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和快速推广,使得三维建模成为当前热点研究方向。平面点云分割是三维点云建模中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该文提出一种三角面片法向量方向调整方法,通过后续对邻近法向量进行加权平均估算实现平面点云的分割。首先采用八叉树的空间划分方法将无序的点云建立索引,利用K紧邻搜索获取参考点的K个邻近点,然后将该局部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并且得到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及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并通过将三维点投影到二维平面,利用平面三角形两边向量叉乘的方法,判断并调整各三角面片的顶点排列顺序,使三角面片的法向量一致化,最后对包含参考点的所有三角面片的法向量加权平均,估算参考点的法向量,根据点云法矢一致、共面的原则将平面点云分割出来。以徕卡Scanstation 2型扫描仪获取点云数据,对该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能较好地实现对点云法矢量方向的调整与估算,并对平面点云数据进行分割提取。  相似文献   
62.
潜在锁固型滑坡的类型、形成条件和预判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表明滑动是大型灾难性滑坡最常见的失稳机制类型,且滑动过程中一般都伴随滑动面上锁固段(承受应力集中,提供关键承载作用的部位)的应力集中和脆性破坏,其强度和变形决定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作者将此类滑坡统称为锁固型滑坡。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36个大型典型灾难性滑坡实例,首次归纳总结了锁固性滑坡的类型和形成条件等共性规律,同时提出了任一边坡能否发展成为锁固型滑坡的预判方法。本文研究成果是锁固型滑坡进一步进行失稳破坏类型预分析、稳定性评价及失稳滑动预报等共性规律的认识和实施防灾减灾措施的前提,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防灾减灾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3.
基于作者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与相关预测方法,作者于2013年7月21日对海原地震区未来震情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该地震区较大地震事件的震级、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以及临界Benioff应变值四要素预测结果.将其前瞻性强震四要素预测结果与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前瞻性预测是一次较为成功的强震预测案例,2000年景泰Ms5.9级震群事件是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直接导火索.  相似文献   
64.
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生物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露头、钻井及地震剖面等,对川东南志留系石牛栏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解剖.石牛栏组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体,杂乱反射特征明显.石牛栏组两期礁滩旋回在平面上的展布特征为:早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生屑滩为主,有少量点礁分布其中;晚期台地边缘礁滩相以沉积大量点礁为主.川东南石牛栏组生物礁的沉积模式为碳酸盐岩缓坡模式,生物礁为发育在碳酸盐岩缓坡上的点礁群.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青藏高原地区2000年的土地覆盖数据和1999~2007年的NDVI数据为基础,在ERDAS和GIS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得到青藏高原地区1999~2007年的景观分布图,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计算得到青藏高原区域的景观格局与分布特征。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1999~2007年间青藏高原地区森林和草地的斑块数目在降低,但是森林面积在增加,而草地面积在减小;积雪的斑块数目和斑块面积都呈减少趋势;荒漠景观的面积在减少,但是其斑块数目增加,青藏高原的荒漠化面积得到控制;草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内占绝对优势,森林景观有较高的连通性和大块聚集分布特征,荒漠、积雪和水体景观的分布的连通性和聚集性比较差;景观多样性指数呈逐渐增大趋势,区域景观类型增多或景观类型多样化增加。从青藏高原景观的斑块特征来看,最近10年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吉雪花  张元明  陶冶  周小兵  张静 《中国沙漠》2013,33(6):1803-180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占该沙漠总面积的30%左右,苔藓结皮是其中的优势者,在防风固沙、捕获隐匿降水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自然状态下,该沙漠苔藓结皮多以镶嵌式或纯群状斑块分布,本文从斑块尺度出发,以斑块面积为指标,分析了该沙漠藓类结皮斑块的分布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 372个藓类结皮斑块中,有6 930个斑块的面积在100 cm2以内,占总斑块数目的94%,面积在100 cm2以上的斑块约为442个,占总斑块数的6%。(2)本研究共调查了143 223 cm2苔藓结皮,其中100 cm2以下的小斑块面积约为57 289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40%;其次是大小在100~200 cm2的斑块,面积约为32 941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23%;大小在200 cm2以上的斑块面积约为50 128 cm2,占总面积的35%。面积较大的斑块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西北部藓类结皮斑块面积较小,这一变化特征与苔藓结皮在区域尺度的优势发育区一致。(3)藓类结皮斑块面积大小与粒径在0.2 mm以下的土壤含量正相关,大粒径的土壤不利于藓类结皮形成较大的斑块。(4)藓类结皮斑块面积与主要灌丛盖度呈微弱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可溶性钙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区域尺度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67.
Acquiring high resolution topographic data of natural gravel surfaces is technically demanding in locations where the bed is not exposed at low water stages. Often the most geomorphologically active surfaces are permanently submerged. Gravel beds are spatially variable and measurement of their detailed structure and particle sizes is essent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of bed roughness with near‐bed flow hydraulics, sediment entrain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processes, as well as providing insights into the ecological responses to these processes. This paper presents patch‐scale laboratory and field experiments to demonstrate that through‐water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 (TLS)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f submerged gravel beds with enough detail to depict individual grains and small‐scale forms. The resulting point cloud data requires correction for refraction before registration. Preliminary validation shows that patch‐scale TLS through 200 mm of water introduces a mean error of less than 5 mm under ideal conditions. Point precision is not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water column. The resulting DEMs can be embedded seamlessly within larger sub‐aerial reach‐scale surveys and can be acquired alongside flow measurement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geometry on turbulent flow field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instream ecology dynamic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8.
干旱区绿洲扩展过程中的景观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学礼  韩艳  孙小艳  张宁 《中国沙漠》2012,32(3):857-862
绿洲化过程中的景观变化和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这一目标以黑河中游张掖绿洲为研究区域,应用“3S”技术的缓冲分析方法,以绿洲标志景观类型农田、林地和湿地为核心,确定了不同时期绿洲范围并划分了老绿洲区和新增绿洲区。在此基础上,从景观组成动态和斑块连通度的尺度依赖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绿洲化过程中的景观变化机制和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洲化过程是以农田和建设用地斑块动态为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在不同的分区中,农田斑块以总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增加为特点,说明农田斑块趋向集中连片分布;建设用地斑块总面积、斑块密度和最大斑块指数等3个指标都为增加,在景观上呈星点状扩张分布。老绿洲与新增绿洲的比较分析显示,新增绿洲的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速率小于老绿洲,而农田面积的增加速率大于老绿洲。从景观斑块连通度的尺度依赖特点来看,在老绿洲中景观斑块类型的空间尺度依赖规律明显,但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不显著;在新增绿洲内,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尺度依赖性比老绿洲高,其中林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变化规律明显,在时间尺度上无明显的差异;而水域斑块的尺度依赖性1985年高于2006年。  相似文献   
69.
铯原子喷泉钟是现今的时间频率的基准,其中的频率综合器性能直接影响喷泉钟的稳定度性能.介绍了铯原子喷泉钟的低噪声频率综合器的设计和实现.对该频率综合器的测试表明,输出的9.2 GHz频率信号的相位噪声为-82 dB[Rad2/Hz]@offset1 Hz,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0.
I report on a group of orca (Orcinus orca (Linnaeus, 1758)) near the Bay of Islands, New Zealand, which were a lighter coloration than orca usually seen in these waters. Differences in pigmentation included a light grey caudal peduncle area and a dorsal cape, which has previously only been described for Antarctic orca. The size and shape of the eye patches were not consistent with orca photo‐identified in New Zealand. I suggest that this group of orca, although observed in New Zealand waters, were of Antarctic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