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2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6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02篇
地质学   1960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曾远  罗立强 《岩矿测试》2017,36(3):209-221
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程度越来越高,一方面发现有地表露头矿床的几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其造成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与扩散到环境中的重金属会产生相互作用,具有这种特异性的细菌既可应用于指示隐伏金属矿床,亦可应用于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本文从特异性微生物与重金属相互作用微观机制、微生物找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三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评述,重点对特异性微生物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的吸附、累积与转化过程,微生物改变重金属元素分布、赋存状态和毒性作用机理,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金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寻找隐伏金矿的应用潜力,特异性微生物通过代谢产物吸附去除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及其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992.
风动力场对沉积体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作为大气流场活动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风场对沉积体系的展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风不但本身具有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能力,形成风成沉积,它还可以向水体传输能量和动量,产生波浪和风生水流,侵蚀基岩、改造已有的沉积物,形成独特的沉积体系。以风场对沉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为依据,将风场作用下的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体系进行了分类:背风体系、迎风体系及侧风体系。风场概念的引入,为解释沉积体系(包括油气储集体)形成及预测其分布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完善了古气候学中古风场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3.
降雨对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本文在构建有降雨入渗及河流补给的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利用裂隙渗流立方定律及Dreybort(1996)经过实验总结出的碳酸钙溶蚀经验公式,定量地计算了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经过10 000年溶蚀的演化形态及岩溶泉的变化。模拟发现,岩溶含水系统的溶蚀主要发生在降雨入渗面处、河流补给处和岩溶泉的出露点附近。随着溶蚀的进行,岩溶含水系统的潜水位不断下降部分岩溶泉被疏干,通过计算岩溶泉汇流管道的隙宽变化,发现岩溶含水系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溶蚀。在模拟过程中调节降雨量的大小发现降雨入渗对有河流补给的岩溶含水系统的演化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4.
保山地块下二叠统丁家寨组碳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保山地块的下二叠统丁家寨组碳酸盐岩、含砾钙质杂砂岩及其上、下层位的碳酸盐岩进行了野外剖面实测、钻孔编录和碳、氧同位素分析测试,发现该地区丁家寨组碳同位素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丁家寨组之下和之上的碳酸盐岩δ13C值偏大(均为正值),而丁家寨组δ13C值出现了一至多次负偏移。珊瑚化石和苔藓虫化石分别在铺门前组和丁家寨组中被发现,为其时代的限定提供了新依据。通过与全球其它地区同期碳氧同位素分布的投图对比,发现该时期碳、氧同位素数据因受到冰川的影响而表现出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这些样品受到了成岩作用的影响。δ13C负偏移可能与冰期低水位期沉积和成岩过程中近地表的暴露有关。卧牛寺玄武岩大面积喷发引起的各种效应,包括CO2含量的升高、全球变暖、风化作用的加强、陆源碎屑输入的增加等多种因素,协同冰川作用共同影响了丁家寨组海洋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5.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A/m~2和0.62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d和153d时持平,到275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碳酸钙颗粒的细菌诱导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在特定条件下能否诱导合成碳酸钙,作者采用胶质芽孢杆菌两种常用 基本培养基(有氮培养基和无氮培养基),以磷灰石矿物为钙源,进行了利用胶质芽孢杆菌促进碳酸钙形成的实验,借助扫 描电镜(SEM)、能谱定量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观察分析形成碳酸钙的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结果表 明,胶质芽孢杆菌能促进碳酸钙晶体的形成,在有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液中形成的碳酸钙多于无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 液,在有氮加磷矿粉的细菌培养液中观察到柱状碳酸钙的形成。作者认为,胶质芽孢杆菌通过其风化作用及较强的吸附功能, 利用其分泌的碳酸酐酶(CA)和溶解CO2在分解磷灰石的过程中促进了碳酸钙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7.
The concentration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ate were analyzed to improve an understanding of nitrate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a typical karstic agricultural field in the Houzhai catchment, Guizhou Province,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no distinct spatial pattern of content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ate exists in this karst catchment. Nitrate in surface stream (SFS) had slightly lighter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lower concentration compared with nitrate in subterranean stream (STS) during the dry season. Concentrations of SFS nitrate increased to concentrations similar to those of STS during the wet season. The isotopic values indicated that nitrate were mainly impacted by manure sources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influenced by a mix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manure during the wet season.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were roughly estimated based on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nitrate after considering volatilization and ignoring assimilation. The calculated result showed that approximately one fifth of nitrate load was removed by denitrification in the catchment. Annual nitrate flux from the outlets accounted for 14.2% of applied total fertilizers used in the catchment, approximately 85% of total transported flux from the catchment in the wet season. Furthermore, chemical weathering processes were enhanced by using nitrogen fertilizer because liberated protons and enhanced HCO3? flux were produced through by nitrificatio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8.
模拟湖泊系统构建了"沉积物-水-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系统,应用磷脂脂肪酸(PLFAs)法测定在沉水植物苦草不同生长时期沉积物表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沉水植物对沉积物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苦草生长初期到旺盛期再到衰亡期,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总磷、有机磷、无机磷分别下降了8.97%、7.81%、10.28%;沉积物微生物的活性与总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苦草生长初期和旺盛期,实验组的沉积物微生物活性大于对照组,而在衰亡期对照组的沉积物微生物活性略高于实验组;不同时期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组成结构差异显著,微生物组成中细菌占主要成分(占微生物总量的76%~84%);细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主要优势,且革兰氏阳性菌百分含量随苦草生长呈上升趋势,革兰氏阴性菌呈下降趋势;真菌的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江苏省徐州市大北望剖面早寒武世馒头组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较好,沉积类型多样,成岩特征明显,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作用的理想剖面之一。文章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该剖面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做了研究。根据颗粒类型、沉积结构和化石,本区的碳酸盐岩可以被分为3个大类和10种化石碳酸盐岩微相类型:泥晶颗粒灰岩(微相1至微相5),颗粒泥晶灰岩(微相6至微相8)和泥晶灰岩(微相9和微相10)。每一种微相对应特定的沉积环境及演化特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下寒武统形成于泻湖、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的浅滩环境,据此建立了沉积相模式。在徐州大北望地区进行的关于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表明早寒武世晚期的馒头组继承了早寒武世中期的特点,且海侵持续扩大的持续沉降活动。  相似文献   
1000.
马晓飞  楚新正  马倩 《干旱区地理》2015,38(6):1190-1201
冻融作用对酶和微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为深入了解荒漠优势种梭梭群落冬季土壤生态过程,于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对土壤冻融期、冻结期、融冻期和生长季的艾比湖典型样地进行野外实地观测、采样和室内分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冻融阶段土壤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融冻期 >冻结期 >冻融期 >生长季,土壤pH值,生长季 >融冻期 >冻融期 >冻结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以浅层土表现最为显著(P <0.05),不同冻融阶段各土层pH值差异性较大,冻融期、冻结期和生长季表层土壤pH值较大,融冻期浅层土壤pH值较大。(2)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波动状况相似,分别在融冻期和生长季呈现波峰和波谷,不同土层间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差异性较小,以冻融期和生长季表现最为显著(P <0.05)。(3)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中,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在融冻期含量最大,冻融期次之,蔗糖酶在冻结期活性最大,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以融冻期最大,除此之外,各冻融阶段细菌和放线菌占主导,真菌含量相对较少。(4)冻融循环次数分布于冻融期和融冻期,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具有一定的影响,致使融冻期土壤各因子大于冻融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