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253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黄志东  何萍 《华南地震》2014,(2):103-106
将引入相似度的概念探索验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与建筑结构形式分布的相关性,将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筑物类型特征的相似度给出量化指标,进而为下一步的建筑物基础数据的更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2.
叠加褶皱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施炜 《地质力学学报》2014,20(4):455-468
叠加褶皱作为地壳构造变形中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 对于确定多期变形和构造运动期次, 探讨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内外生矿床的空间分布、形成与变形特征均有重要研究意义。在回顾叠加褶皱研究历史与近年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基础上, 系统地总结了叠加褶皱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指出叠加褶皱主要有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及剪切褶皱作用3种成因机制。在此基础上, 选取典型的叠加褶皱, 剖析了其构造样式及形成机制, 并探讨了叠加褶皱研究的难点与可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
中国结艺术历史悠久,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贯穿于人类文明始终,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除对中国结的定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外,还对中国结文化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中国结的现代造型、色彩、寓意与神韵,将其应用于现代首饰设计中,把中国结融入时尚和新的视觉语言,必将焕发其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54.
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与环境相匹配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和文化理论方法评价了黑河中游张掖市最优水资源管理风格. 以文化理论为基础, 采用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 建立水资源管理风格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文化理论中提出的个人主义者、 宿命论者、 等级主义者和平均主义者4种风格进行实例研究, 依据分值大小进行排序. 结果表明: 等级主义者得分最高, 即为最优的管理风格. 因此, 在黑河中游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主要实行等级主义者管理风格, 可为水资源管理部门分配人员、 选聘人才、 培训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有助于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5.
唐大历才子李端的诗歌各体兼备各具特色:七律明净清丽、浏亮工整;五律锻琢工稳、奇逸清华;五七言绝句体情细腻、含蓄隽永。李端的古风歌行高于大历诸才子,其七言歌行韵调流畅、气势飞动,五言歌行清音古致、婉转惆怅,最得乐府神理。其歌行的韵调气势,情致遣词,在中唐诗坛中占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6.
利用8个流动数字地震台和国家数字地震台站的地震波形记录,测量了2003年4月17日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及其主要余震的直达P波、SV波、SH波的初动方向和振幅比,应用Snoke(2003)的测定震源机制解的格点尝试法,测定出德令哈地震序列的48个2.4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搜集分析了美国哈佛大学测定的德令哈6.7级主震和2004年二期地震活动中的7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和对震源机制解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可能断层活动方式和地震的构造含义.结果表明,主震和大部分余震都是沿NWW-SEE走向的逆断层错动,北边的上盘可能沿低角度向北倾的断层面向南仰冲;个别正断层余震可能是震源区挤压变形弧顶区附近发生的局部张性破裂;在二期地震活动中,逆断层和走滑断层都有,走滑断层地震主要发生在震源区东侧.德令哈地震活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NWW-SEE向延伸的挤压带继续处于隆升活动中的表现,这一继承性新构造运动是德令哈地震序列的可能发震原因.  相似文献   
57.
新生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持续碰撞挤压,造成南羌塘地块向南逆冲于拉萨地块之上,并在南羌塘地块内部形成了一系列的由北往南的逆冲推覆构造。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些逆冲推覆构造及夹持其间的褶皱变形的结构组成、构造样式、形成时代以及缩短量分布等问题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对赛布错-扎加藏布断裂(SZT),多玛-其香错断裂(DQT),隆鄂尼褶断带(LF)及南羌塘与中央隆起带分界的肖查卡-双湖断裂(XST)进行了几何学、运动学分析,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框架。我们认为这些断裂为始新世以来形成的同时期的叠瓦状逆冲推覆;并通过野外褶皱形态,结合层面、节理面、断层面滑动矢量的分析,识别出南羌塘盆地4期构造应力场:1) 代表中特提斯俯冲碰撞阶段的近S-N 向的挤压;2) 中特提斯碰撞后,随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形成,南羌塘地区构造应力场转为S-N 向的伸展;3) 新生代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青藏高原进入陆内变形阶段,南羌塘盆地内表现为NE-SW 向的挤压,形成本文提及的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4) 随着高原的持续隆升,约14 Ma南北向裂谷开始活动,应力场转为NWW-SEE 向伸展,形成双湖裂谷系。  相似文献   
58.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是促进单位部门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重要举措。山亭国土资源分局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为契机,通过"五个结合",实现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三个转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59.
目前人们对空间定向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关注性别与空间定向能力的关系,较少涉及场认知方式、惯用空间语等因素对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本文以空间认知眼动实验的方式展开研究,通过国内版镶嵌图形测验(EFT)、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被试的场认知方式、性别和惯用空间语等基本信息,使其在控制单一环境变量的虚拟三维空间中完成不同难度的定向任务。进而构建正确率和效率2个指标来衡量空间定向能力,通过统计分析确定空间定向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场认知方式和不同惯用空间语人群的定向正确率和效率差异统计结果均不显著,场认知方式和惯用空间语对空间定向能力无显著影响;(2)不同性别人群之间定向效率无显著差异而正确率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对空间定向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男性的空间定向能力较女性更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