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639篇
海洋学   4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不同源区铅同位素的组成不同,因此可以利用铅同位素的这种"指纹"特征来示踪铅的不同源区。近年来铅同位素示踪在研究土壤中相关重金属来源及其运移途径起到独特的作用。由于铊和铅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并且在云浮硫铁矿区污染土壤中其分布与铅有很好的相关性,笔者利用铅同位素作为示踪工具探讨了土壤中铊的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表明铊污染物主要累积在土壤深度0~16.5cm范围内,深度为16.5cm以下土壤受到废渣中铊污染的影响较小,但废渣周围土壤深度约44cm范围已经受到来自废渣中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2.
在自行研制的低成本热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TI-TOF-MS)基础上,开展了应用TI-TOFMS法测定铀矿钻孔样品中铅同位素示踪铀矿勘查的研究。文中介绍了样品的前处理,铅的分离和富集步骤,仪器测量及数据处理等。TI-TOF-MS法测量铅同位素比值~(204)Pb/~(206)Pb、~(207)Pb/~(206)Pb和~(208)Pb/~(206)Pb的精密度分别为0.94%、0.37%和0.14%,可满足铀矿同位素示踪的要求。通过对北方某铀矿钻孔岩心取样的测量结果表明,TI-TOF-MS测量铅同位素的方法能够用于示踪铀矿。  相似文献   
823.
铅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可溶性盐对动植物及人体有巨大毒性,借助真菌等生物修复技术手段清除环境中铅污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使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锐钛矿电极,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测试、环境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对其进行了系统表征,进而联合实验室分离筛选出的一株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Bpb1成功构建了光-半导体矿物-微生物系统。研究了光电子对黑曲霉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锐钛矿光电子与黑曲霉协同作用下,实验组较对照组铅离子吸附速率平均增加33.6%,最高增加42%。进一步使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黑曲霉外部形态,发现光电子不影响铅矿物的形态。结合能谱测试和前人文献得知铅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形成以有机铅盐为主的矿物,缠绕在菌丝中。本研究实现了利用光能加速真菌代谢的过程,表明锐钛矿光电子与黑曲霉协同作用只对真菌吸附铅离子速率产生一定的加强,并未影响其成矿形态。  相似文献   
824.
藏南柯月铅锌矿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Sb-Au-Pb-Zn成矿带东段,矿体主要呈透镜状或脉状,严格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所控制,赋矿地层为下侏罗统日当组含碳钙质板岩。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介于9.2‰~11.2‰之间,平均值为9.85‰,与区内日当组地层的δ~(34)S值变化范围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容矿地层。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为19.669~19.813,平均值19.740;~(207)Pb/~(204)Pb为15.823~15.979,平均值15.902;~(208)Pb/~(204)Pb为40.104~40.687,平均值40.410。其结果显示,矿石中的铅具有高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与喜马拉雅结晶基底的铅同位素组成具有相似的比值,表明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喜马拉雅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825.
金顶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其巨量的金属堆积引起许多学者对成矿金属来源的关注。前人通过铅同位素示踪研究,提出了成矿金属来自地幔、上地壳、下地壳及不同端员混合等不同认识。理论分析表明,这些观点认识的差异可能源于不同作者分析铅同位素数据存在测试误差。基于此,笔者在金顶矿床选择了7个代表性硫化物样品,再次进行了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床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8.3945~18.4429、~(207)Pb/~(204)Pb=15.6412~15.6583、~(208)Pb/~(204)Pb=38.6266~38.6772,在铅同位素演化模式图解(Zartman et al.,1979)中数据点分布集中,处于"造山带"和"上地壳"演化曲线之间,未显示出明显的线性分布特点,表明金顶矿床成矿金属来源主要为壳源;区域对比表明,金顶矿床明显比白秧坪矿带铅锌矿床贫放射性成因铅,而与区域VMS型矿床铅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这表明金顶矿床与白秧坪矿带矿床有着不同的金属物源区,其金属可能来自盆地底部晚三叠世火山岩或其内早期的VMS矿化。  相似文献   
826.
湖南花垣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是湘西—黔东地区最典型的超大型铅锌矿床,已探明铅锌储量超过500×10~4t,其预测资源量逾1800×104t。报道了该矿床主要矿石硫化物的S、)Pb同位素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Sr同位素数据,分析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并探讨了成矿机制。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范围较小,为24.5‰~34.7‰,平均值为30.2‰,硫来源于各时代碳酸盐地层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有机质在还原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分别为18.139~18.678、15.691~15.832、38.300~39.255,变化范围较小,具有上地壳来源的特点,赋矿地层下部具有高)Pb-Zn含量的地层为成矿提供了大量的金属物质;闪锌矿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为0.70915~0.70996,高于赋矿地层清虚洞组灰岩的Sr同位素比值(0.70885~0.70909),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流经围岩及基底地层,从而引起Sr同位素比值因混染作用而升高;矿石矿物的沉淀机制为2种流体的混合,即含金属物质的成矿溶液与富含有机质、硫酸盐的热水溶液在合适的部位汇合,并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827.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铅锌矿产资源需求大量增加,使得我国的铅锌资源储备形势依然严峻。基于此,在全国开展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通过总结铅锌矿地质矿产成果,掌握铅锌矿产资源现状,预测未查明的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能够更好地满足未来铅锌矿产资源规划部署及合理利用的需要。在系统梳理全国29个省级行政单位铅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铅锌矿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合传统的矿床模型以及全国重要矿产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划分了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将全国铅锌矿划分为9类矿产预测类型,分别是层控碳酸盐岩型(MVT)、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SEDEX)、砂砾岩型、沉积改造型、陆相火山岩型、海相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夕卡岩型和风化壳型;分析了重要成矿区带的铅锌矿矿产预测类型、成矿时代,总结了各成矿区带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主要类型铅锌矿区域预测模型。结合全国大地构造相图、全国成矿区带图以及全国各级预测区分布图等资料,划分了15个铅锌矿成矿省和47个Ⅲ级成矿区带,以成矿省(成矿区带)为主线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预测工作,为勘查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