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4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02篇
地质学   5871篇
海洋学   226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354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404篇
  2012年   49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彭游博  宋淑娥  刘锦  张文静  王恩德  赵辰 《地质通报》2017,36(10):1698-1707
宝兴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活动带东段,岩性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5.0±1.3Ma,属于中三叠世。岩石的K_2O/Na_2O平均值为1.07,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活动陆缘钙碱性岩系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为14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属具中等负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型。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结合邻区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中三叠世研究区在伸展作用下岩石圈进行拆沉,从而形成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12.
西南三江昌宁-孟连构造带传统被认为是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缝合带。在该构造带中段铜厂街蛇绿混杂岩东侧勐勇—芒红一带,新识别出一套近南北向展布的灰绿色气孔-杏仁状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和硅质岩、浅变质泥质粉砂岩组成的火山-沉积岩系。对杏仁状玄武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9.3±8.4Ma(MSWD=3.5),表明该套火山岩喷发于奥陶纪。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铝(12.11%~15.04%)、富钠(K_2O/N_2O=0.03~0.44)、高Mg~#值(45.9~61.7),同时,该套火山岩中MgO=6.78%~12.34%,平均为9.43%,Cr=58.6×10~(-6)~636×10~(-6),平均为310.3×10~(-6),Ni=57.4×10~(-6)~410×10~(-6),平均为202.1×10~(-6),Nb=18.9×10~(-6)~32.8×10~(-6),平均为25.06×10~(-6),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直线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La/Yb)_N=5.25,(Ce/Yb)_N=4.42,(Ce/Sm)_N=1.68,稀土元素总量随全碱含量增大有升高的趋势,表明其为亚速尔型洋岛。总体上,该套火山岩具碱性OIB(洋岛玄武岩)的特征,可能是大洋板内热点前部熔融的产物。亚速尔型洋岛玄武岩的出现代表了特提斯洋盆内洋岛发育早期阶段的物质记录,为重新认识滇西南昌宁—孟连地区特提斯主洋盆开阔多岛洋的格局提供了丰富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3.
寇彩化  刘燕学  李廷栋  黄河  张恒 《地质通报》2017,36(8):1393-1406
桂北丹洲群顶部拱洞组粉砂岩的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0.2~2.4)值显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206)Pb/~(238)Pb年龄分布在730~769Ma和771~850Ma之间,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范围较大,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8.4~11.4和1020~2812Ma。此外,样品中还有一些年龄较老的锆石颗粒,~(207)Pb/~(206)Pb年龄为1910~3140Ma,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3.6~3.4和2740~3635Ma。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桂北丹洲群拱洞组沉积年龄小于等于706±10Ma,物源主要由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岩组成,也有少量太古宙岩浆岩的加入。推测中国华南地区存在对应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相关的格林威尔运动的响应。根据已测锆石的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推断,研究区地壳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1)3.64~3.25Ga,初生地壳出现在3.64Ga;(2)2.98~2.37Ga;(3)2.19~1.28Ga,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914.
北阿尔金是塔里木克拉通变质基底的主要出露区之一。对该区具有侵入接触关系的正长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正长花岗岩中的锆石多呈椭圆状,具有振荡环带结构,部分颗粒中可见老锆石残核,Th/U值较高,亏损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具有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的特点,表明该组锆石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获得1903±13Ma和2506±55Ma两组年龄加权平均值,前者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后者为捕获锆石年龄,结合区域年代学资料,认为正长花岗岩岩浆侵入过程中可能捕获了太古宇米兰群的古老基底锆石。花岗片麻岩中16个测点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02±28Ma,代表了岩体侵位时代,其余5个测点的锆石~(207)Pb/~(206)Pb年龄为1911~1951Ma,说明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了部分正长花岗岩的物质。区域地质与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北阿尔金地区广泛存在2.0~1.8Ga的构造-热事件。获得的花岗质岩石的1.9~1.8Ga的年龄结果,直接证实了北阿尔金存在约1.9Ga的岩浆作用,可能为古元古代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在该地区的响应,为探讨塔里木板块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演化历史提供了新资料。古元古代末期约1.8Ga的花岗片麻岩,代表了后造山伸展阶段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915.
中生代巴彦喀拉-松潘甘孜地体向东昆仑地体斜向俯冲,在东昆仑南缘形成一条巨型的韧性剪切带。剪切带中发育的旋转碎斑、书斜构造、解理阶步、云母鱼、S-C组构、不对称褶皱、雁列脉等宏微观构造,显示剪切带兼具右行和左行的特征,且右行早于左行剪切,但总体以左行剪切为主。对西大滩糜棱岩化花岗岩和小南川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西大滩岩体侵位于199.3±2.2Ma,小南川岩体形成于196.4±1.3Ma。西大滩与小南川岩体中的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年龄代表了岩体侵位的时代。鉴于2个岩体的变形程度完全不同,东昆仑南缘在199~196Ma之间发生了左行韧性剪切。  相似文献   
916.
祁漫塔格东段拉陵高里河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为高SiO_2(72.18%~76.55%)、高K_2O(4.08%~5.32%)的碱性花岗岩组合,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平均值为0.28)。岩石组合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的年龄分别为205.1±1.0Ma和199.5±1.2Ma。该套花岗岩组合与拉陵高里河地区的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关系密切,初步确定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组合也是一期重要的成矿岩浆建造。  相似文献   
917.
德新银铅锌矿床位于拉萨地块中部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中段,是冈底斯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上典型的热液型矿床之一。区内的铅锌矿化主要赋存于围岩裂隙和花岗斑岩中。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区内含矿花岗斑岩进行年龄测定,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7.7±0.5Ma(MSWD=1.6,n=15),代表花岗斑岩及与之相关的铅锌矿化形成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德新矿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铅锌矿化形成于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时期,与纳如松多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属同一岩浆成矿系统,冈底斯中西段存在(近)主碰撞阶段成矿事件。  相似文献   
918.
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科右前旗索伦地区,主要岩性为流纹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3组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Ma、133±2Ma和123±1Ma,即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于133~123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类似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有斜长石和少量角闪石部分熔融残留。锆石的~(176)Hf/~(177)Hf值介于0.282854~0.283026之间,ε_(Hf)(t)为较高的正值,变化于+5.5~+11.5之间,Hf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828~439Ma,表明兴安地块地壳的主体增生年代为新元古代—显生宙。通过对比东北地区(以邻区为主)同时代岩浆-构造活动,研究区内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于伸展构造环境,这种伸展构造环境的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欧亚大陆之下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919.
用SHRIMP U-Pb和Sm-Nd定年技术,对攀西红格矿区含矿层状辉长岩、碱性正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红格辉长岩中3种不同晶形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58.4±4.1Ma、1841±34Ma、2487±12Ma,由辉长岩、辉石和磷灰石所构成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53±14Ma;碱性正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7.2±1.5Ma。结果表明,红格辉长岩中具有典型基性岩锆石特征的锆石U-Pb年龄(258Ma)与同一地质样品的Sm-Nd年龄(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以及同一矿区的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鉴于层状辉长岩和碱性正长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形成时间上一致,可以认为它们都属于晚二叠世末岩浆活动的产物;而1841Ma和2487Ma的锆石,可能是在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上侵过程中,从基底所捕获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其年龄信息,揭示了康滇地轴岩浆岩带的下部或结晶基底存在元古代甚至新太古代末期的岩石或物质。  相似文献   
920.
南澜沧江火山弧带红豆山花岗斑岩属于过铝质钾玄岩性S型花岗岩,SiO_2含量为71.1%~74.4%,全碱含量高(K_2O+Na_2O=8.4%~9.4%),富钾(K_2O/Na_2O=3.9~5.0),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1;具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负Eu异常(δ Eu=0.53~0.74);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Rb、Ba、Th、U等),但亏损Sr、P、Ti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红豆山花岗斑岩具火山弧花岗岩与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为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产物。红豆山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0.3±3.6Ma,形成于晚三叠世。红豆山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时代与小定西组基性火山岩非常相似,两者是同一期岩浆活动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