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5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研究和建立构造控矿模型、矿化分带模型及工业矿体空间定位模型是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的主要途径,并通过实例对以上各种模型的主要内容及一般规律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指出了各种模型在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02.
地质演化过程中的金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东波 《黄金地质》1998,4(4):54-57
同多数金属矿床一样,金矿床的分布在时间上呈规律性的变化,长期的构造演化和构造旋回明显影响金矿床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403.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04.
荣惠锋  李良云  周世萍  李良 《矿产与地质》2004,18(3):236-239,244
斑岩型金矿是云南重要的金矿类型。通过对喜山期岩甲正长斑岩接触带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的分析,认为岩甲正长斑岩的接触带及其旁侧构造裂隙系统具备形成金矿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05.
基于GIS的福建省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该文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福建省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道路网密度以及与海岸线的距离和居民点密度之间的相关性。并以GIS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为工具,通过较为客观的方式赋予各影响因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权重,运用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对福建人口统计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06.
北祁连山与斑岩有关的碲金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车路沟金矿床是北祁连山发现的首例与斑岩有关的碲 -铋 -金型矿床。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显示 ,矿床形成于岛弧火山期后次火山 -深成中酸性侵入岩体中 ,直接赋存于浅成 -超浅成英安斑岩内 ,其成矿背景为碰撞造山环境。矿床受区域断裂裂隙、同建造期古火山穹隆边缘继承性断裂裂隙 ,尤其受次火山岩体边缘节理、裂隙及接触破碎带控制。同位素研究资料显示 ,成矿流体 δ18OH2 O为 - 6 .5 8‰~ - 2 .30‰ ,δD为 - 5 8.2‰~ - 4 1.8‰ ,δ3 4S为 - 3.84‰~ + 3.2 0‰ ,δ13 CPDB为 - 8.5 4‰~ - 1.32‰ ,盐度为9.37‰~ 11.83‰ [w (Na Cl) eq],密度为 0 .982~ 1.0 0 6 g/ cm3 ,均一温度为 137.6~199.4℃。成矿流体总特征为低温、低气相、中 -高密度、并含有较高 CO2 的 H2 O- CO2 -Na Cl (KCl)体系。厘定了成岩年龄为 4 2 7.7± 4 .5 Ma,成矿年龄在 35 0~ 4 10 Ma。矿床是在岩体固结定位后 ,由深部岩浆房 (源 )分异出的富含 Au、Te、Cu等成矿元素 ,CO2 、SO2 、H2 O等挥发组分的岩浆热液沿控岩构造裂隙带上升 ,不断从沿途已固结的英安斑岩及围岩中萃取成矿物质 ,并与大量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的产物。矿床成因类型属与斑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碲金矿。  相似文献   
407.
磁悬浮力成金特征及成矿机制——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孙忠实  邓军 《地质科学》2002,37(2):233-242
磁斥力(又称磁悬浮力)在地学中的应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吉林夹皮沟金矿为例,通过磁悬浮成矿背景,磁悬浮力与成矿物源的关系,磁悬浮力持续存在与钾质岩石放射性核热能在富金中的作用,磁悬浮力与流体运移模式,磁悬浮力大小交变规律与成矿流体脉动等距性贯入耦合关系等特征的讨论,提出磁悬浮力成矿机制.该机制的主要学术思想是通过板块体旋转所产生的岩石剩磁磁斥力、磁斥力对流体的影响或控制来探求成矿作用.它力图从另一角度对绿岩金矿、与金相伴的有色多金属抗磁性矿物、金铀矿床和喷溢铁矿浆等方面给出若干新的解释,为成矿作用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408.
黔南台陷碳酸盐型铅锌矿床成矿条件及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陈国勇 《贵州地质》2002,19(1):20-26
志留纪末期广西运动,使扬子淮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碰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地台后,在泥盆纪时期地台活化为张性,晚泥盆世产生了沿基地断裂的热液活动并成矿,这就是黔南台陷成矿的地质背景,通过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把黔南台陷中的铅锌矿床分为两类;即与同生沉作用相关的锌矿床和以顺层充填和交代作用为主的热液型铅锌矿床,对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指出了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认为黔南台陷铅锌矿床成因为产于碳酸盐岩中的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和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409.
青海赛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赛坝沟金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发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文章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研究 ,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花岗闪长岩_英云闪长岩 ,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代表着柴北缘造山带的基底 ;矿床严格受NW向韧_脆性剪切带控制 ,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 ;绢云母Ar_Ar法测得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石的年龄为 (4 2 6± 2 )Ma,另见有含金石英脉切穿印支期花岗岩脉 [全岩K_Ar年龄为 (2 10± 3)Ma],矿化可分为两期。该矿床应为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_印支期复合造山作用形成的造山型石英脉亚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410.
四川平武绿柱石宝石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平武产出世界上十分稀少和珍贵的无色透明扁平板状绿柱石宝石。在野外详细调研和系统分析、测试基础上,全国总结和介绍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绿柱石宝石产出特征,绿柱石宝石矿物学、化学成分、结晶习性及晶体化学、谱学特征、包裹体特征,花岗岩与Be及W,Sn矿化关系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从而,确认该矿床为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型绿柱石宝石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