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4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1845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518篇
地球物理   1273篇
地质学   4021篇
海洋学   837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334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24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90篇
  2006年   386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2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993.
为掌握离心力场环境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与土介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匹配误差特性,结合匹配误差理论,通过液体标定试验和离心力场中土介质标定试验,讨论了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非线性响应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试验分析表明:在液压条件下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在离心力场环境中微型土压力传感器表现出的显著非线性响应特性是由加载过程中土介质模量的改变引起;基于建立的匹配误差随土介质模量变化的关系曲线对测试数据进行非线性修正,可明显提高微型土压力传感器在模量相对较大土介质中的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994.
饱和正冻土水分迁移及冻胀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冻土在温度梯度大的情况下,冻结锋面快速移动,孔隙水变成冰,造成原位体积膨胀;而通常在天然条件下,温度梯度都不大,水从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在某一个位置引起冰的累积,形成分凝冰。由于此诱发的冻胀要比原位冻胀大很多,因此,建立一个能够模拟土体水分迁移及分凝冰形成过程的冻胀模型尤其重要。基于第2冻胀理论,建立了饱和土体冻胀模型。在模型中,假设冻结缘中单位时间内水分迁移速度为常数,以计算冻结缘内水压力,再根据克拉方程得到冰压力。根据冰压力的大小作为分凝冰形成判据,研究中假设新的分凝冰形成以后,上一层分凝冰停止生长。模型把水分迁移和冻胀速率当作基本的未知量,模拟了与可天然土体冻胀类似的底部无压补水和顶部加压的冻胀情况。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初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其研究结果为实际寒区工程的冻胀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水工程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南城市雨洪水回灌岩溶含水层是维护自然水循环,增加地下水补给量,维持济南泉群喷涌以及城市防洪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裂隙岩溶含水层具有渗透系数大、水流速度快,地下水一旦污染很难短时间恢复等特点,需要对回灌工程开展风险评价。本文以济南大学西校区的屋面雨水深井回灌裂隙岩溶水工程为例,利用澳大利亚MAR指南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价。主要由初级风险评估、试运行调查、试运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与管理4部分组成。初级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屋面雨水回灌裂隙岩溶含水层工程的总体难度水平较低,项目可行。试运行调查期间监测的屋面雨水和回灌前后地下水水质可知屋面雨水经初期弃流、沉淀和过滤后,除浊度外基本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且处理后达标的雨水可迅速补充地下水。试运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屋面雨水中浊度经预处理后仍较高,使其成为该系统的最大风险项和关键控制点,故本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为改进预处理设施,降低雨水中的浊度。为保证工程能够高效持续运行,加强后期管理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96.
The Log-Spiral-Rankine (LSR) model, which is a generalized formulation for assessing the active and passive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considering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d cohesion of backfill soil, is reviewed and improved in this study. System inconsistencies in the LSR model are identified, which result from an inaccurate assumption on the vertical normal stress field (σz=γz) in a general cϕ soil medium, and from omitting the effect of soil cohesion when solving for the stress states along the failure surface. The remedies to the said inconsistencies are presented, and local and global iteration schemes are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resulting highly coupled multivariate nonlinear system of equations. The modified LSR model provides a mo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solution for earth retaining systems, including the geometry of the mobilized soil body, the stress state along the failure surface, as well as the magnitude and the point of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ant earth thrust.  相似文献   
997.
目前成功实施的几项潮差带地区真空预压工程未考虑膜上变动水压荷载的影响,单纯将膜下真空压力作为预压荷载,这明显偏于保守。根据具体工程的加固效果,分析膜上变动水压荷载对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影响,并给出在潮差带地区进行真空预压设计时预压荷载的取值方法,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前我国矿石化学物相分析方法,除少数方法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外,多数方法均是针对某一具体矿区的样品而制定,在实际应用中无法确认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选择性分离流程的适应范围。验证化学物相分析方法的选择性分离流程及方法准确度是该领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锑矿类型——单锑硫化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矿鉴定确定锑的主要矿物相,从试验样品中挑选验证选择分离条件所需的单矿物,在无法获得锑华单矿物的情况下,通过价态分析确定了锑华与锑酸盐混合物中锑华的比例,并通过系列单矿物选择分离对比条件试验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锑华、辉锑矿和锑酸盐等锑物相的选择性分离条件。结果表明:对于硫化锑含量大于35%的样品,锑硫化相的选择浸出时间从传统的30 min调整为40 min,硫化锑的浸出率提高了4%~6%,硫化锑相对于锑酸盐的串相率降低了45%~70%,硫化锑相浸出完全,提高了硫化锑和黄锑矿相分析的准确度。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氧化矿、硫化矿)锑矿石样品的锑化学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deals with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compressive behavior of granite rock under high strain rate dynamic loading and wide range of confining pressure. For this end, a constitutive model based on damage mechanics and viscoplasticity for rock is formulated and implemented in explicit dynamics FEM. The viscoplastic part is based on a simple power law type yield criterion that incorporates the rate-dependency with a linear viscosity term. Moreover, a Rankine type of tensile cut-off is employed. The damage part of the model is formulated with separate scalar damage variables in tension and compression.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for Kuru granite and validat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dynamic compression tests at the strain rate of 600 1/s up to 225 MPa of confining pressu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underlying continuum modeling approach, the model captures the correct experimental failure modes,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ingle-to-multiple fragmentation, as well as the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s at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某单井分层真空抽水综合试验,使用新型分层抽水试验装置,对试验方法进行技术改进,使分层抽水工作省时高效、安全可靠、经济实用。将该工艺方法监测数据与常规方法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地层、真空负压对抽水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详细分析,得出真空分层抽水井管周围渗流场的变化性状。对比试验表明,分层真空抽水工艺方法在提高单井出水量、洗井效果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