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98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通过测定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能够为农业领域土壤精准施肥和土壤的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目前基于分光光度法的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分析方法容易受到提取试液颜色、浑浊度、其他共存离子等干扰不能直接测定,必须进行脱色等前处理操作,费时耗力.因此,本文建立了一次性同时浸提,不经脱色处理,采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农田土壤...  相似文献   
852.
本文采用三检测器联用凝胶色谱法对κ-型、ι-型卡拉胶的分子量进行测量(κ-型、ι-型卡拉胶的分子量分别为685.77 kDa和408.33 kDa)。通过研究两种卡拉胶稀溶液的Mark-Houwink指数、流体力学直径,得出了κ-型和ι-型卡拉胶的分子构象:在低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链刚性较强,呈现刚性棒状结构;在中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链的刚性降低,构象介于无规线团与刚性棒状结构之间,呈现半刚性的伸展线团;在高分子量阶段,卡拉胶分子呈现出无规线团构象。随着卡拉胶分子量的增加,卡拉胶分子链的刚性逐渐降低,卡拉胶分子由刚性棒状结构变为半刚性延展线团最终变为柔性无规线团,且κ-型和ι-型卡拉胶分子链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卡拉胶的分子量和构象对卡拉胶的抗菌抗凝等生物活性以及纺丝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对卡拉胶分子量和构象进行准确分析可以促进卡拉胶在纺织、医药、化妆品等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53.
854.
Given the issue of lipids in effluent treatment systems and their neg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lipid degradation by homogenous catalytic ozonation with the aid of iron and manganese ions. This technology presents the possibility of completely mineralizing pollutants using hydroxyl radicals. Milk is chosen as the lipid source because of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riglycerides in its matrix, this kind of lipid being the one found most frequently in food and, consequently, in effluent treatment systems. The milk pH value is controlled, and acidic, neutral, and basic conditions are evaluated. The rates of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s and the effective value are estimated. It is show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low catalyst dosages are enough to cause the complete degradation of lipids.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a similar behavior is observed. Under basic conditions, higher catalyst dosages give higher reaction rates. The order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catalysts under acidic and basic conditions is Fe2+ > Mn2+, with Mn2+ > Fe2+ under neutral conditions. Hom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is therefore efficient at lipid degradation. This technique is viable economically, since the lipid removal occurred at low ozone levels. In addition, the ions used as catalysts are naturally abundant.  相似文献   
855.
随着气候与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气候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传统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针对湖泊沉积物的DNA分析逐渐被引入相关研究中,有效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者提供了理解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生态系统响应的新视角.湖泊沉积物中的DNA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群落演变信息,不仅是重建古气候、古环境变化历史的有力工具,更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的长期演化过程及内部机制,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保存在湖泊沉积物中DNA的特点,着重介绍湖泊沉积物DNA分析在气候环境变化及生态系统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目前存在的挑战、可能的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潜力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856.
运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对周村水库夏季两场暴雨不同降雨历时以及分子量的溶解有机物光谱特征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不同暴雨荧光光谱中出现了5种组分,分别为类腐殖质(C1、C2)、可见区富里酸(C3)和类蛋白(C4、C5);相关性分析显示C1与C2、C3、C4以及C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2与C3具有显著的相关性,C3与C4以及C5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一分子量下的雨水有机质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荧光强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并且在各个历时和分子量间差异明显;同一降雨历时下,第一场暴雨总荧光强度随着分子量的减少而增加,第二场暴雨总荧光强度随着分子量的减少而减少;两场暴雨都呈现自生源的特征,其中第一场暴雨具有以陆源输入为主的特征;组分C1和C3与水质参数硝态氮、氨氮、总氮以及有机碳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对暴雨在不同降雨历时以及分子量DOM光谱特征研究,可以进一步分析水库外源输入的天然有机质特征,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57.
以植物病原真菌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为指示菌,采用平板扩散法从实验室极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12株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7株活性菌株属于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3株属于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1株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1株属于伦黑墨氏菌(Rheinheimera)。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活性菌株的抑菌谱也有所不同,12株活性菌株对尖刀镰孢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opsici)、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葡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均没有抑制作用;除菌株1-Z11,1-Z18,4-Z11,4-Z18,IS-010-07-1,P3-11-10-1,Z18-3外,其余5株菌株均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有抑制作用。对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菌株Psychrobacter sp.P4-11-07-1生长条件的研究表明,当培养温度为5~30℃,培养基盐度为0~45,初始pH值为5.0~11.0时,菌株P4-11-07-1均可生长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对应抑菌活性最高的培养条件分别是: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盐度为0,初始pH为7.0。  相似文献   
858.
工业化以来海洋污染历史的分子(元素)地层学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运用高分辨率的分子(元素)地层学记录来研究海洋污染历史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例,阐述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等定年的湖泊、河口沉积物以及冰芯、土壤记录来研究环境污染历史的最新进展,指出对近百年来高时间分辨率的近海海域污染历史研究对于评估海域环境负荷变化,预测海洋环境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59.
贻贝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翼形亚纲(Pteriomorphia)、贻贝目(Mytilida)、贻贝超科(Mytiloidea),大约有400种贻贝分布在世界各地,可适应淡水、潮间带至深海多种生境。本实验以贻贝科6亚科12属28种中国沿海常见贻贝的28SrDNA为目的片段,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运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演法分析了贻贝科的系统发生,并追踪贻贝科物种系统演化历史。结果显示:贻贝亚科Mytilinae、偏顶蛤亚科Modiolinae、石蛏亚科Lithophaginae均非单系群。在属阶元,深海偏顶蛤属Bathymodiolus、贻贝属Mytilus和股贻贝属Perna为单系群。本研究发现应接受将原隔贻贝属Septifer分为Septifer属和Mytilisepta属的分类提议;应接受将原石蛏属Lithophaga中的膜石蛏亚属Leiosolenus提升至属的地位的分类提议。此外,短齿蛤属Brachidontes的单系性不被支持,刻缘短齿蛤Brachidontessetiger并未与短齿蛤属其他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聚拢,亲缘关系较远,为不同属物种,建议恢复刻缘短齿蛤原属名Volsella (Dunker, 1857)。  相似文献   
860.
由于广泛的形态可塑性,导致刚毛藻属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不确定性。作为分布较广的物种之一,细弱刚毛藻已报道了许多变异类型,这为对其鉴定造成了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通过采集于黄海西部相似于细弱刚毛藻的9个样品,分析了它们的形态多样性。一些样品具有明显的可变鉴定特征,难于利用形态分类准确鉴定。因此,采用18S rDNA和 ITS序列对它们进行了分子鉴定。其中,样品的18S rDNA序列相似度为99.6%-100%,而ITS的为98.7% -100%。分子数据强烈地支持了形态可变的样品可准确定位为细弱刚毛藻。通过对样品分类特征的比较分析发现,作为分类标准的分枝方式和密度、藻体颜色、藻体高度和质地受环境影响和藻体成熟度而发生较大变化。此外,作为相对稳定的特征,细胞大小在种内水平上也常发生变化。18S rDNA和ITS序列在本种鉴定上的成功应用,表明以DNA条形码为基础的基因序列分析可作为传统形态分类学强有力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