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235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230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滇池草海底泥疏挖对水体水质及底泥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1998年 5月起 ,滇池草海经过近 1年的疏挖 ,清除底泥约 4 0 0× 10 4 m3,使内草海水体质量有明显改善。内湖底质的有机污染物及金属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 ,减少了泥层中污染物向水体的扩散 ;大部分水体透明度达到 0 .8m ,已超过沉水植物恢复的需补偿深度 ,为草海水生态恢复创造了条件 ;疏浚区水深增加 ,湖容扩大 ,提高了草海的调蓄能力。但与外草海及外滇池对照点底泥相比 ,草海底泥金属污染物含量仍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2.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moke and sulfur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nd of wind velocity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mall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s above Athens area (=37°58.3N, =23°43E,h=107 m) is examined.Between the above mentioned elements simple linear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correlation is attempted. This correlation is based on mean daily values of the elements, for the two-year period 1971–1972, for each month separately.From the above examination it has been ascertained that small ion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s smoke and/or sulfur dioxide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Also, small ion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s wind velocity increases.In addition, it was ascertained that sulfur dioxide contributes the least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variance of small ions concentration, whilst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is made by smoke for the positive small ions or by wind velocity for the negative ones.  相似文献   
93.
2000—2015年中国高学历人才分布格局及其影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荣伟  王若宇  刘晔  古恒宇 《地理科学》2020,40(11):1822-1830
基于2000年、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地级及以上行政区数据和2015年中国各省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泰尔系数、基尼系数测度中国高学历人才比重分布的空间不均衡程度,并采用面板数据Tobit随机效应模型,识别影响高学历人才比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 中国的人才比重分布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人才比重的高低与城市等级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行政区吸引了大量人才,而普通地级城市人才比重相对较低;② 10 a间人才比重的变异系数、基尼指数和泰尔指数均有所下降,表明人才比重分布的空间不均衡程度有所下降;③ 平均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城市等级、每万人高校在校学生数、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人均科学事业、教育事业经费与人才比重呈正相关,中学生师比、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与人才比重呈负相关,失业率、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绿地率对人才比重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4.
左其亭  崔国韬 《地理学报》2020,75(7):1483-1493
河湖水系承载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也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河湖水系不断发生着改变,也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在人类活动日益剧烈的背景下,研究人类活动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问题,也是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实践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自然和人工两个方面分析了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人类活动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过程,并从河湖水系连通关系、河湖水系功能(自然角度)、河湖水系连通功能(社会角度)三个方面归纳了人类活动的正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影响量化评估方法,便于宏观角度量化和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湖水系连通的影响。本研究以人类活动剧烈的淮河流域为实例应用,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淮河水系的影响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95.
R. Mohammed 《水文科学杂志》2013,58(10):1558-1573
ABSTRACT

A baseflow separation methodology combining the outcomes of the flow–duration curve and the digital filtering algorithms to cope with the restrictions of traditional procedures has been assessed. Using this methodology as well as the monitored and simulated hydro-climatological data, the baseflow annual variation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induced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outcomes show that the long-term baseflow index at the upstream sub-basin is nearly half of that at the downstream from October to April, whereas they are close to each other for the remaining months. Some of the groundwater reacts to precipitation and an evident rise in the groundwater contribution was detected for the hydrological years 1998–2001 and 2006–2008. The contrary was recorded for1987. The water released from the reservoir in the dry periods led to distinctions in the detected baseflow index between the pre-damming and post-damming periods of the river.  相似文献   
96.
为研究不同波段宽度遥感数据对监测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以太湖水体实测高光谱遥感反射率数据为基础,分析计算不同波段宽度下遥感反射率的归一化值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系数。随着波段宽度在75.93nm范围内不断递增,最大相关系数逐渐减小,最大正相关波段向长波方向移动,最大负相关波段向短波方向移动。而波段宽度在31.6nm范围内变化时,最大正相关波段和最大负相关波段都会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对不同波段处相关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对比分析认为,718.77~34.58nm为叶绿素a遥感监测的最佳波段范围。这将对遥感传感器的波段设置,以及实际水体叶绿素a遥感监测时的波段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爽  王少剑  王泽宍 《热带地理》2019,39(5):678-688
以2000—2018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合作论文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结构指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知识网络格局由广州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广州、深圳、香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香港虽然处于知识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受行政壁垒的影响,主要与广州、深圳高等级的城市建立紧密的知识合作联系。2)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联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西部地区知识联系远低于东部地区,虽然研究期内湾区的知识网络的极化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不均衡性仍然显著。3)湾区知识活动主体的自身需求是促进城市间知识合作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环境和知识联系通道是区域知识合作网络外在推动力,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知识合作产出得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98.
援引批判地缘政治学话语权和地缘政治想象分析方法,在对“民意”“政治性民意”“政治性民意势力”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2010—2015年中东北非地区相关国家政局变动中“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背景、过程及其影响。结果表明:中东北非国家“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国内背景和复杂的国际背景;“政治性民意势力”的形成经历了从民意事件客体的呈现,到民众聚集并上升为政治性议题,再到国内外势力借力博弈形成挑动抗议、推动政变的政治力量的过程;“政治性民意势力”形成以后,多行为体借力博弈下,在国别、区域上呈现不同的扩散轨迹和规律;“政治性民意势力”一方面造成了中东北非相关国家的政局变换,另一方面则推动区域地缘政治格局的变迁。这是对民意事件的地缘政治理论解读和分析,是一次较为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
影响空间选址的因素错综复杂,本文在对以往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选址的三大影响因素:容量、区位特征和作用范围,并进行了空间选址的建模研究,建立了三个基本模型(容量因素影响模型、区位特征因素影响模型、作用范围因素影响模型)和空间选址的评估模型,并结合应用实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0.
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非对称影响及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9~2013年的观测和再分析资料以及10.7 cm(2800 MHz)太阳射电通量资料, 本文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相关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有较好的相关性, 且在太阳活动的强、弱时期该相关关系存在很大差异, 在强太阳活动时期太阳活动变化与东亚冬季气候的联系更为显著, 而在弱太阳活动时期二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微弱, 这表明太阳活动变化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在太阳活动较强的时期, 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 东亚中高纬对流层中层的大气环流倾向纬向型, 东亚大槽减弱, 850 hPa出现异常偏南风, 地面上西伯利亚高压以及冬季风减弱, 东亚大部分地区气温显著偏高;而在太阳活动较弱的时期, 太阳活动的年际差异与东亚冬季大气环流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联系。分析太阳活动较强和较弱时期纬向平均纬向风的差异发现, 其间平流层行星波活动、热带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这种非对称影响的重要原因。在强太阳活动时期, 平流层行星波在太阳活动的异常增强年有异常的从极地向赤道的水平传播, 高纬地区E-P通量(Eliassen-Palm flux)异常辐散, 导致中高纬西风及北极涛动(AO)增强, 同时热带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 海陆热力差异缩小, 大气环流经向度减弱, 东亚冬季风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