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4篇
  免费   3213篇
  国内免费   4047篇
测绘学   949篇
大气科学   1918篇
地球物理   3511篇
地质学   9127篇
海洋学   1627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223篇
自然地理   1850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608篇
  2021年   783篇
  2020年   829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759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907篇
  2014年   1087篇
  2013年   1035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838篇
  2007年   851篇
  2006年   833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97篇
  2003年   538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311篇
  1998年   260篇
  1997年   238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1.
杨盛昌  谢潮添  陈文列 《台湾海峡》2003,22(2):145-149,T001
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白骨壤叶片衰老过程中叶肉细胞Ca^2 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白骨壤幼叶和成熟叶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液池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可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在衰老叶中,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锑酸钙沉淀则显著减少,并且叶绿体外膜部分破损,结构破坏,核膜与液泡膜内部结构模糊,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扎手率和蒸腾速率显著下降.Ca^2 的区域性分布的变化与植物叶片衰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2.
根据物探和钻探资料,研究区内第四纪沉积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地震反射结构复杂,斜层理发育,粒度较粗,为晚更新世产物;上部的地震反射结构简单,呈水平状或近水平状结构,粒度较细,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113.
根据地质、地貌及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探讨展布于云南边陲哀牢山两侧的北西向断裂组成的红河断裂构造带,在东南亚的延伸特征。提出在该延伸带两侧沉积建造、构造活动,地球物理场和大地构造发展上均有显著差异。并进一步探讨该断裂构造带在大地构造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4.
根据2002年8月7~8日对虾工厂化养成中后期A、B代表池的实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时期养殖水体中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水体水温、盐度和溶解氧含量适宜.日变化幅度不大.但pH值略为偏低,而COD值明显偏高.与该时期投饵量大,残饵及排泄物明显增加有关.但对A池来说,生物作用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对B池而言.则以化学过程影响为主.  相似文献   
115.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116.
为了实现现场测量地表水中矿物油含量的全光纤荧光计的研制。采用荧光光谱测量分析方法 ,于 1 999年 1 0月— 2 0 0 0年 5月 ,采集了国内外不同的地区原油和成品油共 2 3种 ,用1 4种不同波长的激发光激励 ,进行荧光光谱特性测量实验研究。同时 ,对不同浓度的矿物油、水混合液也进行了测量实验 ,得出其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0 5mg/L ;测量了青岛近岸海域表层受油污染海水的含油量为 0 .0 1~ 0 .2 2mg/L ;此外对水中矿物油受激荧光发射原理也作了简述。并对水中矿物油荧光光谱特性、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关系 ,以及为研制现场测量水中矿物油浓度的全光纤荧光计的可能性作出了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7.
Abstract

Cobalt-rich crust has attracted increase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economic value.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seamount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re rich in cobalt-rich crust resources. The Caiwei Guyot in Western Pacific Ocean is one of the cobalt-rich crust exploration areas contracted betwee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A large volume of research has been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tectonic evolution, basement type, sediment type, gravity and 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llow surface sediments at Caiwei Guyot. However, a research gap exists on the sedimentary strata below the pelagic deposits and above the volcanic basement of the Caiwei Guyo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at two main types of sediments existing on the top of Caiwei Guyot. The deposition thickness on the top of Caiwei Guyot i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sedimentary centers and exposed periphery. Pelagic sediments are difficult to form at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 and edge area of Caiwei Guyot due to the strong bottom current environment, which makes these areas suitable for crust growth. This paper delineated three cobalt-rich crust prospective areas at the Caiwei Guyot with of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exploration and mining-lease-block selections at Caiwei Guyot.  相似文献   
118.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19.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中地基强夯效应测试与工艺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吕国仁  崔新壮 《岩土力学》2008,29(9):2542-2546
旧路改建高速公路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数值分析表明,对新的天然地基进行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强夯是加固地基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对强夯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对夯锤冲击地面过程中产生的动孔隙水压力、动土应力以及夯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过程进行了跟踪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以风化料为主的地基,最大夯击数不宜超过4击,而且铺底夯完成2d后就可进行满夯。  相似文献   
120.
黄铁民 《福建地质》2008,27(2):186-194
铅山铅锌矿位于清流—安溪北西向断裂带与平潭—漳平东西向断裂带的复合部,闽中多金属矿化集中区南端的洛阳—剑斗东西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体贮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中,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控矿的北东向断裂带是多期次构造活动的产物,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铅山周围尚有较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