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1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511篇
地质学   1253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X射线荧光测井中 ,井液位于井下探管与井壁之间 ,它的影响不但表现在对特征X射线的吸收 ,而且表现在对源初级射线和特征 X射线的散射。井液的校正采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 ,在硬件上 ,使含有探测器的部分制成单独的短臂 ,有效地保证了探测窗与井壁的良好接触 ;在软件上 ,提出的双散射峰法和散射峰 -逃逸峰法 ,能够校正 0 - 10 mm厚的井液对 X射线荧光测井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新构造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展布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亚板块南缘西山南麓的乌鲁木齐西山断层,构造地貌发育,航卫片上线性影象清晰,呈舒缓波状。断面倾向NWW,倾角60°~83°。破碎带宽约100m,内含多个断面,构成叠瓦状构造,逆冲量颇大。在走向近NE区段有一定左行走滑活动分量。新构造运动使侏罗系逆冲到中更新统之上,断层断错了全新统的冲积层。由中强地震沿西山断层分布资料显示,现今仍为粘滑活动。经14C测年确定,最近两次明显粘滑活动时间为4759a和493a,其时间间隔为4266a,其中一个断面的逆冲量分别为1.0m和0.25m。  相似文献   
63.
一种分析砂岩沉积相的新方法——测井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军  王贵文 《地质论评》1996,42(5):443-447
本文分析了以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为核心的各种测井相标志,提出了应用测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在塔里木盆地三个油田进行了测井地质相分析。  相似文献   
64.
伍岳  林玉飞 《铀矿地质》1996,12(1):41-47
本文从X射线的性质,以及X射线与物质作用的机理出发,对井液效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过程进行模拟。在理想井液模型上,推导出X射线活度与钻孔参数的数理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到了能适应野外多变情况的井液效应校正公式(CBWE)和方法。  相似文献   
65.
In situ seismic attenuationQ−1logs are derived from borehole velocity profiles and reveal sharp boundaries between morphologies of the extrusive volcanic layers in intermediate- and slow-spreading oceanic crust.Q−1logs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associated with vertical velocity heterogeneity in Ocean Drilling Program Holes 504B and 896A and in Hole 395A, located in 5.9–7.3 Ma crust on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plates,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trongly tie crustal properties to seismic measurables and observed geological structures: we find that the scattering attenuation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extrusive volcanic sequence because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We interpret a distinct decrease in the Q−1log at the transition below the extrusive volcanic layer to correspond with the seismic layer 2A/2B boundary. The boundary is located at 465 m depth below the sea floor in both Hole 395A and 504B, although this is likely to be a coincidence of the sediment thickness at these sites. Layer 2A is estimated to be approximately 150 m thick in Hole 504B and > 300 m thick in Hole 395A. Cyclic sequences of high-porosity pillows and low-porosity massive units in the uppermost 100 m of volcanics in Hole 395A result in large velocity heterogeneities which cause > 5 times more attenuation in this layer than in Hole 504B. In Hole 896A, by contrast, fewer pillows, more massive flows, and a greater volume of carbonate veins decrease the velocity heterogeneity and attenuation significantly over only 1 km distance from Hole 504B. We conclude that the attenuation in the extrusive volcanics of the ocean crust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variation in local heterogeneity and morphology as well as by subsequent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Q−1profiles and layer 2A thickness at these sites may be attributed to variations in the volume and duration of volcanic activity at mid-ocean spreading centers for these Pacific and Atlantic ridge segments.  相似文献   
66.
1995年永登5.8级地震多种前兆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地电、水化学、水动态、地应力、地形变等5种前兆的异常特征,得到如下结论:①该次地震中短期(1年尺度)和短临异常空间分布符合“异常震源地点发震机制主要活断层”之间的特定关系,近2~3年的中期异常集中分布在西秦岭北缘北西向断裂带和海原通渭武都南北向断裂带上;②震前约1年时间尺度震源区发育起来了北北西南南东向挤压变化突出的附加应力场,并引起断层错动;③源兆集中分布在本次地震震源周围,场兆集中分布在上述两条活动断裂带上.源兆占异常的大多数,场兆占少数.在时间上场兆出现在先,源兆在后.  相似文献   
67.
矿物纤维粉尘的表面特性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矿物纤维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矿物产生毒理作用过程的假说和因素判定;研究了矿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应重视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并依据初步试验提出表面特征是矿物纤维表征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如表面活性域、催化作用等),而纤维性只是矿物表面特性的表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8.
魏菊英  曾强 《地质科学》1997,32(4):506-514
东风山含铁建造金矿床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东风山群是含矿层,其不同层位岩石和矿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大理岩和含铁层中铁闪石的稀土含量最低,甚至低于稀土地壳丰度;上部角岩、下部角岩和石榴子石中稀土含量近似其他壳丰度;而板岩和花岗岩中稀土含量远高于其他壳丰度。稀土元素分布的特点反映了东风山金矿床形成于一个半封闭和较还原的海盆地,金矿化是在弱碱性条件下产生。黄铁矿中出现独居石类矿物,这可能与陆壳重熔改造形成花岗岩时产生的局部富轻稀土热液沿黄铁矿裂隙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69.
综合利用岩心分析、测井及动态开发资料研究了扶余油田西一、二区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所研制的油田中、高含水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图,解决了油田开发中的动态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难题,并且对1982年和1992年底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0.
吉林-日本区深震特征及板块俯冲图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USCS地震资料:分析了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的深度特征.结果表明:吉林-日本深震区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带上.其北支地震活动强于南支.同时也揭示了该区地震深度、地震频次以及地震能量之间的关系.指出其最容易发生强震的地震层位在570-580km左右。由深度资料推断板块间的作用方式,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挤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不同的部位其俯冲角度与俯冲距离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倾角越大,俯冲越陡.水平延伸距离越短;反之,倾角越小.俯冲越平缓,水平延伸距离越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