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6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168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1045篇
海洋学   483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7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seepage transport of suspended particles (SP) with a median diameter of 10–47 μm in a porous medium for various seepage veloc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e of temperature accelerates the irregular movements of SPs in the porous medium and reduces their migration velocity. As a result, the pore volume corresponding to the peak value of the breakthrough curves is apparently delayed, and the peak value in the effluent is decreased. The migration velocity of SP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particle size, regardless of the Darcy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The longitudinal dispersivity of SPs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n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Larger particles experience more irregular movements induced by the limit of pore size, which leads to a larger dispersivity.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a high seepage velocity, and then tends to be stable. The deposition coefficient for large‐sized particles is higher than that for small‐sized particl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striction of large‐sized particles by the narrow pores in the porous medium. The recovery rate decreases sligh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until a critical value is reached, beyond which it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In summary, temperature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SPs in the porous medium, and the transport parameters such as particle velocity, dispersivity, and deposition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942.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943.
生计风险及其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计风险及生活满意度特征的基础上,探明生计风险对农户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① 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为自然灾害、家人患病和子女学费开支,其对农户的冲击最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② 农户大多遭受多重风险的冲击,其生计风险多样化指数为4.12,面临家人患病与自然灾害、家人患病与子女学费开支、家人患病与建房开支等风险组合冲击的家庭较多;③ 农户的生活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且经济示范区高于重点保护区和恢复治理区;④ 农户生活满意度除受子女学费开支、草场/耕地质量下降、人畜饮水困难、家人去世开支、生态政策等风险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家人患病风险的持续时间以及金融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生计方式多样化程度的影响外,受家人患病与子女学费开支、自然灾害与子女就业困难及生计风险的综合严重性程度与综合持续性程度交互作用的影响更加显著。最后,提出防范生计风险、提高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4.
近岸海底管线在波浪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关系着海底管线的安全运营。本文利用波浪港池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斜向规则波作用下海底管线断面和管线沿程波浪力特性,分析了波浪入射方向与管线轴线夹角α及波浪要素对海底管线所受波浪力的影响,探讨了管线冲刷与所受波浪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管线水平力在α=60°时达到最大,而上升力在α=45°时达到最大,并且从力的大小来看水平力比上升力大。随着角度增大,管线压力沿程变化幅度先增大再减小,α在60°时管线上游端压力最大;在45°时管线压力沿程变化呈波浪型,从上游往下游增减交替变化。随着冲刷的发展,管线下方受力最大值逐渐增大,管线前后方压力差值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45.
典型块结构非线性系统包括基本的输入非线性系统、输出非线性系统、输入输出非线性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输入非线性系统包括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和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以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自回归系统,即输入非线性受控自回归自回归(IN-CARAR)系统为例,分别基于过参数化模型,基于关键项分离原理,基于数据滤波技术以及基于辨识模型分解技术,研究和提出了IN-CARAR系统的随机梯度辨识方法、多新息随机梯度辨识方法、递推最小二乘辨识方法、多新息最小二乘辨识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输入非线性方程误差系统、输入非线性输出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方程误差类系统、输出非线性输出类系统、反馈非线性系统等.同时,给出了几个典型辨识算法的计算步骤、流程图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946.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岩心钻机的对比分析,研制了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其特点为高效、轻便、易搬运、模块化、全液压顶驱式。通过机电液测控技术、虚拟仪器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对钻机运行及钻进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完成钻机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孔内工况识别和典型工况自动处理、钻进规程参数优化、远程数据传输及监控等任务目标,实现钻进过程自动化控制。钻机于201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进行了野外生产试验,展示出优良性能、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实践证明: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设计布局合理,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可靠性高,机械化程度高,制造质量总体水平高,对钻探工艺适应性强,是高山交通不便矿区勘探较为理想的新一代钻探设备。  相似文献   
947.
自平衡法是基于静载荷试验发展而来的建筑桩基检测方法,它可以快速检测隐蔽桩体的极限承载力。文章阐述了自平衡法测桩技术,并通过工程实例,论述了试验桩现场自平衡法实测效果,同时与预估极限承载力进行比较,分析了自平衡法测桩技术中荷载箱位置的设置对于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文章还对自平衡法检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48.
为揭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异和驱动因子,本研究在山江海视角下,以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地理探测器模型,结合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指数,系统分析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2008、2013、2018年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54、0.61、0.69,多年平均值为0.61,整体处于中度脆弱,在空间上,由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时间上,生态环境脆弱等级呈微恶化趋势; ② 在单因子作用中6个驱动因子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解释力强度为汛期降雨量(0.457)>植被覆盖度(0.384)>高温季节温度(0.311)>废水入海量(0.248)>NPP(0.184)>人口密度(0.036)。在多因子交互中,只有汛期降水量和NPP, NPP和高温季节温度、废水入海量和NPP呈非线性增强,其余的交互作用均为双线性增强,而且汛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的单因子影响较强,交互作用后影响也是最强(0.679),说明了汛期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为该区域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49.
人为热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的局地环境和微气候。以2016年中国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了能源消耗清单法结合Suomi-NPP(National Polar-orbiting Partnership)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 Suite)夜间灯光数据的方法估算了格网尺度的人为热通量;其次,分别使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模型在全局和局部尺度上研究不同因素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进一步使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出其中的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 各地级市的人为热总量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所在的中国东南地区,人为热总量相对较高;② 能源消耗、民用汽车数量、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局尺度上人为热总量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密度、第二产业占比、道路密度和建成区面积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外商直接投资额则在全局尺度对人为热总量的影响较低。③ 主导因素分析表明无主导因素的地级市主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以能源消耗、民用汽车数量、人均生产总值为单一主导因素的地级市主要聚集于中国的东南部、中部及东北部、西北部,并在其周边交叉地区形成了一些数量较少的双重主导因素地级市。本文的研究为政府相关部门对于人为热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0.
城市发展对水体多方面要素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水资源丰富的城市,迫切需要开展相关监测研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武汉水体保护政策,提出融合水体面积、水质、水体景观、滨水区生态环境4个方面要素的分析技术路线以更为全面的反映城市尺度的水体时空演变特征,具体的,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基于1979—2019年遥感影像获取武汉67个重点水体信息,并以此获取水体面积和水体景观的变化特征;同时,通过梳理多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水质变化特征;另外,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分析滨水区生态环境变化;最后,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GWR)对重点水体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希冀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水体保护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为其他地区水体的多要素分析提供有益借鉴。结果表明:① 武汉市水体面积呈下降趋势,水体总面积、重点水体面积分别减少10.75%及13.12%,中心城区及郊区水体变化存在显著差异;② 水体景观呈退化趋势,周长面积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聚合指数及结合指数分别减少了6.43%,79.35%,1.55%及10.94%;③ 重点水体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其中江河及水库多数常年为III类及以上水体,中心城区湖泊多为V类及以下水体,郊区湖泊多为IV类及V类水体;④ 中心城区及郊区滨水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分析表明滨水区生态环境呈恢复态势,其中中心城区滨水区平均RSEI增长了14.29%;⑤ MGWR分析表明,自然气象因素中,相对湿度的增加对江夏区湖泊恢复影响更为显著,降水对水面较小的水体恢复影响更为显著;社会经济因素中,各行政区GDP的增加有助于水体恢复,对中心城区、黄陂及新洲的水体保护影响更为显著;滨水缓冲区内不透水面占比(IS)的增加导致大多数水体面积的减少,然而,对于少数重点修复水体,IS增加是受相关保护政策影响,IS增加有助于这些水体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