做出这类热带气旋的风力和降水预报。  相似文献   
33.
曲良 《海洋通报》2020,39(3):335-341
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2011年9月、2013年5月和2014年10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进行了5个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海域的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烃的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D整体呈冬季低、春季高的趋势,而石油烃无明显季节变化趋势。平面分布上,春季和秋季COD高值主要分布在靠近黄河口海域。春季和冬季石油烃高值主要位于调查海域的东北部区域。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盐度、温度、pH、悬浮物、溶解氧及磷酸盐是影响COD的主要环境因素,而石油烃主要受盐度、温度、pH、无机氮、磷酸盐的影响。进一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 H、盐度和溶解氧是影响COD的关键因子,温度是影响石油烃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34.
深水钻井中浅水流灾害问题及其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水钻井中,浅水流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中国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十分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地质灾害研究。介绍了浅水流的形成机制及地球物理特性。目前用于识别和预测浅水流的手段有测井和反射地震两大类方法。主要介绍了几种用于参数提取的地震反演方法,如传统Dix反演、叠后振幅反演、层析反演、叠前振幅反演等。  相似文献   
35.
应用勘探层分析及石油资源专家系统对XH凹陷下第三系勘探目的层的三个勘探层烃资源量作出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凹陷内各勘探层,尤其是渐新统勘探层,烃资源量相当可观。提出在渐新统内的地层圈闭中可进一步作详细的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36.
对类比路段进行连续模拟试验,进行现场调查,给出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污强度,预测了汽车尾气中CO、C_nH_m和NO_x的扩散范围。  相似文献   
37.
大民屯凹陷地层水水文地质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潜山、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水化学场研究发现,本区油田水总矿化度及二价阳离子浓度偏低,地层水总矿化度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性,水体主要为陆相成因并受地表水渗入的影响较大,变质程度高,油田水的演化与盐类的溶解有关。该区地层水的流动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在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其流动样式和分布规律反映了凹陷内油气的运聚规律,可为本区自生自储、新生古储式油气藏的判别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38.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民屯凹陷是辽河断陷内4个下第三系凹陷之一。在综合利用钻井、试井及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并论述了大民屯凹陷流体压力特征。基于57口井的声波测井资料,凹陷内泥岩压力特征可区分为正常压力、异常压力或强超压等类型;根据152口井391个点的压力测试数据,凹陷内产油层段的压力梯度多接近于1;利用公式法模拟计算了47条地震剖面的流体压力、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特征,凹陷内剖面压力系统自上而下一般由正常压力、弱超压和强超压3部分组成。此外,还根据流体压力演化的基本原理及钻井、岩性与试井等实际资料,模拟恢复了大民屯凹陷的压力演化史,其可划分为超压原始积累、超压部分释放及超压再积聚3个阶段。总体上,大民屯凹陷的超压强度低于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的超压强度。  相似文献   
39.
Deep sea drilling in the Central Gulf of California, a young and active spreading centre, shows that the high heat flow typical of these regions causes extensive alteration of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especially near sills and above magma chambers where hydrothermal activity is concentrated. Even on the nearby passive margin, where there are no sills, heat flow is moderately high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has begun in immature sequences. Migrating light hydrocarbons are detected especially where hydrothermal activity is concentrated. Thermogenic methane is more widespread, though not in the passive margin bordering the spreading centre. Despite the incidence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igration, the amounts of hydrocarbons involved are relatively small and apparently do not lead to commercially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s of petroleum.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se sediments is mostly marine because the Gulf of California generally has low runoff from land and highly productive surface waters. Turbidites rich in terrigenous organic material are locally abundant in the mainly pelagic section in the Guaymas Basin.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are found in laminated diatomites deposited on the Guaymas passive margin within the oxygen minimum zone.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