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3篇
  免费   2356篇
  国内免费   3069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295篇
地质学   8631篇
海洋学   345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630篇
自然地理   521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62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86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516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722篇
  2012年   750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712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517篇
  2003年   534篇
  2002年   423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16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海洋地震拖缆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关键设备,为研究海洋地震拖缆的动力特性及其在不同频率正弦激励干扰下的动力响应,建立了零浮力拖缆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实验方案,通过弹性测力机构放大张力信号以排除环境干扰,测量了不同拖曳速度与激振频率条件下拖缆首部的张力变化及缆上位移响应情况,初步分析了正弦激励作用下零浮力拖缆的动力学响应。弹性测力机构具有良好的线性度与可重复性,拖缆受到的水阻力与拖曳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初步分析了正弦激励作用下零浮力拖缆的动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992.
水平轴潮流能叶轮尖速比特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兵振  廖微  张巍 《海洋工程》2015,33(6):100-105
针对设计尖速比对水平轴潮流能叶轮动力特性的影响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叶轮动力特性仿真模型,以叶片数量分别为2、3、4的叶轮为对象,考察设计尖速比对叶轮的功率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尖速比越大的叶轮,其最大效率也越高;叶片数量多的叶轮,其功率系数略优于叶片数量少的叶片。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设计尖速比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海洋重力测量动态环境效应分析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使用小型测量船搭载摆杆型海洋重力仪获取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在深入分析海洋环境动态效应误差特性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分析的交叉耦合效应修正法,对高动态海洋重力测量数据实施综合误差补偿和精细处理。使用典型恶劣海况条件下的观测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重力测线成果内符合精度从原先的±9.35×10-5m/s2大幅提升到±1.43×10-5m/s2,同时使用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对精细处理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外部检核,外符合精度也从原先的±7.73×10-5m/s2提高到±5.63×10-5m/s2。  相似文献   
994.
995.
日照水库是1959年建成的一座大(二)型水库,位于日照市东港区驻地以西16 km处的付疃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548 km2,是日照城市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水源保障。近年来日照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特别随着"山东精品钢基地"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供水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如何维护日照水库和保护这一水源地更是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行研究分析流域地质条件,是做好日照水库保护建设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商河县馆陶组热储地热尾水回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回灌热储层条件、动力场特征、水化学及库容条件等方面,研究了商河县地热回灌地质条件。结合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回灌工程技术条件,对商河县地热尾水回灌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逐步推行地热尾水回灌。  相似文献   
997.
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与储层发育关系密切。本文以盆地L区块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火成岩岩石学、年代学测试及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等,首次明确了桑托斯盆地裂陷初期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介壳灰岩沉积过程的控制,并指出介壳灰岩储层的分布特征。L区块内火成岩分属晚白垩世Santonian期—Campanian期和早白垩世Aptian两期岩浆活动产物,并以Aptian期为主,至少经历了7次不连续喷发和3次侵入过程,形成了块状玄武岩、杏仁状玄武岩和玻基斑状玄武岩(含再沉积玻基斑状玄武岩)等喷发相火成岩和以辉绿岩(局部属粗玄岩)、煌斑岩形式产出的侵入相火成岩。Aptian期岩浆多期活动重塑了古地貌,形成了局部构造凸起,促成并控制了下白垩统Itapema组至少6期介壳灰岩沉积,最终形成了~620 m厚火成岩-介壳灰岩复合体。介壳灰岩储层呈透镜体形状,以“散点式”不连续分布在Aptian期盆内古隆、古断阶(坡)等区域,横向连续性差,垂向连通性受限,其发育规模和质量受古地貌及水深条件等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从海洋与气候变化等重大前沿科学与应用对空间海洋观测系统的需求出发,基于当前国内外空间激光技术水平与前期海洋激光遥感的探索,提出了海洋遥感从二维向三维发展的紧迫性,并将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作为未来“海洋三维遥感”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对近50年国内外激光海洋剖面探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基础性关键探测机理问题,尤其是近10年来的试验性探索及其在多个海洋科学问题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结合中国自主“观澜号”海洋科学卫星计划中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的系统论证与指标要求,提出了未来海洋剖面探测激光雷达发展路线图建议以及中国有望率先在空间海洋剖面激光探测领域取得突破的设想。  相似文献   
999.
北秦岭构造带广泛发育与古生代洋壳俯冲和碰撞造山有关的岩浆活动以及与造山过程有关的变质作用,但古生代热液脉型矿床在北秦岭构造带少见报道。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北秦岭构造带东部的一处中型热液脉型矿床,本文通过对该矿床赋矿围岩和含矿石英脉中锆石开展LA- MC- ICP- MS U- Pb测年和锆石成因研究,确定了矿床的形成时代,并探讨了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赋矿围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431. 4±2. 1 Ma,含矿石英脉中锆石结晶年龄为419. 4±5. 9 Ma,石英脉中锆石的岩相学、锆石中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表明419. 4 Ma代表矿床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为形成于晚志留世的造山型矿床,成矿作用与碰撞期后~420 Ma的变质作用密切相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的变质脱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秦岭岩群和二郎坪群。  相似文献   
1000.
Based on combined Cloud Sat/CALIPSO detections, the seasonal occurrence of deep convective clouds(DCCs) over the midlatitude North Pacific(NP) and cyclonic activity in winter were compared. In winter, DCCs are more frequent over the central NP, from approximately 30°N to 45°N, than over other regions. The high frequencies are roughly equal to those occurring in this region in summer. Most of these DCCs have cloud tops above a 12 km altitude, and the highest top is approximately 15 km. These wintertime marine DCCs commonly occur during surface circulation conditions of low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strong meridional wind, and high relative humidity. Further, the maximum probability of DCCs,according to the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found in the region 10°–20° east and 5°–10° south of the center of the cyclones.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DCCs and cyclones regarding their relative locations and circulation conditions was also identified by a case study. Deep clouds were generated in the warm conveyor belt by strong updrafts from baroclinic flows. The updrafts intensified when latent heat was released during the adjustment of the cyclone circulation current.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dynamics of cyclones are the primary energy source for DCCs over the NP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