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1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51篇
测绘学   4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493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81.
本文是在我们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BBVS-60地震计和EDAS24IP数采组成的地震仪系统总结出了针对台站日常工作的一个有益补充,使得台站人员对数字地震仪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产出高质量的数字地震记录。  相似文献   
982.
Large-scale losses of seagrass beds have been reported for decades and lead to numerous restoration programs. From worldwide scientific literature and 20 years of seagrass restoration research in the Wadden Sea, we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traditional guidelines and propose new guidelines for seagrass restoration.Habitat and donor selection are crucial: large differences in survival were found among habitats and among donor populations. The need to preferably transplant in historically confirmed seagrass habitats, and to collect donor material from comparable habitats, were underlined by our results. The importance of sufficient genetic variation of donor material and prevention of genetic isolation by distance was reviewed. The spreading of risks among transplantation sites, which differed in habitat characteristics (or among replicate sites), was positively evaluated. The importance of ecosystem engineering was shown in two ways: seagrass self-facilitation and facilitation by shellfish reefs. Seagrass self-facilitative properties may require a large transplantation scale or additional measures.  相似文献   
983.
甘肃红石山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增保  金霞 《地质科学》2006,41(4):601-611
红石山蛇绿岩产出于塔里木板块北缘红石山深大断裂带中,主要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和玄武岩组成。玄武岩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与MORB相似,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属N-MORB。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认为红石山蛇绿岩早期为初始洋盆环境,晚期有洋脊扩张中心环境的玄武岩形成。早石炭世早期是洋盆发育的全盛期,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发生消减,于二叠纪晚期构造侵位,伴有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84.
辽西地区在中生代时期经历了三次火山-沉积旋回,形成的沉积岩中蕴含大量的地壳演化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该区中生代沉积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应用微量元素La—Sc—Th,Th—Co—Zr/10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对区域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中生代沉积岩稀土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后太古宙沉积岩特征;②三叠纪不同时期沉积岩具有相同的微量元素曲线分布型式,侏罗纪、早白垩世期间沉积岩的稀土元素曲线相对分散,分别具有两种、三种微量元素分布曲线型式,反映沉积物源的变化和活化的沉积构造背景;③中生代时期,构造环境复杂,大陆岛弧型为主,三叠纪-侏罗纪期间处于转型期,兼有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早白垩世兼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特征,构造环境更为活化。  相似文献   
98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活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中国东部中酸性燕山期岩浆活动非常发育。文中讨论了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的分区、岩浆系列、埃达克质岩(adakite-like)、花岗岩源区、花岗岩形成环境、I型和S型花岗岩的含义等问题。认为目前使用的花岗岩判别图不能用来讨论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按照花岗岩源区深度,至少可以分出来自地幔下地壳和中上地壳的3个深度层次的花岗岩类,强调源区深度对花岗岩性质的制约。认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与地壳拉张环境下大规模拆沉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及其引发的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无关,中国东部不属于环太平洋构造-岩浆带。但拆沉作用发生的时间、原因和机制仍然不清楚。  相似文献   
986.
位于松潘-甘孜带东北部的若尔盖盆地是中、晚三叠世时期松潘-甘孜构造带北部重要的沉积区。对若尔盖地区的红参一井内中三叠世中期和晚三叠世中期的37个杂砂岩样品进行了ICP-MS微量元素分析,其结果显示这些砂岩样品具有Cs、Rb、Th等元素富集,Sr、Nb和Ta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且负Eu异常和轻重稀土分异明显等壳源物质的特征;而微量不活动元素的含量及比值特征以及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的判别结果表明:若尔盖盆地中三叠世中期到晚三叠世中期的沉积构造环境为大陆岛弧,沉积物源受到大陆岛弧的强烈影响。通过对比杂砂岩稀土元素组成在上层和下层样品之间的变化,若尔盖盆地内中三叠世中期到晚三叠世中期及晚期沉积物源区的构造背景和性质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这一变化很可能是盆地东侧成熟陆壳在晚三叠世后期被抬升和剥蚀,其大量碎屑物质被带到盆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7.
动床模型试验布置模型沙是模拟泥沙运动试验中的关键。模型布置模型沙之前,依据相似理论,按照一定的几何比尺选择适当的模型沙,这对于确保试验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提高试验精度尤为重要。本文以一港口物理模型试验为实例说明模型沙选择和布置模型沙对模拟泥沙运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88.
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能力较差,水团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质模拟结果及港湾生态分布特征,象山港分成9个区,各区内主要水质指标及生物生态特征基本一致。(2)采用质心点计算方法,在象山港9个区及区间(分界线)共设置16个代表性站位,各站位可作为象山港落潮时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温、盐、生物等指标的监测站位;(3)站位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前后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16个监测站位能较好地代表象山港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其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  相似文献   
989.
辽东半岛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地层中赋存有全球最大工业储量的菱镁矿矿床.在总结和整理已发表的辽东半岛晶质菱镁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进行了Mg和B同位素测试及研究工作,获得以下认识:① 菱镁矿矿体呈北东东走向,产于大石桥组三段,但不同矿床的矿体厚度差异较大(30~300 m),菱镁矿矿体与顶、底板高...  相似文献   
990.
黄骅坳陷中生代隐伏火山岩系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区中生代火山岩系是一套由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粗安岩—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以及少量流纹岩组成的以橄榄安粗岩系为主,高钾钙碱岩系为辅的岩石组合。并可与中国东部橄榄安粗岩省的火山岩相对比,但K2O含量偏低。它形成于最终以拉张性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构造环境,其形成不仅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斜向俯冲消减伴随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而且与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作用的陆内造山及晚期的伸展作用有关,同时受控于先存的古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