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The Journal of geography》2012,111(6):221-232
Abstract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model of fieldwork practice and the creation of an associated set of skills for the geosciences. The set of eight generic and seventeen specific skills is applied in two international field courses to demonstrate the utility of such a skills-centered model across a broad range of venues, curricula, and students. Both concept and practice from U.K. and U.S. universities have been welded as a means of internationaliz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urther,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merit in faculty viewing their field teach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whole subject curriculum such that field courses and sites are viewed as much for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overall skill set as their support for the classroom topic.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气象短信编写技巧调研与研究,探讨了如何编写好气象短信,使其既抓住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天气问题,还要富有文采、贴近生活、具有新闻性。  相似文献   
43.
新型测绘是未来测绘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分析目前全国大学生测绘技能大赛与高校测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新型测绘的技能竞赛体系,并根据新型测绘的基本构架设计对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块和基本的理论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基于CDIO模式进行测量实践教学改革,以实现技能竞赛引导下的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4.
公维民  张志斌  高峰  李瑞红  马晓梅 《地理研究》2021,40(11):3154-3172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关联性视角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研究表明: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均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主体、外围局部地区为补充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主城区,制造业集聚区则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分性。②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国家级新区及卫星城镇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制造业则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和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需在产业环境、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导向方面进行权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较为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氛围,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自然因素、区位历史和产业政策的影响。④ 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受到地方化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代型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导引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附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具有产业政策优势及土地成本优势的开发区和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受成本要素的制约较小且更加注重集聚经济的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   
45.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阿里巴巴平台数据,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考察“互联网+”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企业层面而言,“互联网+”阻碍了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增长。具体分企业规模来看,“互联网+”能够促进大型企业就业增长,但对小微企业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就行业层面而言,“互联网+”程度加深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从产业集聚来看,地方专业化、产业多样化和产业内竞争三类集聚动态外部性显著促进企业就业增长和行业就业增长,但地方专业化和产业内竞争会阻碍“互联网+”对行业就业带动作用的发挥。此外,“互联网+”和产业集聚的就业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46.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掣肘和关键突破口,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本文主要结合德国德累斯顿区域和美国阿克伦城市群从锈带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剖析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路径特征,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是路径创造与演化的过程,德累斯顿区域和阿克伦城市群均持续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建立区域转型发展的磁极,本地蜂鸣与全球网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是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采用以主体多元化、领域跨界化、结构扁平化、组织开放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形态兼顾本区域的地理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集群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网络、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及本地-全球互动网络构建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织网人”作用。建议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全面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集群策动战略,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以本地根植性为聚集核,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转型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同时加快建立集群组织、联盟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通过其“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推动构建本地技术创新网络和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区域发展路径的演化与转型。  相似文献   
47.
遥感影像判绘是摄影测量的基础技能,影像判读能力决定了地图成果的质量,本文结合多年的外业经验,从资料搜集利用、地物分层判读技巧等方面,对影像判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判绘经验和技巧,提出解决的方法,以提升影像判绘能力。  相似文献   
48.
李建新  杨永春  蒋小荣  王宝君  张薇 《地理科学》2018,38(12):2014-2023
基于制造业企业级数据,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考察1998~2013年中国地级单元制造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制造业规模格局始终呈东部沿海导向下的核心-边缘模式,沿海三大城市群规模优势明显,西南、西北以及青藏地区规模最小。制造业结构高级度格局总体呈“马赛克”式的混合分布模式,东北、黄河中游等传统工业基地的UPG指数下降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则不断提升。制造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间的协调度水平稳定上升,总体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但协调度水平及其成长格局具有“东--西”阶梯式降低特征。  相似文献   
49.
制造业重构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转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改革开放诱发了以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为特征的首轮制造业重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快速发展,尤其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大量外向型产业集聚,并由此构成“旧”经济地理格局。进入21世纪,“旧”经济地理格局的弊端凸显,加上外部变化的冲击,催动了以“向上走”、“向西走”和“走出去”为主的第二轮产业重构,全球化、区域化和地方化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新”经济地理格局。制造业地理格局的剧变使得中国经济地理相关研究亦发生巨大转向,重心逐渐从关注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过渡到产业升级、转移和去地方化等要点。中国相关研究不仅验证西方经典理论,同时对改进西方理论亦有重大贡献,尤其在对制度政策、国内市场、中国企业的能动性在产业重构中的作用等方面极大弥补了经典经济地理学的缺陷。本文最后还就经典理论的整合和研究方法的普适性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发展战略探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赵晓斌  强卫  黄伟豪  线实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12):1597-1608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由珠三角经济圈的强化合作而产生的新地理概念。作为新兴的全球化港湾,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突破新自由主义框架理论,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路径,是当前决策者和规划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现有的城市群、区域增长极理论,新经济地理集群理论,全球产业链网络理论并结合大湾区现状优势,对湾区发展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究,认为可通过粤港澳三方通力合作,创造一个内生型的经济与产业本土增长模式为主要方向。具体表现为:首先,要以先进制造业为立足点、实现自我创新的产业升级,形成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并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与区域性枢纽;其次,大湾区还应利用自身的科研与教育、金融与创新资源优势,推进“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尤其是与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全方位参与联动,完善产权制度,加强合规和规则经济的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将大湾区打造为中国的科创中心及全球性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