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34篇
  免费   8463篇
  国内免费   11093篇
测绘学   3809篇
大气科学   4838篇
地球物理   8483篇
地质学   28542篇
海洋学   5844篇
天文学   7667篇
综合类   2939篇
自然地理   6768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605篇
  2022年   1594篇
  2021年   1858篇
  2020年   1853篇
  2019年   2118篇
  2018年   1682篇
  2017年   1854篇
  2016年   1889篇
  2015年   2184篇
  2014年   2837篇
  2013年   2915篇
  2012年   3038篇
  2011年   3385篇
  2010年   3059篇
  2009年   3821篇
  2008年   3606篇
  2007年   3659篇
  2006年   3598篇
  2005年   3264篇
  2004年   2849篇
  2003年   2632篇
  2002年   2181篇
  2001年   1921篇
  2000年   1901篇
  1999年   1659篇
  1998年   1375篇
  1997年   977篇
  1996年   815篇
  1995年   688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557篇
  1992年   369篇
  1991年   321篇
  1990年   241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153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1篇
  1985年   57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0篇
  1977年   19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利用RS和G IS技术,以土壤含水量为基础因子,对青藏高原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有效评价,以直接的货币形式反映出青藏高原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大小。通过计算和分析发现:(1)由于草地类型分布面积、单位面积保持量的影响,各种类型草地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贡献率有较大差异,按照大小依次为: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高寒荒漠类、高寒草甸草原类和温性山地草甸类;(2)草地对土壤水分保持量及其价值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变化过程;(3)由于各种草地类型所处地理区域不同、草地本身各种自然特点和整体生态功能的不同,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的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自西北至东南逐渐降低。应该说,由于青藏高原地域、地理和独特气候等原因所致,本文计算得出的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的具体数值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壤水分保持功能的强大及其在生长季中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和基本规律(这种规律性结论与前人研究结论一致),这是一种在区域尺度上揭示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水分保持功能及其价值动态变化过程的方法尝试,这也是对动态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92.
楼观台森林公园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立新  孙根年 《山地学报》2006,24(6):727-733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具体而言,重点突出了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设计,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993.
实施流域生态管理的长江中下游湿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分布广泛且类型多样,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集中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中下游湿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湿地环境,解决区内上、下游用水的供需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区域湿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必要遵循湿地流域分布规律,应用流域生态学最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流域生态管理。一方面,要从流域角度处理好几大江湖关系、蓄泄关系、湖垸关系和山湖(河)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流域内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对流域湿地进行保护与合理利用、合理布局和统一规划;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长江中下游湿地资源,开拓新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4.
三江平原旱田耕作对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累积影响初探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袁兆华  吕宪国  周嘉 《湿地科学》2006,4(2):133-137
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湿地生态试验站综合实验场,对不同耕作年限的湿地土壤(0~20 cm)进行环境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开垦时间的增加,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渐变,物理性质方面,土壤容重和比重逐渐增大,而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逐年减少;化学性质方面,土壤pH值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机质和其他养分则随开垦时间的增加而逐年降低。弃耕后土壤性质有所恢复。土壤性质在开垦初期变化较明显,而后逐渐变缓。  相似文献   
995.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互动机制。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效应影响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集聚效应则促进了城市外部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征和地域特征;另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供人力资本保障,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新的源动力。文章以苏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互动关系佐证了这一理论,并认为建立二者之间切实可行的调控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6.
国外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城市群经济联系的复杂性空间规律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范畴。现代意义的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发展研究始于50年代,城市群体化现象大规模出现,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时期。经过二战前的启蒙发展、二战后-60年代的初步发展、70-80年代的丰富深化、90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50多年来城市群空间研究领域不断深化、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究范式不断丰富,呈现多视角、多层次、多尺度,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体系,研究内容上文章着重对国外大都市区、都市带等城市群经济联系的空间组织与结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相似文献   
997.
998.
As the diversion dike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MRSNWTP), the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quantity of Danjiangkou Reservoir is critical to the project. At present, the rates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ewage discharge, which belongs to Chinese State Standard in the districts near the reservoir except Shiyan city, are less than 60% and 40% respectively. The point source pollutants will be controlled because of the project after some time, but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ants caused by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water-soil erosion will not be controlled effectively in a long tim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anjiangkou Reservoir during 2004 and 2005 and analyzed for trace metals, i.e., silver (Ag), aluminum (Al), arsenic (As), barium (Ba), bismuth (Bi), calcium (Ca), cadmium (Cd), cobalt (Co), chromium (Cr), copper (Cu), iron (Fe), mercury (Hg), potassium (K), lithium (Li), magnesium (Mg), manganese (Mn), molybdenum (Mo), sodium (Na), nickel (Ni), lead (Pb), antimony (Sb), selenium (Se), silicon (Si), strontium (Sr), vanadium (V), zinc (Zn), chemicophysical parameters and nutrients, i.e., temperature (T), pH, dissolved oxygen (DO), turbidity,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nitrate/ammonia/ammonium-nitrogen (NO3^-/NH3/NH4^+-N), total nitrogen (TN),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total phosphorus (TP), potassium permanganate index (IMn),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HCO3^-). Our results are water quality belongs to Chinese standard level II, trace metals are low, but they are accumulating, and many of which, i.e., As, Pb, will endanger reservoir water security.  相似文献   
999.
Rock fracturing by explosive energy: review of state-of-the-ar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tudy of the dynamic rock fractur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due to explosive energy is presented through a detailed state-of-the-art review. Explosive energy dissipation in crushing and fracturing is examined and the various means to enhance the explosive energy utilization for dynamic rock fracturing are reviewed.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 fracturing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the presence of in situ stresses in the rock mass.  相似文献   
1000.
The stochastic nature of the cyclic swelling behavior of mudrock and its dependence on a large number of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was modeled using Time Delay Neural Networks (TDNNs). This method has facilitated predicting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with an acceptable level of accuracy where developing a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is almost impossible. A number of total pressure cells between shotcrete and concrete walls of the powerhouse cavern at Masjed–Soleiman Hydroelectric Powerhouse Project, South of Iran, where mudrock outcrops, confirmed a cyclic swelling pressure on the lining since 1999. In several locations, small cracks are generated which has raised doubts about long term stability of the powerhouse structure. This necessitated a study for predicting future swelling pressure. Considering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terdependent parameters in this problem, TDNNs proved to be a powerful tool.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ing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