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3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266篇
地球物理   345篇
地质学   715篇
海洋学   315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0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大理岩冲击加载试验碎块的分形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余  刘石 《岩土力学》2012,33(11):3225-3229
应用分形几何的方法对冲击加载试验中大理岩破碎块度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理岩的冲击破碎块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采用破碎分形维数对岩石破碎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可以合理地反映大理岩冲击破碎的程度;大理岩的平均破碎块度与冲击加载速率有着较强的相关性,随着加载速率的提高迅速减小;建立了能量吸收与破碎分维的关系,从能量吸收的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破碎分维的变化规律。破碎分维是评价岩石冲击破碎块度分布的理想指标,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岩石冲击破碎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992.
孙广臣  傅鹤林  巢万里 《岩土力学》2012,33(10):2929-2936
为研究软弱围岩(Ⅳ、Ⅴ级)条件下桥、隧相连段在后期运营中车辆荷载及其冲击作用下的力学行为、作用效应等,依托相关工程实例开展了系统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合桥、隧相连工程的实际特点,依据相似理论,给出了模型试验中桥、隧结构及洞周岩土体各物理量间的相似关系,对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通过模型试验研究表明,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桥、隧相连段中,运营中的汽车荷载及其冲击作用,易使桥梁、隧道衬砌关键部位产生不利力学效应或结构损伤,使桥梁跨中、搭接端及洞底产生过大位移或沉降,并易使隧道洞口围岩稳定性降低等。因此,对桥隧相连段的桥、隧及洞口围岩各关键部位宜采取局部加强措施,以避免各种损伤或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黄永高 《地质与资源》2011,20(5):391-395
以广西某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场地地形及工程活动特点,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矿山配套工程逐项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4.
冲击沉管灌注桩是我们在川西平原施工过程中探索的一种新型复合桩工艺技术,这项技术具有特殊成孔和成桩方法,它可改善单桩承载力,适应于坚硬地层和软地层,确保了有效桩长度.  相似文献   
995.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experiment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s due to deep-sea mining in the Pacific as well as the Indian Oceans have indicated the immediate changes and restoration patterns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marine ecosystem. The large volume of sediment(~ 500 × 107 m3 per year) estimated to be resuspended would be 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mining area, leading to changes in availability of certain nutrients and composition of biomass, followed by gradual restoration. Important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se experiments, but in order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and restoration processes, it will be necessary to improvise future experiments to resemble actual deep-sea mining in terms of scale and methodology.  相似文献   
996.
Indirect, passive approaches for monitoring coarse bedload transport could allow cheaper, safer, higher‐resolution, longer‐term data that revolutionises bedload understanding and informs river management. Here, insights provided by seismic impact plates in a downstream reach of a flashy gravel‐bed river (River Avon, Devon, UK) are explored in the context of plat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of a centrally‐situated plate (IP1) during an extremely wet 12‐month period demonstrated that impacts were related to discharge as a measure of transport potential (R2 = 0.38) but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ransport limitations are important. Analysis of discrete flow events revealed consistent rising‐limb and falling‐limb impact spikes biased toward the latter for larger events. Such patterns may result from disruption of the upstream armour layer (rising limb) and supply enhancements related to both upstream mass bank failures and/or flood routing of non‐local sediment sources (falling limb). Installation of additional impact plates indicated that plate IP1 was indeed dominantly related to instantaneous discharge, that a three‐plate lateral array somewhat better explained impact variability (R2 = 0.49), and that the bedload track shifts laterally with discharge. Aggregating event‐total IP1 impacts against volumetric discharge further increases explanation as intra‐event and stochastic bedload factors are subsumed but left 26% unexplained variance related to the unsampled bedload mass, inter‐event supply differences, and attributes of plate performance. Annualising the data created an impact‐based 'effective discharge’ for this extremely wet year that was closer to morphological bar‐full in magnitude than bankfull, but the preceding results imply this outcome is related as much to supply limitations as transport limitations. Overall, passive approaches offer a liberating prospect for bedload monitoring, capable of producing insights only achievable through high resolution, extended time periods. Such results could potentially inform threshold conditions and geomorphological effectiveness of flows for future riv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7.
海底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受多种影响因子的影响,很难定量分析。北部湾沉积物稀土元素(∑REE)与物源、水动力、沉积物粒度和黏土矿物百分比等关系定性分析显示,本区∑REE的物源主要由陆源岩石控制,弱水动力和细颗粒度都对应较高含量的∑REE。结合北部湾海底沉积物的位置、砾石含量、砂含量、粉砂含量、黏土含量和黏土矿物含量训练出来的BP神经网络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定量分析各影响因子与∑REE的关系,获得单个影响因子与∑REE的关系曲线。这些关系曲线揭示了北部湾沉积物中稀土元素与各影响因子的联系,所获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动判断并定量计算,有助于识别每一个因子对稀土元素含量影响的大小,是如何控制∑REE的分布,从而根据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去推断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地质演变,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散分析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对该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文中选取植被、气象、地形、土壤和人为5个因子,分别以植被覆盖度、降水量、蒸发量、坡度、坡长、土壤层厚度和覆盖类型作为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的评价指标,综合采用专家判断矩阵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其指标体系。利用遥感、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对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各单因子重要性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2000-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空间分布格局主要表现为武汉城市圈东北部、东南部低山丘陵地带的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较高;短时间尺度上,人为活动所导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和覆盖类型的改变是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因素。其中,2005-2009年间,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植被覆盖度降低、湖泊湿地减少是武汉城市圈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耕地撂荒因与耕地流失及粮食安全紧密联系而备受关注。反映撂荒现状并揭示其影响因素,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政策、规划和计划。现有的研究多将农户作为一个整体,较少考虑到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以重庆市12 个典型村为例,在农户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撂荒户数比重、户均撂荒面积、撂荒面积占承包地面积比重随耕作半径的变化情况、撂荒地现状及不同时间段撂荒面积;② 野生动物影响和人均耕地面积是影响不同类型农户撂荒的共同原因。此外,影响基本型农户的因素包括户主外出经历、耕作半径和房屋离集镇距离;影响自然资产型农户的因素包括农业劳动力比重、户主外出经历、地块平均面积和耕地收益;影响人力资产型农户的因素包括家庭人口、非农收入、耕地转出面积和耕作半径。  相似文献   
1000.
马国霞  於方  齐霁  王金南 《地理研究》2014,33(12):2335-2344
在编制绿色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对中国废水、大气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的直接产生系数和完全产生系数进行分析,并对这三大类污染治理的单位成本和污染物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模拟。结果显示:①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行业废水、废气和固废的完全产污系数都较高,属污染减排的重点行业。② 模拟的废水完全治理成本为6.4元/t,废气为2136元/t,固体废物为101元/t。③ 以模拟的单位治理成本进行污染物治理,将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等行业的产品价格影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