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229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基于GIS和RS的中国植被光利用率估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GIS和RS介绍了利用地面气象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植被光利用率计算的方法 ,并以 1999年为例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所对应的最大光利用率 ,研究了中国植被的光利用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 ,中国植被 1999年平均光利用率的取值范围在 0 .0 6~ 1.0 7gC·MJ-1之间 ,且标准差较大  相似文献   
832.
悬浮物浓度对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生态实验室的模拟生态槽进行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1999年5月8日~6月24日),探讨了水动力的扰动引起悬浮物的增加、改变水下光强的分布,并由此造成了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止还是小水流、大水流状态,水下光强随深度都是按指数规律衰减;在静止状态下,槽水清澈见底,光衰减系数为1m-1左右,到小水流和大水流时,由于动力的扰动、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光学衰减系数增加到2m-1和4m-1左右,真光层深度也由最初的4m降到2m、1m;对光学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进行线性和幂函数回归,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好,反映了风浪扰动引起水中悬浮物增加是改变水下光照分布的主要原因;在静止状态下,由于槽水清澈,强光作用下表面存在光抑制现象,最大初级生产力出现在04~06m,其他情形光抑制很弱或基本上不存在,最大初级生产力出现在0~02m.  相似文献   
833.
通过自行设计制备的二维砂箱模拟轻非水相液体(LNAPL)在湿润多孔介质中的渗漏,得出LNAPL在地下环境中的入渗、迁移及分布规律,并利用多相流体理论对其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在实验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渗漏的基本特征,即渗流带中污染锋面扩展速度和透镜体的最终形状,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这种预测模型对控制和治理地下水中LNAPL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34.
从射电运动Ⅳ型爆发的特征和多频射电爆发开始时序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个伴生的白光耀斑( W L F) 和射电爆发同是由低日冕的加速电子激活,可能通过非热电子沉降能量于色球层, 产生了色球层压缩波, 又经二步能量传输过程在上光球层导致 W L F。通过对共生事件的分析, 并与已知的二类 W L F的观测特征作了比较, 提出该 W L F 可能属于二类的混合型, 并提出 W L F 可能存在射电辐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35.
本试验以PAR (光合有效辐射)800 μmol·m-2·s-1,温度25℃为对照(CK),设置6个处理[L1T1(PAR 200 μmol·m-2·s-1,4℃)、L1T2(PAR 200 μmol·m-2·s-1,6℃)、L1T3(PAR 200 μmol·m-2·s-1,8℃)、L2T1(PAR 400 μmol·m-2·s-1,4℃)、L2T2(PAR 400 μmol·m-2·s-1,6℃)和L2T3(PAR 400 μmol·m-2·s-1,8℃)],分别处理6、12、24、48和72 h,以研究低温弱光双重胁迫对番茄苗期干物质分配以及不同器官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双重胁迫使地下部分干物质分配比例减小,而对地上部分干物质分配比例无显著影响,地下部分的干物质分配比例随时间的变化与地上部分相反;低温弱光胁迫显著降低了番茄茎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根的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分不一致,但根、茎、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以L2T3处理72 h含量最高,分别为94.88、77.09和41.62 mg·g-1;根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地上部分不一致,茎和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以L2T3处理12 h最高,以L1T1处理72 h最低;不同器官的游离氨基酸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蛋白相反;弱光对番茄干物质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小于低温.研究证实苗期番茄在低温弱光胁迫前期,干物质和营养物质先向地上部分分配,胁迫24 h后则更多地向根系积累.  相似文献   
836.
Surficial sediments from 76 lakes from two western Quebec regions(Abitibi and Haute Mauricie) were sampled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diatom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Because the two regions containedradically different diatom communities, we then investigated which factors maybe responsible for the large community discrepancies in the two nearbygeographical areas. Standard lake chemistry variables showed little differencesbetween the regions, although epilimnetic light regimes were slightly lower inAbitibi. Nevertheless, lakes of the two regions with similar light regimes andchemistry still showed a clear separation in their diatoms, implying that otherimportant factors are influencing assemblages. We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concentration of CO2 in the open water can explain some of thediscrepancy in diatom assemblages. A pCCA constrain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CO2 with alkalinity and pH as covariables explained 12.5% of speciesvariance and was significant. Given the lack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 andCO2, and because the lakes are heavily supersaturated withCO2 in the calibration set, lake-to-lake variations inCO2 concentrations are likely due to groundwater inputs; thepossibility that this environmental variable may be influencing diatomcommunities might allow, in some ca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changes in groundwater inputs to lakes. Finally, new calibration models werebuilt in Quebec by using weighted averaging partial least square(WA-PLS) techniques in order to infer pH, CO2, TP, TN, and, DOC fromdiatom assemblages preserved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相似文献   
837.
塔北地区普遍存在气顶型凝析气藏和带油环的凝析气藏。与传统烃类热演化理论相矛盾的是:1)天然气的成熟度远高于油环原油或凝析油;2)高-过成熟天然气与同藏的原油间存在明显的物性不匹配。结合地质背景,认为这种矛盾是由后期形成的干气进入已形成的油藏并溶解原油轻烃这一过程所致,凝析气中的轻烃是气-液溶解平衡的产物。地质历史时期凝析气与油环分离或产生凝析油气藏或混入其它油藏的蒸发分馏作用过程导致了轻烃的油藏再分配,形成了塔北地区纵向上原油轻烃的“反序”分布趋势及某些参数的异常分布。认为烃类的气-液相溶解平衡作用是原始原油轻烃分布特征后期演变的主要控制机制之一。其实质是不同性质轻烃气液两相差异性分配基础上的物理化学分异过程。  相似文献   
838.
应用GMS可见光和红外通道数值化资料,针对梅雨锋云系特点,选用云顶红外计数值、可见光计数值、红外计数值梯度等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导得高层高积云、多层云和积雨云的降水与上述因子的关系。并将估计结果与理论、实测降水比较,表明该方法估计效果较好,采用云分类降水估计结果比无云分类的要好。  相似文献   
839.
岩石破裂中的光声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花岗岩样品受单轴压缩破裂过程中的光和声发射效应,所得可见光谱轮廓与空气分子的光谱相似,但具有能量高于紫光的成份。除在主破裂时有大的光脉冲和声发射外,在主破裂前也记录到弱的光脉冲,它们与大的声发射率有同步现象。  相似文献   
840.
Dispersion of reflectances in air and oil between 400 and 700 nm of a suiteof scolecodont concentrates with known Conodont Alteration Index was determined using a reflected light microscope. Refractive and absorptive indices of these scolecodont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ir determined reflectances.Morphologically, scolecodonts in carbonate show similar granular morphology to that of graptolites. Fine structural details of scolecodonts can be observed under reflected light.Reflectances, refractive and absorptive indices of scolecodonts at 546 nm increase with increase of the Conodont Alteration Index, indicating that these properties of scolecodont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turity of sediments.Dispers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scolecodonts follows similar trends to those for vitrinite, natural bitumen and graptolites, indicating similar molecular structural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mat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