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4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四川宁南跑马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省宁南县跑马铅锌矿床是产于下寒武统麦地坪段白云岩中的层控矿床,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有两个含矿层。该矿床是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Pb+Zn的品位6%~9%,富矿可达30%以上。笔者利用TIMS测试技术获得闪锌矿的Rb-Sr同位素年龄值,结果表明跑马铅锌矿化等时线年龄为(200.1±4.0)Ma,属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由于该矿床与云南会泽铅锌矿年龄相近,推断为同一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2.
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铅锌矿区位于甜水海地块与神仙湾二叠—三叠纪裂陷盆地结合部位。该地区集中了全新疆最大的Pb异常、第二大的Zn异常以及第二大的Hg异常。目前,区内已发现了24处铅锌矿床(点),其中2处矿床规模达中型,1处达大型。笔者在野外实地调研和充分利用前人地质矿产及化探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区内铅锌矿的地质矿产特征,初步研究了矿床成因类型,系统总结了典型找矿标志。对本区今后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3.
徐国栋  王冠  程江  董随亮 《岩矿测试》2014,33(6):808-812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喷流沉积-热泉水改造型锰铁锑铅锌银矿床,已有研究表明矿床中除了铅锌矿还伴生有银、锑、铜、硫、锰、砷等多种元素。本文在化学多元素分析和光学显微镜镜下鉴定的基础上,结合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扎西康铅锌矿中伴生组分Mn的含量、矿物种类、嵌布和包裹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矿石的主要成矿元素Pb和Zn的含量分别为6.00%和4.00%,伴生元素Mn的含量平均达到4.36%;原生矿石中的主要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其次为黄铁矿、毒砂和菱锰矿等。原生矿石中伴生元素Mn主要以独立的菱锰矿和铁菱锰矿形式存在,与闪锌矿和方铅矿密切共生,是成矿早期重要的载矿矿物,嵌布在石英、黄铁矿、闪锌矿和毒砂的粒间、边部及空隙间,其次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菱铁矿和菱锌矿中。进一步对扎西康铅锌矿选冶产物中的伴生元素Mn的含量和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Mn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原生矿石、铅精矿、锌精矿和尾矿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36%、0.51%、0.95%和5.36%,显示Mn很少一部分进入铅精矿和锌精矿,而绝大部分进入尾矿;Mn在尾矿中仍主要以菱锰矿形式存在,存在形式与原生矿石相比未发生改变,可通过强磁选工艺从铅锌尾矿中综合回收利用Mn。  相似文献   
54.
蚀变白云岩是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赋矿围岩。通过矿区调研和近矿围岩典型剖面精细测量,矿区蚀变中-粗晶白云岩从颜色上可分为4种类型:肉红中粗晶白云岩、米黄色针孔状粗晶白云岩、灰白孔洞状粗晶白云岩、纯白色粗晶白云岩;前三者与矿体产出关系密切,从远矿到近矿依次为:肉红中粗晶白云岩→米黄色针孔状粗晶白云岩→灰白孔洞状粗晶白云岩→铅锌矿石;总结了3个带主要矿物组合、组构特征,认为3个带在白云石重结晶程度、显微构造、黄铁矿、晶洞充填物及裂隙等具明显差异,据此可作为辨识赋矿白云岩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比了摆佐组白云岩(矿化粗晶白云岩、粗晶白云岩、白云石化灰岩)主量元素变化特征,分析了近矿蚀变白云岩主量元素及其比值与矿体距离的相关性,以及CaO与其他主量元素相关性,确定了热液蚀变参数有SiO2、MgO/CaO、K2O/CaO、Al2O3/TFe等,为找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研究目的】川滇黔地区铅锌矿成因具有多样性,特别是与峨眉山玄武岩的关系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从前人关注较少的二叠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矿入手,研究成矿物质来源。【研究方法】以云南寻甸县太平子铅锌矿为研究对象,运用S、Pb、C、H、O同位素实验数据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对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流体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矿石铅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分布集中,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543~18.584、15.646~15.694、38.799~38.958,属于正常普通铅,具壳源特征,主要来源于基底岩石,水岩反应可能使赋矿围岩贡献少量的成矿物质。矿石硫化物δ34S变化范围为-13.6‰~-7.3‰,方铅矿的δ34S高于闪锌矿,硫同位素分馏并未达到平衡,生物成因硫酸盐还原作用(BSR)是还原硫的主要来源。热液方解石δ13CV-PDB范围为3.8‰~4.7‰,δ18OV-SMOW范围为12.0‰~16.7‰,相较于滇东北其他重要的铅锌矿床,具有明显的低δD、高δ18Ofluid特点,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有机水的混合,具有中—高温、低盐度特征。【结论】太平子铅锌矿在成矿物质、流体、成矿温度等均与区域上其他典型铅锌矿有较明显差别,具有典型的岩浆-热液成因特点。  相似文献   
56.
刘兵 《探矿工程》2022,49(4):87-92
四川尔呷地吉铅锌矿区位于南北向甘洛-小江断裂(本区内称为马拉哈断裂)北段与马拉哈背斜的复合部位。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存在钻孔坍塌、漏失、缩径、掉块等钻探难题。为避免井内复杂事故、缩减钻井周期、降低作业风险,在该矿区开展了钻探技术研究工作。以ZK4522、ZK4737、ZK7545钻孔施工问题为例,重点剖析了钻孔事故频发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总结了适合该矿区钻探施工的钻孔结构设计,并对不同地层使用冲洗液配方进行了阐述,对水泥浆护壁工艺、套管护壁工艺采取了技术管控措施,在该矿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钻探施工方案,为该矿区以后的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措施和经验,同时对其他类似钻探施工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7.
李阳 《地质与勘探》2022,58(4):740-755
四川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位于甘洛-小江断裂带中的马拉哈断裂西侧,构造复杂,不仅有褶皱、断裂构造,还有滑覆构造。为指导该地区深部找矿,在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和矿床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尔呷地吉铅锌矿床滑覆构造的特征及其控矿作用。通过大量地质剖面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该滑覆构造为燕山晚期形成,其滑覆运动驱动力是受其东侧苏雄背斜抬升隆起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而形成,其后又遭受区域马拉哈断裂复活挤压抬升及左旋剪切作用的改造,先后又形成了沙岱向斜及一组由北北西-南南东转向南东东的弧形断裂。滑覆构造和其后的沙岱向斜及其派生构造控制了铅锌矿体的形成、定位和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其南侧苏雄向斜构造格架的对比分析和区内马拉哈倒转褶皱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构建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提出了滑覆构造中下伏系统和马拉哈倒转向斜核部将是今后甘洛铅锌成矿带深部勘查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58.
铅锌矿多元素同时测定中,样品预处理过程受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往往无法同时为多因素实验提供合理的优化方案。本文采用盐酸-硝酸溶矿,考察了样品预处理过程中混合酸配比、混合酸体积、消解时间及消解温度对消解效果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及极差分析确定了最优消解条件:盐酸-硝酸混合酸配比3∶1,混合酸体积10 m L,消解时间120 min,消解温度90℃,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铅锌矿中15个主次量元素(铅锌铜锰砷银铋镉钴镍镓铟钼锗锑)的含量。在最优条件下,用富铅锌矿石国家标准物质(GBW 07165)进行试验,大多数元素的精密度(RSD,n=12)和准确度小于5%,方法检出限为0.0019~0.048μg/g。基于铅锌矿主要是以硫化物形式存在,采用一系列硫化物国家标准物质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及可行性,检测结果基本都在标准值的误差范围内。应用该方法分析湖南某矿区中大批量铅锌矿样品,标样质量统计合格率为100%,密码质量统计合格率大于97%。  相似文献   
59.
卢彦  冯勇  李刚  刘卫 《岩矿测试》2015,34(4):442-447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的主要矿物有方铅石、闪锌矿,常伴生有重晶石、萤石等矿物,使得MVT型矿石在酸处理过程中易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铅钡复盐,故而检测矿样中铅的含量偏低。本文建立了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体系酸溶分解MVT型矿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铅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比较了盐酸-硝酸-氢氟酸、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盐酸-硝酸-硫酸三种酸溶体系的溶样效果,并通过X射线衍射论证了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盐酸-硝酸-氢氟酸体系克服了复盐硫酸铅钡和硫酸铅沉淀的生成,适量的氢氟酸促进了Pb SO4的溶解,X射线衍射表征也表明此种酸溶体系的沉淀中不含有Pb SO4,可更彻底地分解MVT型矿石。本方法精密度(RSD)为0.3%~0.6%,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0%~99.2%,铅的最佳检测范围为0.01%~20.0%。  相似文献   
60.
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西北铅锌矿带属于中国16个重点成矿区带之湘西-鄂西成矿带的南西段,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形成保靖、洛塔、花垣渔塘、凤凰4个矿田。文章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以洛塔矿田中的下光荣、江家垭等铅锌矿床、花垣渔塘矿田中的李梅铅锌矿床为例,从地层、岩性、构造等分析入手,采用同位素测试、包裹体分析等手段,对湘西北铅锌矿带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寒武纪地层,成矿作用过程中,油田卤水在构造作用下的大规模运移、循环,导致了成矿物质的富集和沉淀,主要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