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分析了石笕岭隧道短台阶掘进爆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使用自制简易凿岩平台可实现全断面掘进钻眼条件下,提出了全断面掘进爆破方案。采用工程类比法设计,并通过场试验确定了合理适用的光面爆破参数。探讨了在隧道掘进中,利用非电毫秒差雷管孔外微差接力传爆,扩大起爆雷管使用段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is used to observe, at the atomic scale, Cr(III) adsorbed to hematite (001) surfaces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Cr(III) adsorbates are relatively immobile, but estimated activation energies for surface self-diffusion are lower than those for water or hydroxyl substitution in aqueous Cr(III). Possible causes are effects of STM imaging (artifacts), high ligand-substitution rates for adsorbed species, or participation of substrate Fe (III) ligand exchange. STM imaging of suitable aqueous surface complexes is shown to be feasible, and constitutes a new way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chemical behavior of adsorbed species in aqueous systems.  相似文献   
93.
黄铁矿表面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硫元素在煤中的赋存,对煤硫元素的主要载体黄铁矿的表面进行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在硅油保护下得到了黄铁矿表面高分辨率图象。根据黄铁矿晶体结构的几何分析,所观察到的是黄铁矿{220}表面的原子分布,黄铁矿的能带结构资料及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均表明,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应首先观察到黄铁矿表面的铁原子,但作者首先观察到的却是黄铁矿表面的硫原子,此外,作者根据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认为。无论是在{210}文向还  相似文献   
94.
盾构掘进引起地表沉降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各因素在盾构法施工中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程度,基于敏感性分析原理,针对一地铁盾构实例,选取土体弹性模量、土仓压力、地下水等3个影响地表沉降的因素,通过变化某一基准参数,让其余影响因素固定,分析研究了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结果如下:弹性模量提高10%时,地表累积最大沉降量可减小15%~20%;在地下水存在的情况下,地表沉降显著增大;而对于砂性土而言,土仓压力越高地表沉降值略有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对穿越地层的弹性模量和地下水比较敏感,而对土仓压力敏感性较小。  相似文献   
95.
湖南省沅陵县沃溪矿区危矿项目ZK9103、ZK7304孔揭露到鱼儿山V1脉底部V6蚀变层位,为缓解鱼儿山资源开采危机,运用地表立钻和坑内立钻相结合的探矿手段先控制V6脉主要工业矿体推测资源量、赋存平面位置与标高,再结合现有坑探工程现状,布置坑内反斜井+底板穿脉大巷+顺层底板斜井进行深部开拓与沿脉坑探工程探明和扩大可开发资源储量,达到了很好的探矿效果,延长了鱼儿山矿山服务年限。并建议在十六棚公、红岩溪、粟家溪等矿段的相应勘探线扩展探矿,进一步扩大底部V6盲脉的资源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6.
A two-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model is developed here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continuous advance of the Earth Pressure Balance (EPB) Shield during the tunneling process in cohesive soils. The model is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lane strain “transverse–longitudinal” sections that can incorpor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deformation of the soil around and ahead of the shield face. This model is capable of prediciting the soil response due to the shield tunneling before the event, especially in soft ground conditions. An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hat is based on the coupled theory of mixtures for inelastic porous media for finite deformation is used in this work to describe the time-dependent deformation of the saturated cohesive soils.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e in situ field measurements of the N-2 tunnel project excavated in 1981 in San Francisco using the EPB shield tunneling machine. Reasonable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the observed field measurements and the predicted deformations of the soil using the proposed numerical simulation.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
李兴高  孙河川 《岩土力学》2009,30(9):2733-2736
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受施工影响的安全风险评价是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考虑实际工程中地层参数呈区间分布的特点,建议借助于区间分析理论估计建筑物和构筑物对于地铁施工的响应。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风险评价函数定义了风险指标 ,在假定环境响应均匀分布的前提下定义了风险指标 。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将建筑物和构筑物受施工影响是否安全分为不可能事件、风险事件和必然事件。将风险事件分为3个等级,并建议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举例说明了定义的风险指标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8.
根据升降钻具的负载特点 ,动力驱动系统必须具备的 2个基本特性是硬的机械特性和近似恒功率的调速特性。给出了交流变频驱动钻机升降钻具机械化的技术方法和实例  相似文献   
99.
新疆托克逊县雨田煤矿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3-3号煤层厚度大、结构简单,为该矿的主采煤层。由于受坚硬顶板条件的制约,一直沿用"刀柱式采煤法",不仅回采率低,同时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根据煤层顶板物理力学性质测定结果,结合矿井3-3号煤层的赋存条件,确定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采用"超前工作面深孔预爆破控制坚硬顶板"的方式。该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回采的安全性,顶板基本随采随冒,工作面无明显冲击来压现象,支架载荷变化平缓,资源回收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0.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暗挖法之一的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矩形顶管施工大多在建筑密集、市政管线复杂区域,对地面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变化规律,对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一号出入口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土压力、分层变形、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的变化规律,为在环境复杂区域矩形顶管合理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