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393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70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原建筑物稠密区大量兴建 ,加之过量超采城市地下水 ,带来的地基与基坑变形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了防治建筑地基与基坑变形灾害 ,必须建立操作性较强的变形监测系统 ,及时作好预警、预报工作 ,使变形监测的方法、技术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2.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超大基坑的开挖与支护进行数值模拟,据此分析土体的位移、主应力分布、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受力,并比较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的计算值与实测值,两者非常接近,计算结果较为理想,可为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53.
基于地下岩体工程开挖扰动的实际情况,开展考虑持续开挖效应,充分反映岩体结构面应力调整过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更具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采用人工劈裂方法制备岩体结构面,开展了常规应力路径和持续开挖效应下的结构面剪切试验,系统研究了两种条件下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声发射特征和能量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开挖扰动荷载强度越大,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剪应力降整体上越大,但持续开挖效应下的剪应力降最大值仅为常规应力路径下剪应力降的48.57%;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剪切过程中声发射活动主要集中于结构面受剪破坏和剪应力降产生时,且声发射活动强度与开挖扰动强度正相关,声发射振铃计数变化率极值明显小于常规应力路径下的相应值;持续开挖效应下试样裂纹发育密集度、结构面磨损区域及破坏程度均随开挖扰动强度增加而增加,但试样裂纹发育的密集程度和结构面破坏程度相对常规应力路径下的情况轻;考虑持续开挖效应的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时弹性应变能随扰动荷载增大而增大,均低于常规应力路径条件下的弹性应变能值,持续开挖效应降低了结构面剪切破坏的强度,但更易引发结构面发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54.
王川  冷先伦  张占荣  杨闯  陈健 《岩土力学》2023,(4):1190-1203
开挖卸荷作用下裂隙岩体边坡的破坏模式与路径分析是边坡工程灾害研究的热点之一,准确识别边坡的潜在破裂路径对工程安全施工和支护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断裂扩展分析方法,将裂隙扩展判别的理论方法开发并应用于数值模拟分析中,通过裂隙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裂隙扩展模式识别、裂隙起裂角演算、裂隙扩展交汇等技术实现了岩体中断续裂隙的起裂、扩展与贯通演化过程的快速模拟;以某高速公路沿线裂隙岩体路堑边坡为对象,采用提出的模拟方法分析了多级开挖卸荷作用下坡体裂隙的扩展机制与边坡的破坏路径。结果表明:裂隙岩体边坡从上至下多级开挖过程中,坡肩裂隙首先起裂,并通过拉张型扩展逐渐发展为优势裂隙;随着边坡下挖,优势裂隙沿坡面向下逐步发生拉张/剪切混合型扩展并与既有裂隙交汇,在边坡中上部形成阶梯状扩展破坏路径;裂隙扩展至边坡下部及坡脚后扩展模式由拉张/剪切混合型转化为剪切型,并最终以弧形剪切面从坡脚出露。研究揭示了裂隙岩体边坡多级开挖卸荷作用下上部阶梯状拉张/剪切混合型破裂-下部弧形剪切型破裂的复合破坏模式,可为边坡工程支护设计和施工稳定性控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5.
Deep excavations particularly in deep deposits of soft clay can cause excessive ground movements and result in damage to adjacent buildings. Extensive plane strain finite element analyses considering the small strain effect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wall deflections for excavations in soft clay deposits supported by retaining walls and bracing. The excavation geometry, soil strength and stiffness properties, and the wall stiffness were varied to study the wall deflec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se results, a simple Polynomial Regression (PR)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estimating the maximum wall deflection. Wall deflections computed by this method compare favorably with a number of field and published records.  相似文献   
56.
哈尔滨地铁1号线太平桥联络线受到建筑施工影响,需进行应急监测。本文详细介绍了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监测系统的建立,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57.
This paper presents novel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to simplify representation of the fourth‐order material stiffness tensor as a set of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objects. Stiffness visualization aids in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of highly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s including modelled material anisotropy and loading path dependent stiffness variation. Stiffness visualization is relev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of material stiffness to global behaviour in the analysis of a boundary value problem. The spherical pulse stiffness visualization method, developed in the acoustics field, is extended to visualize stiffness of geomaterials using three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This method is limited to relatively simple constitutive models with symmetric stiffness matrices insensitive to loading magnitude and direction. A strain dependent stiffness visualiza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that allows the examination of material stiffness for a range of loading directions and is suitable for highly non‐linear and path dependent material models. The proposed stiffness visualization can be represented as 3‐D, 2‐D and 1‐D objects. The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represent material stiffness and its evolution during simulated soil laboratory tests and deep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58.
广州地铁五号线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健 《测绘工程》2006,15(5):61-64
通过广州地铁五号线土建施工第三方监测实践,介绍并分析TCA2003智能型全站仪在极坐标法水平位移监测中的适用性,提出平面位移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第三方水平位移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9.
基于水平角度、水平距离观测值与基坑水平位移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自由设站余弦定理法",该方法具有可以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自由设站、无需加密平面控制点、无需测试人员后视定向、作业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用性更强等优点;模拟试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监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开挖工序以及围护结构作为永久结构在明挖车站的抗震设计校核中的作用,基于以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的郑州市某明挖结构地铁站,采用Plaxis2D建立二层单柱双跨矩形框架式有限元模型,采取硬化土本构,建立考虑分步开挖、和不考虑开挖的模型,进行有无围护墙及不同墙厚抗震验算。研究结果表明:侧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考虑开挖时结构上部弯矩设计值偏小31%,侧墙和底板的设计偏于保守,弯矩偏大87%和64%。在顶中底板和下部侧墙的计算偏差呈现出随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如不考虑开挖的下部侧墙剪力计算偏差由36%增加至122%。而连续墙的刚度的折减对结构内力造成的影响在5%以下。因此在该种软土地层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开挖以及设计年限内的地连墙对结构弯矩设计的影响,重点对剪力墙底部、以及中柱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内力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